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页

      “王相在上元夜精心筹划的那条人命,如今果然横亘在皇家和顾氏之间了,搅动得后宫鸡飞狗跳,圣人心绪不得安宁,前阵子还发作了一次惊厥。本宫最近的心情不大好。”
    姜鸾自己抬手,空杯甄满,对着流水对面的王相敬酒。
    “王相如何想的?”
    王相淡然对饮了一杯,道,“引动了圣人旧疾发作,并未老臣本意。”
    “是,王相的本意,是找本宫的麻烦。但如今麻烦落到了皇家每个人的头顶上,王相一句‘并非本意’就能糊弄过去了?”
    王相把空杯随手掷进了流水中,“殿下二月里已经说过了,老臣辞官退隐,过往旧事互不追究。如今言犹在耳,殿下却再度登门,难道是要翻开旧事,重新追究的意思?”
    姜鸾嗤笑,“我年纪虽然不大,却也知道做人言而无信,难以长久的道理。二月里说了不追究,当然不会重新追究。”
    王相的目光带出了几分探究,“那殿下今日登门……?”
    姜鸾理直气壮地摊开手,“虽然旧事不再追究,但一堆破事搅动得本宫心气难平。今天上门跟王相打个秋风,募捐点军饷。王氏家大业大,指缝里漏点出来,本宫从此就能平心静气,l再不登王氏的大门了。”
    王相沉思着,想要喝酒,但酒杯已经被他扔进水里了。
    他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酒杯扔进了水里,想要拿回却难了。可见做下一件事容易,收场不易。罢了,殿下要多少。”
    姜鸾抬起一个巴掌,冲他的方向翻了翻。
    王相若有所悟。“听说,李相当着御前讨要五万两金的军饷。”
    “若是五万两金能让殿下心平气和,老夫给了又何妨。”他召了远处随侍的一位老年管事,低声吩咐了几句,转过来对姜鸾道,
    “给老夫一天的时间,筹措五万两金。明日此时之前,送到东宫。殿下可满意了?”
    姜鸾:“……”
    姜鸾默默收回了摊开的巴掌,缩回了身后。
    她原本打算着狮子大开口,跟王氏要五千两金的……
    太原王氏,京城四大姓之首的百年大族,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出手就是十倍数目。家底惊人啊。
    “满意,非常满意。”姜鸾的话头转了个弯,
    “但是——王相突然如此好说话,出手就是五万两金,如此慷慨?倒让本宫有些不敢拿了。”
    王相微微一笑,“倒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慷慨。人老了,难免要多为了家里的小辈打算。五万两金献予殿下,一来是为了战事出力,二来也是为了成全老臣存下的一点私心。”
    随即拍了拍手,“七郎,出来罢。”
    曲水亭不远的竹林里,缓步走出一位身穿银霜色广袖直裾袍、头顶玉发冠的郎君。
    眉如远山,气质出尘,正是王相家中以才名卓著京城的王七郎,王鄞。
    姜鸾惊奇地打量着王七郎。
    王七郎之所以在京城名声卓著,四大姓的年轻郎君里公推第一,才名是一方面,屡次拒绝朝廷的征辟,目中无人的傲气是令一方面。
    如今出来拜见她是怎么回事?
    “我家不成器的孙儿,七郎。上个月征辟入仕,即将入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的官职。”
    王相含笑招呼嫡孙过来。“老夫自知之前的事不妥当,已经请退朝堂。还请殿下不要罪及七郎,看在老夫今日捐赠军饷的薄面上,莫要为难于他。”
    老谋深算的政客,即使几个月前阴沟里翻了船,在年纪轻轻的姜鸾手里吃了亏,被她手里的把柄逼得退隐,几个月再见面,依然可以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为儿孙铺路。
    做人做到这地步,确实是难得的城府胸襟,姜鸾心里不是不佩服的。
    她笑问王七郎,“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六月里,麒麟巷公主府开府当日吧?七郎当时不是说‘此身务虚’,不会入仕。怎么,时隔一年,改了念头了?”
    王七郎并不多言,只长揖行礼,“小子无知轻狂,殿下勿怪。”
    王相在旁边含笑接了一句,“七郎是是小一辈里才情最为出众的,老夫平日不怎么拘着他,让他多闲散了几年。但身为王氏嫡系的儿郎,总不能一直任他闲散下去。如今二十有四的年岁,攒了些微末名望,总该入仕立身了。”
    姜鸾接过王七郎的敬酒,一口饮尽了杯中美酒,把空杯也扔进了流水里,站起身,
    “拿了王相五万两金的军饷,本宫承情了。你家七郎刚刚入仕,他自己不犯下大错,本宫倒也不至于故意为难他。言尽于此。告辞。”
    ——————
    原本打算三天跑个二三十家,募集个两三万两金,自己再凑一凑,凑足五万两金军饷。
    没想到王氏一家就凑上了。
    意外,惊喜,但并不会让姜鸾改变原定的计划。
    她还是按照原定拟出来的单子,在三天之内,挨家挨户地跑了二三十家。
    会稽谢氏,东西两房的本宅都去了,从两边合计榨出了三千两金。
    其他数得出名号的世家大户,勋贵高门,五百金,三百金,两百金,借着大战当前、募捐军饷的名义,能榨出来多少是多少。
    三日之后,东宫驶出十几辆沉甸甸的大车,直奔户部衙门,当着李相的面,一个个的沉重箱笼搬下来,当场清点入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