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然而, 不等蒋山长继续说话, 钱筱紧随其后地站了起来, 高声恭贺道:恭喜太皇太后,恭喜太后。得诸位女郎惊才绝艳如此,皆是太皇太后、太后母仪天下,德化万民之故!
    蒋山长确实为薛玉润筝声所动,但她离席而出,本意还是想替顾如瑛受罪,闻言一愣。
    此时,众人也从雄浑的筝曲中回过神来,齐声高贺:恭喜太皇太后,恭喜太后!
    许太后暗中紧咬了一下牙,转身对太皇太后道:恭喜母后,教化有方。
    太皇太后松开了紧蹙的眉头,舒尔一笑:这倒是哀家乐见的惊喜,都起吧。
    众人称是。
    顾家人的后背湿透了,此时劫后余生,神思恍惚地坐了下来。可还是心中忐忑,不知这宴席到底还能不能如无事发生一样进行下去。
    如果不能,她们左不过就是现在遭殃和被秋后算账的区别。
    正惊惶不定着,珑缠绕开屏风,赶在寿竹等人要进屏风后查看前,对太皇太后恭敬地行礼,她脸上带着笑,看起来镇定自若:姑娘说,她还有个惊喜要呈给您呢。
    太皇太后笑着抚掌:这丫头,弹吧。
    没过多久,一首轻快明朗的《庆四时》,将先前大起大落的气氛彻底拉了回来。
    春莺啼柳、夏风抚青竹;秋收五谷,冬雪蕴万物。轻而不浮的筝音,描绘出明朗的四季之景。
    《庆四时》显然不如《碧血丹心》难,可这段筝音落在众人耳中,实在是悦耳非常。她们远远瞧见太皇太后脸上的笑意,就知道此时终于可以再次言笑晏晏,共贺佳时。
    愿四海同庆,万芳得巧,岁岁平宁。
    一曲毕,少女朗声而贺,比筝声更似天籁。
    宫女和宫侍移开屏风,众人翘首以盼,视线再也无法从正中心盈盈而立的小娘子身上移开。
    薛玉润刚入正殿时,她们的目光曾在她身上繁丽的宫裙上停留。那时,她们都觉得,正殿中心的小娘子的风采,未必没有借宫裙之力。
    可此时,她们才深切地意识到,就算薛玉润只着荆钗布裙,也丝毫无损于她的风姿。那是天资与苦学滋养的自信,是临危不乱的沉稳与端庄,是早已浸润肌骨的绝代风华。
    她的笑容落落大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确从不在意谁来与她争芳。
    薛玉润,不愧是未来的皇后。
    *
    在众人的恭维与夸赞声中,薛玉润抬首而望。
    楚正则果然正深望着她。
    见她望来,少年帝王遥遥举杯,一饮而尽。他微倾斜杯身,似是要让她确认杯中空空如也。
    薛玉润微微侧首,莞尔一笑。
    一如他们儿时,她爱玩闹,缠着叫他以茶代酒,若是下棋输了,就要像这样一饮而尽,以示钦佩之意。
    看到她明媚又带着安抚的笑意,楚正则紧握着杯盏的手,也慢慢地松缓下来。
    先前事发突然,事后他当然有周转回旋、保下顾家的余地。顾家是他的外家,皇祖母大概率会轻拿轻放。但他事后的处理,绝不如薛玉润临机应变来得巧妙。
    这会成为一段佳话,甚至连顾如瑛的失误都会在这段佳话里,被轻描淡写地遮掩过去。
    楚正则低声吩咐了德忠几句,一直注视着薛玉润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偏殿的门口。
    他缓缓地抿了口茶。
    她们先前恭喜来恭喜去,怎么忘了他这个最该被恭喜的人呢?
    那是他的皇后。
    楚正则轻舒一口气,唇边勾勒起淡淡的弧度。
    他的皇后。
    *
    不愧是薛家的小娘子
    太皇太后精心教养
    钱夫人收了这样的关门弟子此生无憾了
    众人举杯交换的低语里,赵滢和钱大夫人的声音格外的敞亮。
    一个在得意地点头:这有什么好意外的,汤圆儿可是自打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几岁学的?嗐,几岁学的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银甲不曾卸!
    另一个则在谦逊地表示:孩子还小,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当不得这般夸赞。现在的这点小小的成就,都是太皇太后教导有方,她自己又勤学上进。想当年寒冬腊月地弹筝,哎哟那个小手冻得
    虽然大家都在心里腹诽,未来的皇后要是能在寒冬腊月弹筝弹到挨冻,那真是见鬼了。
    可谁叫说话的是除了太皇太后之外,跟薛玉润最亲近的长辈钱大夫人呢?
    她们只得笑着点头,配合地惊呼或感慨。其中,又以顾家人左点头、右称是,最为积极,活像她们就在薛玉润跟前,亲眼看着她头悬梁、锥刺股地苦练筝技。
    至于许太后的切磋比试?
    都出这事儿了,谁还在乎呢!
    *
    许太后在乎。
    几乎是在德忠离席的同时,她让福春跟着去了偏殿,同时嘱咐另一个宫女福夏去找顾家人。
    声浪的中心薛玉润,正打算大松了一口气,然后去探望顾如瑛。可她这口气还没完全吐出来,就见德忠和福春一齐赶来。
    薛姑娘,顾姑娘呢?福春只客套了一两句,便扫了眼房间,见顾如瑛和她的使女都不在,立刻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