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顾晗知道不该因长相移情,但她难免会将视线落在大公主身上,许是察觉到她的视线,大公主好奇地朝她看了眼,身体原因,她很安静,只看了一眼,就乖巧地收回了视线。
    她生母是令昭仪,哪怕只有其母一两分聪慧,也能明白如今自己的处境。
    她现如今没有养母,只能倚仗于太后娘娘,她坐在位置上,穿着暖色的细棉锦缎,多了几分憨态可爱,这副模样很容易就讨了长辈的欢心。
    顾晗和太后的关系一向好,她未服身请安,就被太后拦了下来,将小皇子抱到跟前逗弄了几番,笑着道:
    你将她们养得好。
    顾晗赧然含笑:是嬷嬷们用心。
    其实在瞧见大公主时,顾晗就对今日慈宁宫一行生了好奇,太后绝不可能只是单纯地想见见泽儿和安儿,果然,话过几旬,太后捻了捻佛珠,摇头道:
    哀家近来总觉得精力不足,照顾起大公主也力不从心。
    顾晗一时没能理解她的用意,不语抬眸,余光觑见周嫔脸色似有古怪,她不着痕迹地挑了挑眉,视线落在了大公主身上,然后又朝周嫔看去。
    稍顿,顾晗才恍然太后寻她来是要做什么。
    太后想让周嫔抚养大公主?
    周嫔不得宠,也没什么心思放在皇上身上,如今她能在宫中得意自在,是因为太后尚在,可太后年龄终究大了,她怕自己去后,周嫔会没个依靠。
    大公主体弱,生母不在,而且娘家背景很不突出,只要大公主是个聪明人,她就会将周嫔当作亲生母亲一般对待,毕竟周嫔背后代表的周家可不容小觑。
    这一点,怕是令昭仪也早就算到了。
    所以那日太后才会亲自去了一趟坤宁宫。
    顾晗不知说什么,甚至她有些觉得太后比皇上要薄情得多,她不被血脉关系牵制,只在乎她看重的几人,这些人中包括皇上和周嫔,但皇孙却不在其中,她似乎有意地和孙辈拉开距离。
    顾晗好似能理解太后,但又不能完全理解,不过,她不得不在心中感概,太后的确为周嫔考虑甚多。
    若换在她身上,日后大哥成亲生子,她想必也会格外看重大哥的子嗣。
    顾晗知道了太后的用意,但唯一的难点是,周嫔位份太低,并不能够抚养皇嗣。
    而当初周嫔能升位,就是凭借照顾太后有功,一个功劳很难再度升位,所以,才有了她今日一行太后想让她对皇上开这个口。
    顾晗心思翻转,她和周嫔向来交好,世人偏见,一个公主也不会影响局势,只一点,若周嫔升位后,却得幸有孕诞下皇子,对她和泽儿都是不小的威胁。
    但顾晗对上周嫔的视线,她抿唇笑了笑:
    是臣妾考虑不周,太后说的是,大公主一直留在慈宁宫也不妥,只是如今后宫少有适合抚养大公主的人选。
    说到这里,顾晗顿了顿,看向一直安静的大公主:
    公主如今渐渐年长,养母一事也得参考她自身意见,不知公主可有意向?
    其实这句话根本就是废话,当初令昭仪将大公主保护得太好,让她几乎不曾见过后宫妃嫔,直到进了慈宁宫,才得以多见了周嫔几次。
    让她来选,其实根本没有给她选项。
    果然,大公主只孺慕地看了周嫔一眼,她轻咬唇低下头,但她也知道这种事她不该说什么,所以她并未说话。
    但这些表现就足够了。
    太后看向顾晗,顾晗适时地开口道:
    大公主常年被养在殿内,难得和周嫔亲近,若由周嫔来抚养她最合适不过。
    太后一贯知道顾晗是个聪明人,听到这里,她脸上终于带了笑,只是仍旧摇了摇头:
    但周嫔位份太低,抚养大公主不符合规矩。
    顾晗心中叹了口气,但面上不露分毫,她拧眉深思,最终她才道:
    如今臣妾管理后宫,也担大公主一声昭母妃,该是要替大公主寻个合适的去处。
    言下之意,这件事她会亲自和皇上说。
    太后拍了拍她的手,欣慰道:
    你刚进宫不足三年,如今后宫的重担都压在你身上,你也是辛苦了。
    能替太后和皇上分忧,是臣妾的荣幸。
    从慈宁宫出来,顾晗疲倦地抬手捏了捏眉心,她知道她这一路顺畅也有几分太后的助力在其中,她并非不知感恩的人。
    她垂眸看了看熟睡的泽儿和安儿,轻抿唇,须臾,她无声地摇了摇头。
    她将泽儿和安儿看得甚重,今日太后倒将她们当成筏子,做了长公主的配角,顾晗清浅抬头,眸中神色一时叫人有些看不清。
    仪仗才行了一半,就被人追上来。
    顾晗掀开提花帘,瞧见一脸不自然的周嫔,她已然没有异色地挑眉:
    你不在慈宁宫陪着太后,跑出来作甚?
    周嫔仔仔细细地辨着她的神色,确认她没有什么不虞,才隐晦地松了口气,她恢复如常道:
    好久没去你宫中了,我和娘娘一道回去。
    顾晗没有拒绝,等到了颐和宫,周嫔才别别扭扭地说了实情:
    其实我前几日就察觉出姑母的意思,但我没有想到,姑母会让你来做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