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苏召南激动得老泪纵横,带着家里人恭恭敬敬把圣旨供奉在苏家祠堂里头。
    其他族人跟在后头跪拜,也是与有荣焉。
    这时候在家里做宴席已经来不及了,于是苏召南就做主让当地最好的酒楼送席面来,一送就是三十桌,把族人和邻里都招呼上了。
    当地知府也前来恭贺,苏召南的态度还跟以前没两样,客客气气的,知府心里也熨帖得很。
    要苏召南当了勋贵就翻脸不认人,知府虽然不能做什么,心里面到底有些不舒服的。
    如今看苏家还跟以前一样,他这才放心下来。
    等闹哄哄大半天,客人一个个送走了,苏家人也累得不轻。
    苏家几个兄弟的媳妇们都欢喜得很,苏夫人见自家老爷有话想跟几个儿子单独说,就招呼儿媳妇们去后边把赏赐整理一番。
    儿媳妇们很识趣,直接就跟着她走了。
    等人一走,苏召南坐在上首,眉眼依旧有些激动,却平静了许多,他小声道:“皇上的赏赐如此贴心,想必也是娘娘在他跟前递了话。”
    不然乾隆日理万机,哪里知道苏家要什么,随手赏点什么就好了,哪里就真的苏家缺什么就送什么来,必然是沐瑶提议的。
    苏召南听见赏赐的时候就知道必然因为沐瑶,面上的激动一半为着女儿的贴心。
    苏鸣凤也是如此,点点头叹道:“阿玛有所不知,传旨太监私下还跟我说,另外有两位御医过几天就赶过来给我把脉,船上还有不少珍贵药材,都是给我调理之用,也是皇上的赏赐。”
    不用说,这必然也是沐瑶提议的。
    他这身子骨是看遍了江南有名的大夫,可惜一个个只说静养,就没别的能做了。
    苏鸣凤早就认命了,这想着能过多久就多久。
    苏家在府里供着的两位大夫得了大功劳,自然也被嘉奖,早早被护送去京城跟太医院的御医们详细说此事,因为经验丰富,之后阿哥和格格们接牛痘也能帮上忙。
    大夫一走,苏家暂时没添人,苏鸣凤出去回来却病倒了,把苏家人吓了一跳,当地名医都请了一圈。
    这么大的动静,乾隆肯定知道,告诉沐瑶也不意外。
    这赏赐跟之前那些宅子地契和箱子不一样,就不好在明面说了。
    总不能说皇帝另外有赏赐是两个御医来给苏鸣凤调理身体,把他身体不好的事广而告之一样,实在有些不美,于是太监只私下告知苏鸣凤而已。
    因为宴席的关系,这时候苏鸣凤才有机会说出来。
    苏召南摸着胡子连连点头道:“不用说,这自然是娘娘的贴心。老二你这身子骨确实弱了一些,若是有御医帮忙调理,想必能好起来。”
    他也不盼着苏鸣凤能恢复得壮如牛,起码不是病恹恹的,跟普通人一样就行了。
    苏召南环顾一周道:“娘娘贴心,帮着苏家许多。你们别得了好处就忘了娘娘,以后有什么好东西也记得紧着娘娘那边才是。”
    苏岐凤连忙应道:“阿玛放心,我们不会忘记妹妹的好。”
    苏召南点头道:“这次赏赐,有了宅子,老大这边的南哥儿成亲也有单独的院落了,不必挤在一起,回头老二家的也得相看起来。老二这边请了御医,又有好药材养着。唯独老三这边,你家孩子还小,成亲还早,着实不如前头两个哥哥的好处多。”
    “我看过礼单,布料、摆件和首饰分给几个小辈们做聘礼做嫁妆,都是极为体面的,人人平分就好。药材自然是给老二,余下这金锭,我做主给老三多分一些,你们两个没异议吧?”
    苏嘉凤和苏鸣凤自然没意见,连连摇头。
    苏岐凤却有异议了:“阿玛,这使不得。家里虽说多了两边的宅子,还是需要出钱修整一番。大侄子的亲事快定下来了,聘礼不说,咱们小辈第一个成婚的,喜宴也得办得漂漂亮亮才是,哪里都需要花钱了。”
    “咱们几个兄弟客气什么,等我家孩子长大了,那时候食肆做得更大,家里怕是更富裕,我家孩子跟着受惠,只怕给前面的哥哥们更体面,哪里就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才是。”
    如今正是发展的时候,这点钱与其给他,还不如花用在该用的地方。
    回头苏岐凤也不觉得自己吃亏了,毕竟家里食肆都是苏鸣凤出主意最多,苏嘉凤出力最多,他最多算是帮把手,都不好意思占两个哥哥的便宜。
    苏召南居然还怕苏岐凤吃亏,他哪怕再厚脸皮也是万万不敢认下的。
    苏嘉凤却劝着道:“如今三弟可不是一个人,我们两房都得了好处,就你这边两手空空,你没意见,总归为了三弟妹和孩子着想一番。”
    苏召南见几兄弟互相推脱,感情深厚,谁都怕对方吃亏,摸着胡子颇为欣慰。
    苏家可能不如其他人家富裕,兄弟几个感情却一直很好。
    他想到远在京城的女儿,跟几个哥哥的关系也依旧亲厚,心里更是欢喜。
    有子女如此,苏召南感觉此生足矣!
    沐瑶得知乾隆的赏赐,心想他还真是面面俱到。
    想来她的要求确实不过分,苏家又立了大功,乾隆自然而然就愿意给个好了。
    沐瑶心里欢喜得很,高贵妃过来也笑着道:“你也瞒得够深的,要不是皇上赏赐,都不知道你家立了如此大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