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查,朕要结果。乾元帝干脆得落的给暗卫下达指令。
    在次日,暗卫就给着回报上来。乾元帝翻开奏本瞧后,他就是扔到桌上。这时候乾元帝的情绪得复杂的。
    最后乾元帝唤来东宫的太子。
    至于二皇孙的住所如今是封起来,只有侍候的宫人与太医在里面。依着太子的请求,这是要立刻让二皇孙司马瞻出宫避痘。这病会传染。可不敢在宫里多停留。
    最初乾元帝没同意。然后,太子妃吕氏亲自求话,只道为宫中安危计较。最后乾元帝同意了。吕氏就是亲自送长子司马瞻去避痘,这一对母子是一起出宫的。
    太子司马楧在泰和宫见到父皇时,他是行礼问安。
    朕不安。乾元帝这时候是心头有火,他却又不知道如何发出来。再如何,他总不会向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发出去。他更多的会向着做恶的人。
    至少乾元帝以为如此。
    父皇,儿子无能。瞻儿如今出事,一切全是儿子没料理好东宫诸事宜。太子司马楧认错。
    非是你错,是朕错了。朕太过于仁慈。乾元帝觉得自己仁慈。可搁着许多人的心中,这一位帝王杀的人够多,够狠。
    这一回秦藩出事情,北地不光是百姓受了灾。那些官员们也是一个一个的全部被牵连进去。不光是自己,连家族也一样的被牵连进泥潭里。
    乾元帝让绣衣卫辅助秦王去查,那手段之狠,让这些人上人的官员们是闻之色变。
    看看吧。乾元帝把奏本往东宫的太子司马楧跟前一搁。
    东宫太子接过一瞧后,他再度合上奏本时,他有些不敢相信。他说道:如何会如此,如何就如此。
    有些人贪念太深,这是朝廷的腐肉,如今瞧着必需要刮骨疗伤啊。乾元帝这般说话,他语气是平静的。可里面有一种暴风雨将来的感觉,那等血腥味已经是铺面而来。
    这一回太子司马楧没求情,他的儿子太少,如今的二皇孙司马瞻是他最年长的儿子。在扶正吕侧为太子妃后,司马瞻就是太子事实上的嫡长子。
    依着乾元帝立下的皇家宗法,在太子之后,司马瞻就是大周龙廷的第三代继承人。敢谋害储君的继承人,此人当死,此人的家族也不可幸免。否则的话,会让人心中贪念难除。
    除恶不尽,后患无穷。
    这等道理太子司马楧是知道的。太子司马楧哪怕以仁孝闻名天下,可他是储君,他不是软柿子。他也是有底线的,一旦有人跨越过去,太子司马楧也是会杀人祭旗的。
    一切全凭父皇做主。太子司马楧给出自己的态度来。
    你不为这等无君父之辈求情了。乾元帝的目光是望着长子。
    一切以皇家为重,一切以朝廷为重。一切以司马氏一族的传承为重。儿子不能以私忘公。太子司马楧给出自己的态度来。
    好,这才是咱的长子,才是司马家的未来当家人。乾元帝显然很满意太子的态度。
    在太子这儿,乾元帝是好父皇。可搁着外人身上,他没那般多的耐心。
    乾元帝对身边的贴身太监说道:小张子,传绣衣卫指挥使进宫。张公公听着皇帝的吩咐,他马上是应下话来。
    绣衣卫指挥使就是皇帝的鹰犬,这自然要为皇帝扑杀猎物。否则在皇帝的眼中,那就未必有用了。
    乾元帝的交代也简单。他道:朕听闻定国公重病。
    乾元帝瞧一眼大殿下跪着的绣衣卫指挥使,他继续说道:朕与长宁郡王兄弟情意在,朕总要给他的不孝子孙留一条根。定国公的嫡长孙年岁小不记事,朕记得没错的话,那男婴是今年春出生的。那婴孩由绣衣卫收留下来养大,权且安排一个绣衣卫的新出身,让其与定国公府再无瓜葛。
    至于长宁郡王的其余血脉,且让他们体面的去陪长宁郡王。这等不忠不孝,目无君父之辈,朕的名爵予他等,那是让朕觉得心头寒凉。乾元帝摆摆手,他示意此人去办事情。
    另,办事情小心些,别打着朕的旗号让人非议过甚。长宁郡王的体面一定要顾及到。乾元帝在绣衣卫指挥使起身去办差时,他又是交代一话。
    有着乾元帝的话,定国公府的事情在朝廷里显得莫名的诡异。
    当然定国公府没除爵,特别是做为大周功臣的长宁郡王,他还是继续享受朝廷的祭祀。但是长宁郡王的后人,整个定国公府满门上下突然无声无息的没了。这就很让人惊恐。
    更让人震惊的消息还在后面。突然更大的风波喧嚣起来,一下子是掩盖住定国公府的事情。
    乾元帝下旨,秦藩一事追查到底。绣衣卫四处拿人,在京都一时间都是被拿下不少的官员。这一回乾元帝以通敌卖国的罪名,那是一举扫荡了北面的小半个朝廷官员。
    落网的官员自然是数不胜数。这一回乾元帝更没有手软,在这一年的深秋,乾元帝连砍了三百个官员的人头。
    一时间,京都百姓都觉得血腥味太重,重的让人胆寒。
    特别这些被砍头的官员里,秦藩任上的最多。这只是砍头的,还有抄家与流放。那数下来的人数多达千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