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杜绵绵从来不敢高看人心。
    你有什么打算。司徒弘光问妻子。
    不,我是想问,在这等情况下,四郎,你得拿出决断来。杜绵绵向丈夫反问一话。司徒弘光一听后,他叹道:我准备请假,就道江南祖坟出事儿。
    这不是假的。
    江南那一边真出问题。司徒弘光原来准备压一压,他差两个儿子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回江南淮水府去料理此事。毕竟儿子大了,也可以历练一二。
    如今瞧来,这等借口也不必拿来历练儿子。他是想着举家归乡。
    也非假事,江南真来消息。若能请假,自然是请假归乡。若是请不得假期,便是准备辞官。司徒弘光回道。
    不必辞官。这官位谋得不容易,辞官岂不是太可惜。杜绵绵当着官家女眷,她最是清楚不过,这当官不是想当就能当。一旦辞官,再想起复也不容易的。
    不管是请假,还是辞官。总之咱家先离开京都这一个漩涡。司徒弘光越说,他的决心越是定下来。
    成,全听四郎你的意思。杜绵绵同意丈夫的话。
    我娘家那一边,我也想提点一下。看一看是否让敦弟谋一个外放的官职。一旦外放,也能带着家眷去任上。杜绵绵这时候提一话。
    此事可,就是注意影响,万不可过于张扬。司徒弘光再叮嘱一回。
    四郎且放心,敦弟就不是张扬的性子。我也会跟娘叮嘱一番。杜绵绵应下话。
    乾元三十八年,将要入冬时。
    天冷了。司徒家整个儿没搬家。只是坐着车队,带着细软的悄悄离京都。司徒弘光还是请着假期。当然,里面打点的不老少。
    一家人真是往江南去。
    当然,在一家人的心中,也是想着在江南时,再是观望下风声如何?
    京都外城,杜家。
    杜家人都在商量事儿。自然是杜绵绵一家人离开前,杜绵绵也是回过一趟娘家。应该叮嘱的话,杜绵绵全是与亲娘崔氏和弟妹朱氏提了。
    最后杜家如何决断?
    这不是杜绵绵能决断的。
    倒是司徒家一离开京都后,这就在半道上遇上朱家两房人。二房的朱佑礽媳妇是带着儿子朱铭。至于二房的朱兰姿、朱佑禄,这二人里,朱兰姿已经成婚,嫁为别家妇。
    朱佑禄倒是跟着姐夫那一边讨生活。如今也是走的商贾一道,这是不想离开京都。
    对于朱佑礽媳妇这一个当嫂嫂的自然不勉强。
    至于朱家三房,自然是朱三老爷朱弘晴领着媳妇贾氏,还有儿子朱佑祥和儿媳柳氏,再加上孙女孙儿。
    三房人就齐多了。
    四弟,这一回咱们一道同行,皆回江南祖地一趟。朱弘晴的态度是坦坦荡荡。这当然是给阵队里结成伙的商贾们看的。
    这护卫队,自然是商贾雇来的。司徒家是搭一个顺风车。
    此时的朱家,也是花些银钱,也准备搭一个顺风车。
    商队瞧着朱铭的举人身份,也是没意见。再则司徒家如今的司徒弘光还是正五品的官老爷。商队更加不敢得罪。
    一行人这便是往江南去。
    永庆元年,如是过去。迎来永庆二年。
    一开年,春天。在江南的杜绵绵与丈夫司徒弘光这儿,那是拿定主意。夫妻二人准备带着儿女去宁藩。
    实是朝廷那一边的官位,司徒弘光上表去请辞。回京都,那不可能。
    朝廷一开年,那削藩的举动是轰轰烈烈的干起来。这一回,永庆帝是连削六藩。把南边富裕地的几个藩王,全部是拿下。
    京都去的兵马,京都的兵马带着皇帝的旨意围了藩王府。
    这六位藩王在皇帝的金口御言下,皆被贬为庶人。至于说北疆诸藩王谋划的推恩令,那不存在的。
    永庆帝想的是把他的王叔们,以及王叔们的子孙全部贬成庶人。往后不享有半分皇家的恩典。爵位没了,封地没了,爵禄更没了。
    有一句怎么说的,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桂藩。
    桂王是乾元帝排序靠后的儿子之一。他的母嫔生前还算得宠。乾元帝给这一个儿子封藩时,也是选的一个尚算富裕的南方藩镇。
    如今桂王府被围了。
    桂王这一位乾元帝的十四子,此时是与妻儿只能挤在一处偏房小院中。
    小小的院子被锁拿住。
    男丁女眷在一起,女眷们全是哭哭啼啼的。因为是庶人,以前的锦衣玉食是别再想。此时,桂王是坐在屋沿下。
    王爷。杜婉婉劝一话,她道:王爷,您先用一些吧。您今个儿一直空腹。杜婉婉递上来的是一个小碟子里的一个粗粮饼子。还有便是一碗清澈的能见水的粗粮粥。
    对于王府的众人而言,这如今送来的吃食,这吃着拉嗓子。可不吃,就得挨饿。
    桂王低头,他看着杜婉婉递上来的吃食。他捂了眼睛,他笑道:父皇,父皇,这便是您选的好贤孙。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我堂堂皇子龙孙,居然落到如今的地步。哈哈哈这等吃食,桂王打小就是锦衣玉食,他何曾吃过这般的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