第441页

      这不用看,肯定是乾隆亲自让匠人弄的艳丽风格。
    沐瑶无奈扭过头,对上后边娴妃一样无奈的眼神,两人忍不住好笑。
    高贵妃在旁边倒是说道:“这颜色喜庆得很,太后娘娘指不定会喜欢。”
    沐瑶不知道太后喜不喜欢,反正脸色看不出来,太后倒是一直乐呵呵的,被乾隆扶着上了三楼的看台。
    乾隆要带着大臣们一起看,自然不能让太后避嫌在别处看。
    于是看台就做成三层,最高的地方是太后、皇后和其他嫔妃们坐的,能在最高处看到底下的戏台,一览无遗。
    二楼则是乾隆带着重臣们坐的地方,一楼自然是品级更低一点的官员,却也算是君臣同乐了。
    给太后祝寿,这戏自然是她喜欢的文戏。
    而且按照乾隆的意思,这戏还得连续演上十天,为太后庆贺。
    十天的戏台而已,一点都不铺张浪费了。
    当然这是乾隆这么觉得的,沐瑶看着这看台修缮,看台里边自然不能空荡荡的,摆件总要有。
    既然是特地给太后布置的地方,自然再舒适华丽不为过了。
    反正沐瑶的目光所到之处,就没有是凡品的摆件,可谓精巧贵重极了。
    昇平署这戏,一开始自然是《寿祝万年》的戏本,为太后祝寿。
    戏结束的时候,底下的大臣也一并起身,高声为太后贺寿。
    太后自然笑得开怀,让身边的太监示意大臣们重新落座。
    戏台很快有所变化,开始了第二场戏,是《游园惊梦》。
    沐瑶一直努力喝茶,免得在这个关键时候给瞌睡过去了。
    也幸好太后很是体恤乾隆,只让他陪着自己看了一场文戏,也提前让乾隆点了一出。
    所以第三场明显是武戏,有太监送来戏折子,上面写了戏名是《鼎峙春秋》。
    沐瑶听着底下铿锵之声开场,她倒是精神了一些,仔细看了一会,顿时有点囧了。
    这必然是昇平署最近一年特地排的新戏,借用了三国志的魏、蜀、吴三国争雄鼎峙的历史,昭示天下分久必合,这自然也是奉承乾隆几代帝王是天命所归了。
    沐瑶一点都不意外,昇平署果然很会来事。
    她不用看都知道,乾隆对这出新戏必然十分满意。
    果然这出戏结束后,乾隆跟前的太监就给昇平署送去打赏。
    台上演出的角色每人都有五十两,其他人也有十两。
    戏台上的人数可不少,乾隆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他还上来问了太后,刚才的文戏如何,武戏会不会太无聊之类的。
    太后自然说一切都好,尤其乾隆如此用心,她如何能不高兴呢?
    看了两场戏,太后也有些累了,被嬷嬷扶着下了高台,回去歇息的。
    太后一走,乾隆倒是坐在太后原本的地方,没打算那么快结束。
    果然昇平署看乾隆没走,赶紧挥挥手示意台上的角色跪下谢恩后,赶紧起来开始第四场戏。
    这是一场《闹昆阳》,东汉战事改编。
    说的是汉军师邓禹率部与莽将巨武霸大战于昆阳,最终汉将郅君章斩巨武霸,汉军因此得到昆阳的故事。
    这自然是一场武戏,打得尤为激烈,乾隆看得相当畅快淋漓。
    看完这出戏,今晚才算是结束了。
    大臣们先陆续退出去,外边自是有马车候着,送他们回家。
    乾隆不急着走,等大臣们都离开后,他才带着皇后和妃嫔们慢悠悠下去,笑着道:“这戏台子要连续演十天,你们想来就来,不想来在园子里呆着也行。”
    二楼和三楼是两边的楼梯,三楼下来,跟二楼的楼梯不一样,哪怕大臣们还没走,他们其实也不会遇上。
    沐瑶吁了一口气,这晚上总算过去了。
    哪怕三楼周围有火盆,但这个天还是挺冷的,坐久了感觉就凉飕飕的。
    武戏还热闹点,文戏就让人瞌睡,沐瑶恨不能回去睡一觉,明儿是再也不想过来了。
    然而高贵妃和娴妃喜欢看戏,明儿是说好要一起来的。
    高贵妃眼巴巴看过来,沐瑶就只能认输了。
    她能怎么办,只好陪着来了。
    幸好昇平署也是照顾所有人的喜好,武戏和文戏轮流来,不会一晚上都是文戏或者武戏。
    当然这样也是让武戏的角儿能稍微休息一下,贵人们更不会打太多给看无聊了。
    小阿哥们也是在二楼陪在乾隆身边一起看戏的,沐瑶回头就问永璋有没特别喜欢的戏。
    永璋想了一会道:“《闹昆阳》吧,比较有趣,打得有意思。”
    沐瑶一听就明白,永璋跟乾隆一样都喜欢热闹的武戏了。
    太后还是很体贴的,大臣们过来,家眷们就得留在家里了,不如带过来一起看戏。
    于是乾隆就带着阿哥们上了三层,二楼和一楼中间都用屏风隔开,左边是臣子们,右边是女眷们,一起看戏了。
    女眷们也是少有娱乐,不是在家里设花宴请手帕交或者其他夫人来喝茶赏花吃点心,就是偶尔请个女先生到家里来说书,或者在家里几个熟悉的手帕交一起打牌或者打麻将了。
    如今宫里的戏自然不一般,热热闹闹的,女眷自然喜欢。
    苏召南和苏夫人也被邀请,第一天苏召南带着三个儿子来了,后来太后发话,苏召南就带着夫人,三个儿子也带着自家夫人来看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