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

      乾隆挽留了两句,到底还是点头答应了庄亲王的请辞。
    庄亲王如此识趣不恋权,又确实没做什么,乾隆也没多追究,还宽免了这位长辈,夸了又夸,让他离开也留下了个好名声。
    理亲王就没那么好运气了,被乾隆革去了亲王,圈在庄子上,不能出京城。
    这还不够,乾隆越想越不得劲,后来还改了主意,把人挪去景山的果园,还去除了宗籍,算得上处罚相当厉害了。
    最惨的是这位前理亲王还跟弘昇、弘昌、弘晈等私下有来往,也就在庄子上吃吃喝喝,说说话罢了。
    然而前理亲王都倒霉了,乾隆心里不痛快,这几人也被牵连跟着落罪。
    好在罪过不大,也没有革去爵位,不过几人都心灰意冷打算远离权力中心,免得再被牵连。
    弘晈作为怡亲王的第四子,后来还养起了菊花,足足有几百种,甚至养出了菊花之王,无人能比,因为菊花而再次名声响亮,这也是后话了。
    乾隆大过年前把人都收拾了一番,宫宴上桌的宗族名单都变少了,愣是省了不少钱,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又或者他心里不痛快,不发作完过年,这年可能都要过不好了!
    过完年永璋就四岁,虚岁五岁了。
    他一直跟着弘曕学习,学的大字是越来越多,看书磕磕碰碰的,大部分都能看懂了。
    当然太高深的书籍,永璋还是不得其解,起码字是能认出来不少。
    弘曕学习的进度都快跟不上教导永璋了,于是他特意来了问沐瑶,能不能过年后让永璋跟着自己一起上课?
    启蒙先生已经没什么能教导永璜和永琏的了,乾隆另外请了一个有学问的大儒当他们的先生。
    所以弘曕只跟着启蒙先生学习,课堂上只有他一个人,别提多无聊了。
    他就想着要是永璋一起来学习,他们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做功课,那不是美滋滋的?
    而且弘曕教导那么久,永璋学习的进度已经能跟上了,这时候一起上课也不会吃力。
    不过他是这么想,还是得先问过永璋的意思,永璋当然想跟着弘曕一起上课,于是两个孩子就到景仁宫来,眼巴巴看着沐瑶了。
    沐瑶失笑道:“永璋你才四岁,要再过一年读书也是可以的。而且你得想好,读书没那么轻松。看看果亲王天还没亮就要起来上课,每天读书后还有功课,玩耍的时候也少,每个月只有一天,不像你可以每天都玩儿。”
    永璋想了想道:“额娘,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还想读书。”
    沐瑶虽然担心永璋年纪小,可能跟不上读书的进度,又或者太辛苦了,把身体给弄垮了,却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去阻拦永璋。
    孩子想上进,她也不能因为自己担心就拦着不让。
    永璋是个孝顺的孩子,沐瑶要是不答应,他虽然失望,却也不会跟着弘曕去上课了。
    沐瑶想了想,就跟乾隆提了起来:“永璋瞧着很喜欢读书,但是自个读书和上课还是不一样的。他想要过年后跟着果亲王去跟着先生上课,我就寻思着是不是给他几天适应一下。若是永璋受不了,再过一年读书也是来得及的。”
    乾隆就好笑道:“朕小时候也很早读书,如今不也长得健壮了?永璋是个上进的孩子,想必读书也能跟上,不是弘曕还手把手教导了吗?”
    他感觉沐瑶太宠孩子了一点,不过见她担心,就勉强点头答应道:“也行,就让永璋跟着上课三天,要是实在不习惯,明年再读书也不迟。”
    沐瑶连忙欢欢喜喜起身行礼道谢,乾隆扶着她重新坐下,无奈叹道:“别家的都盼着能让孩子早点开始读书,只有你担心这个那个的,生怕孩子读书累着了,孩子们哪有这么脆弱,轻轻一碰就能碎了呢!”
    闻言,沐瑶就笑道:“毕竟永璋头上还有两个哥哥,都是上进又好学的,以后学成了也能替皇上分忧。永璋年纪小点,那就能偷个懒,慢慢学起来就是了。只要永璋以后不给皇上添乱,那就不错了。”
    跟望子成龙的家长不一样,沐瑶只想永璋在每个年纪做适合这个年纪的事,然后过得高兴就行了。
    永璋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乾隆又是极为长寿的。
    所以他只要不作死,就能不愁吃不愁穿,痛痛快快过舒心日子了,哪里需要拼命读书学习,逼着自己变得非常优秀来跟兄弟们争这个那个呢!
    读书是因为永璋喜欢,这就足够了,但是累着自己大可不必。
    身体是自己的,累坏了的话,以后想补起来就难了。
    看看沐瑶之前的原身作死把身体饿坏了,哪怕这几年来沐瑶已经很努力养回来,依旧不如原来那么好。
    所以她看着永璋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健康没了,后边跟着的东西,不管是名是利,自然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乾隆笑了笑道:“永璋有你这个额娘在,添乱倒是不会,就怕吃喝玩乐都要擅长起来了。”
    沐瑶眨眨眼,总觉得乾隆不是在夸自己,不过还是笑眯眯答道:“不是有皇上在,所以我和永璋才能好好的吃喝玩乐,什么烦恼都没有吗?”
    这话乾隆爱听,搂着她的肩膀低头一笑。
    虽说沐瑶平日就吃喝玩乐,让自己过得舒舒服服的,但是别提,她还真的从来没有给乾隆添乱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