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

      谣言说的言之凿凿,不仅有虞美人和苏美人的证词,还有静王这两三年来,几乎从不在后院夫侍房中休息的讯息,连她接连打发夫侍出府的行为也受人诟病。
    除此之外,最大的证据就是静王到现在都没有娶正夫,有人还大胆推测,当初从榕与皇长女暗生情愫,原因就是知道静王不好男色,这才冒着生命危险勾搭上了皇长女。
    至于污蔑顾晓晓喜欢女人,纯粹是因为她出入与护卫形影不离,又和荣国公称兄道弟。左琳不幸躺枪,同时躺枪的还有姜玉景,顾晓晓只能为两人默哀,谁让她们暂时都是光棍儿呢。
    三人成虎,顾晓晓被流言蜚语弄的焦头烂额,虞美人和苏美人在谣言闹出之后逃之夭夭,收拾包袱细软离开了京城。
    不过他们两个只是无关轻重的小虾米,顾晓晓真要找他们算账并非难事,真正要对付的人还是流言的背后推手——二皇女。
    由此,顾晓晓不得不感叹阳琼玉果真心机深沉,她算的如此长远,还能将每个小卒子物尽其用,人前笑人后插刀,活脱脱的伪君子一个。
    在未撕破脸的前提下,阳琼玉在朝堂内外,对顾晓晓都是笑脸相迎,每每为她义愤填膺,恨不得替她主持公道。
    背地里,阳琼玉机关算尽,一方面在皇长女和三皇女之间挑起纷争,另一方面又抹黑阳琼晚的形象,让她无力与她争位,只能支持她做太女。
    比起阳琼华的自负,阳琼玉的阴险行径让人防不胜防,被动挨打绝非长久之计,主动出击才是硬道理。
    顾晓晓差一点就提前掀开底牌,冒着风险和阳琼玉真刀实枪的对一局。考量之后,她压下愤怒,决定按照先前布局,一定要打的阳琼玉措手不及。
    平息流言的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顾晓晓娶王夫,但这对于顾晓晓来说却是最差的。
    王夫娶不了,那就只有纳夫侍一条路了。顾晓晓精挑细选出身世清白的牢靠对象,与其进行约定,只要对方配合她伪装几年,日后她愿出一大笔银子,送他们离开。
    搁到现代,这就是霸道总裁和灰姑娘的契约婚姻剧情了,不够顾晓晓很重视夫侍人品,绝不会引入野心勃勃,想要上位做王夫的男人。
    顾晓晓新纳了三房夫侍,减少了独宿时间,同时放出消息,虞美人和苏美人是因为手脚不干净被赶出府,心怀怨恨放出的流言,这才将静王不好男色的谣言压了下去。
    话又说回来,哪怕顾晓晓真的不好男色好女色,只要她改了过来,也无人敢咬着此事不放。这个时代对女人是宽容的,就像阳琼华,离经叛道的行为再多,只要她回头,仅凭皇女的身份就能为她换来无数美男和财富。
    流言传的沸沸扬扬,连深宫中的姜侧君都听闻了,他破例请示皇夫将顾晓晓召入宫内,拉着她的手问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她真的因为受打击太大,转性儿喜欢女人了。
    顾晓晓哭笑不得,她虽然无意婚嫁,没打算娶个王夫进门,但不代表她就喜欢女人啊。姜侧君忧心忡忡,提出托皇夫为她相看王夫人选。
    这让顾晓晓又是一惊,为了打消姜侧君的念头,开始将皇夫和阳琼华父女各种阴谋论,只听的姜侧君露出害怕神情,绝口不提让皇夫帮忙选王夫一事。
    临走之前姜侧君又抹着眼泪,嘱咐顾晓晓先荣国公的祭日要到了,她一定要记得到霞光寺替他上炷香。
    姜侧君与已故姐姐的情谊,让顾晓晓动容,她与姜玉景惺惺相惜,自然不会推辞,痛快的接下来到霞光寺上香的差事。
    出宫之后,顾晓晓特地送了帖子问姜玉景,老国公祭日她打算如何操办,是到寺院找高僧超度,还是到道观做法事。姜玉景将到霞光寺为先母祈福的打算说出,同时顾晓晓也知道了,原来荣国府几十年来,婚丧嫁娶都会在霞光寺求个平安。
    皇女主动提出为自己母亲上香,姜玉景不胜感激,两人约好了日子和时辰,介时城东相会一同前往霞光寺。
    姜雅的祭日在月中,距顾晓晓应下姜侧君不足七日,她在这段时间内一边扫除市井流言的影响,一边牵头做善事,形象终于转向光辉。
    百姓固然八卦,但对于为民着想造福于民的皇女,也不会狼心狗肺倒打一耙。
    这个结果让阳琼玉很不满意,她又开始谋划其它计谋,想要在打击阳琼晚的同时,将她彻底拉到己方阵营中。
    若是以往,阳琼玉定会让易水寒想办法,在阳琼华和阳琼晚之间挑起争端,奈何易水寒因为书信之事倍受冷落,此时不堪为用。其它线人地位又太低,动用起来,也没什么意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老荣国公祭日。
    为了到霞光寺烧上第一炷香,天还没亮,顾晓晓就到东城门口,姜玉景早已骑着骏马候在城外。
    此时的荣国公府,气象与一年前大不相同,姜玉景鲜衣怒马清冽如玉,微暗的天色中仿佛自带光源。
    “让贤妹久等了,还请见谅。”
    顾晓晓掀起车帘,下了马车换上骏马,手拉缰绳与姜玉景并肩而立。
    姜玉景勒着马缰,拱手道:“殿下客气了,玉秀今日一同前去上香”,随即他又感慨万千的说“转眼阿母走了这么多年,玉秀跟着我受苦了。”
    她话音刚落地,轿门开了,姜玉秀麻衣如雪头上戴着黑色幕篱,走了几步后,远远的朝顾晓晓行了个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