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面试完所有人之后,陈颂整理了一下面试和笔试的资料,叹了口气说道:太累了师兄你怎么看?
    童一淮帮他按了按,说道:我比较看好那个季兵,他虽然只是笔试的第二名,但从科研经历和面试的情况来看,他的科研经验比第一名丰富,我们需要能够实际操作的人。
    陈颂点点头,说道:我也这么想。另外一个名额,我觉得史院长推荐的那个杨然可以。他的科研经验可以说是所有人里面最丰富的,最重要的是,他真的非常细心。我们设计的那个陷阱题目,只有他一个人完全绕过去了,没有漏掉任何细节。只是他的脑子不够灵活,不过我们现在需要的也不是那种能够掌握大局的研究员。
    童一淮也没有意见,说道:正好也可以把欠史院长的人情还上。
    陈颂把东西收拾好,舒展了一下筋骨,说道:那把他们的名字报给崔院士吧,政审没问题的话,就可以通知他们了。
    走出办公室,看着校园里刚长出一点点新芽的大树,陈颂感慨道:我怎么觉得这次放假比工作的时候还累呢?
    不只是陈颂,童一淮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疲惫,下次再也不想做这种面试的工作。
    陈颂一呆,想到了自己还没组建的课题组,再次叹了口气,说道:恐怕很难。
    这一刻,童一淮和陈颂都在想,突然想要一个全能助理了。
    不是伍凡那种生活助理,而是要有一定科研背景,可以帮他们处理类似这种招聘之类的琐事的科研助理,像是唐院士他们身边的助理那样。
    当然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这种助理的其实还没有那么需要,可是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以后肯定是有需要的,或许可以先留意着。
    杨然是面试的第三天接到的通知,并且要求他当天就收拾好东西,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就会有人去接他到研究员,并且需要在研究所长住。
    因为时间紧急,杨然也没法上门拜访史院长,只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史院长当然不介意,只让他好好把握机会。
    杨然是在来接他的车上再次见到的季兵,很巧合的,两个排队的时候意外排在一起的人最终成为了被选中的,不出意外的话之后在研究所的住处也会安排在一起。
    就这样,杨然和季兵在研究所里安顿了下来。
    他们原本还有点担心,作为中间加入的,会不会不好融入项目组,结果去了才发现,项目组全部都是一群年轻人,心思都相对比较单纯,而且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忙了,看到他们就跟看到救星一样,根本就不存在排斥的问题。
    而有了他们的加入,再加上仁珈珈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陈颂和童一淮来这边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每天来例行看一下,其他时间都投入到了周天项目组之中。
    京华大学迎来新一届的学生的时候,周天项目组地基建设和天基最后一颗卫星的建造终于完成,现在只差将最后一颗周天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了。
    为了见证这一刻,陈颂和童一淮跟仁珈珈他们交代了一番,就和崔院士等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夏国西部地区的卫星发射基地。
    在发射大厅里,两人没有凑到前面去,而是站在一个角落里,紧握着对方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大屏幕。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杨然的情节有点多,因为他有点用。
    第080章 科研助理 二合一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带着周天最后一颗卫星冲上了太空。
    除了工作人员,发射大厅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里火箭的飞行轨迹。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夏国的火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卫星发射很少有失败的例子, 但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情依然非常紧张,生怕有个万一。
    直到周天卫星被送到了预定的轨道,发射大厅里才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但这还不是结束, 接下来还有最后的连网测试。这个连网自然不是接入互联网,而是将周天系统所有的地基部分和所有的天基卫星连城一个互通的网络。
    陈颂和童一淮全程充当见证者, 见证着周天系统连网测试成功, 见证着周天系统信号收集测试成功, 乃至于见证着最后的武器测试成功。
    这系列测试的成功, 标志着他们数年的努力终于取得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说着经过科学家们历时数年的努力, 我家自主研发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周天成功连网启动,周天将成为保护我们地球的最强屏障的时候, 陈颂和童一淮正参加周天项目组的庆功宴。
    庆功宴其实之前就已经办过一场了,当时一号领导、科技部、军方的大佬都亲自出面, 对项目组的研究员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而这一场庆功宴则是项目组的研究员的私下自己组,毕竟有领导一起的庆功宴隆重当然是隆重了, 就是大家不怎么自在, 也不可能放开了玩。
    这场庆功宴崔院士和王院士他们也都来了, 崔院士举杯对众人说道:我年纪大了, 喝不了太多酒, 这一杯敬大家多年来对周天系统研发工作的付出,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