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晏清河拔出刀,跳下车去。
    车外。
    一部分护卫军负责列阵,举起盾牌,团团护住马车。另一部分护卫军握紧长枪,与盗匪搏杀。
    晏清河飞身将其中一个盗匪,一脚踹下马背,跃于马上,一人一刀,穿梭于敌人间,杀人如切菜。
    从烈日灼灼到夕阳染血,这场战斗终于结束了。先前干涸开裂的泥巴地,此时也已被血水浸湿。
    晏清河用指腹抹去溅到脸颊上的血珠,凑到马车边:阿殊,人都已经灭掉了,我想去找个小河洗洗澡。
    去土匪窝洗。
    你确定是去土匪窝洗澡,而不是去血洗土匪窝?
    听见他们的对话,莫统领劝阻道:还请殿下不要意气用事,赶路途中不宜节外生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赶紧离开这里才是。
    山匪猖狂,不根除,恐成患。为民除害,本王义不容辞。
    黎殊臣说的大义凛然。
    莫统领嘴唇翕动了几下,自知嘴笨说不过他,想喊罗公公来劝他,却被属下告知,罗公公晕血,晕过去了。
    他只好道:殿下,咱们也不知道山匪的老窝在哪里,怎么去打?
    黎殊臣收起手中的地图,掀开车帘,望着被夜幕掩盖的群山,眼睛眯了眯,最终道:跟我走。
    带着护卫军摸黑入了山,遥遥闻见了饭香。黎殊臣示意护卫军们原地不动,又命偃十七悄悄摸进厨房,暗中往山匪的锅里下了无色无味的毒。
    兵不血刃的毒死了大半寨子留守的山匪。
    护卫军占了他们的寨子,洗澡沐浴后,安然歇息了一晚。
    次日,锦州城的茶寮酒肆里,纷纷传起一则消息:途经锦州的安王殿下,灭了老虎山的那群山匪!
    困扰锦州许久的匪患,除矣!
    安王殿下,心系百姓,大善!
    第140章 流民来犯
    消息快马加鞭的传回京都后,黎殊臣的二叔忠王,怒气冲冲的将情报甩到灰衣幕僚脸上,讽刺道:瞧瞧你出的好主意!
    你说锦州匪患猖狂,胁迫山匪合作,事后再栽赃给他们,下手更干净,更不留痕迹。结果呢?白白给他送了个好名声!
    他正好借着被袭击的借口,拐着莫望山那个蠢货去剿匪,用的还是本王在驿站给他下毒用的毒药!
    这个小王八羔子......忠王气得直骂脏话。
    幕僚中有个人悄悄抬起眼,提醒道:王爷,您是他叔...
    忠王一噎。
    思考了下小王八的叔叔是什么?
    老王八?
    忠王抿紧嘴巴。
    复又瞪向那个多嘴的幕僚:就你能!
    这么能,快想想,怎么除掉这个小王......爷。
    忠王眼睛里闪过算计的毒光。
    皇上不给力,这么多年才生出两个皇子,连个公主都没有。
    很明显,皇上那方面不行。
    不像他,十九子,十七女。
    能力很强!
    干掉皇兄上位太难,还容易被扣上弑君弑兄的罪名,被史书口诛笔伐。不如直接干掉他的两个皇子,皇上无嗣,自然得过继。
    他儿子多,可以借给皇兄一个。
    等儿子登基后,他就是无形中的太上皇。
    忠王的算盘打的很响。
    所以皇上脑袋抽筋似的要废太子时,他第一个支持。
    太子被废、被流放后,他不是没有派人刺杀,却被太子好运气的躲过。后来得知他断了腿,也就轻视了他。
    恰巧瑶妃娘娘怀了二皇子,他又开始费尽心思的害二皇子。
    二皇子如今昏迷不醒了,谁知皇上又召回了黎殊臣,他腿还好了。忠王又将矛头转向黎殊臣。
    在他们还在想主意时,黎殊臣迎来了第三次刺杀。
    出发的第二十五天,到了云州地界。
    土地干裂出的裂口越来越大,空气里满是燥热的气息。黑压压的蝗虫盘旋在麦田上,翅膀振动扇出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他们有干粮、有水囊,就像一块行走的肥肉。
    不过,护卫军们坚硬的甲胄,还有锐利的长枪,又狠狠的震慑着附近的流民。
    他们不敢哄抢,却紧紧跟在两旁。
    每当护卫军停下吃饭时,他们就眼巴巴的望着,嘴里喊着:饿!饿!饿!
    有没有好心人给我一块饼子吃?我都快饿死了......
    给我一口水喝也行。
    你未免也太贪心了,他们撒泡尿给我喝都行。
    唉,别想了。车里的是安王爷,哪会把咱们这些贱命放在心里啊?
    哦?是安王?......安王是谁?
    原东宫废太子,好歹是皇上的儿子,这不,又被想起来,封了安王。
    说着,这个贼眉鼠眼的汉子,又低声跟周围人反复道:他们有那么多干粮,却不愿意施舍咱们几口,安王真是冷血。心里没一点百姓。危难时候见真情,他只想着他自己,压根不在乎咱们的死活,根本不把黎民百姓放在眼里......
    你说这么多话,不口渴吗?
    不待他反应,说话的女流民又接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