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于是次日,杜绵绵一家四口人,再带上护卫与丫鬟们,那是一起往新买下来的庄子去。
    出着城,便是往乡下的庄子去。最初在官道时,马车坐着还成。
    可等着离开官道后,那村里的小道行驶,那滋味就不是那般好受了。
    这真是太颠簸。杜绵绵与丈夫坐在马车里,一人手头抱一个娃娃。偏偏两个小孩儿对于外头的世界非常好奇,他们总想向外瞧。
    杜绵绵能做的就是哄一哄小孩儿,转移一下他们的视线。
    因着是新买来的庄子。杜绵绵与丈夫到后,他们是直接进的庄子。要说庄子上的条件真算不得多好。
    可在当地就是上等人家的模样,好歹杜绵绵是知道乡下庄子比着侯府的富贵不如。可在乡下这地界,这等庄子真是好地方。庄子是青砖青瓦盖起来的,若是多瞧瞧,也会有一点别有意趣的感觉。
    可要去养珠的地方瞧一瞧。朱弘光提问。
    杜绵绵瞧一眼两个打磕睡的孩子,她说道:行一路,他们肯定累着了,还是明个儿吧。今个儿不急在一时。
    朱弘光瞧着自家两个小孩儿的模样。他想了想后,也是同意妻子的话。
    成,明个儿再瞧不迟。先哄两个孩子去睡一觉。这一路,他们肯定也是累得慌。朱弘光同意妻子的话后,与妻子是一人抱一个小孩儿去庄子上的寝屋。
    在庄子上落脚。头一天,只是见着庄子上的庄头和庄头娘子以及特意买来的仆人。
    这些人里有渔民,那是为着养珠而买来的。一买,也不是单独一人,而是连带对方一家子人全买下来。
    这里的位置不错,我来时瞧着,这是一个挺独立的庄子。杜绵绵与丈夫提一话。
    就为着避人耳目才是选定这里。朱弘光肯定的回一话。
    最初的落脚,再是开始养珠。
    养珠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功夫与时间。一切只是一个开始的试点。
    秋去,冬来。
    又是一年新春时,国孝结束。
    杜绵绵收到京都的信,当然,她也给京都的亲人们寄过信,送过年礼。
    便是江南的司徒氏一族,杜绵绵与朱弘光也是送过礼,送给二人要称着舅祖父的长辈。这一位舅祖父是侯府太夫人、杜家老太太的弟弟。
    也是司马氏最富贵的嫡支一脉的当家人。
    只是杜绵绵与丈夫朱弘光是在守孝,白事不好上别人的家门。只能送礼表示晚辈之意。更多的不过是信中表达出非是不登门,实是不能登门的避讳。
    就是这一年,这一年的秋。
    杜绵绵与丈夫瞧见了第一回 的收获。虽然那养出的珠成色不好,品形差。可到底是成了,有着一个小开端。
    这些的模样都不好。不过这些不好的是可以做到脂粉里,提一提脂粉的品级。杜绵绵瞧着收上来的养殖珠子,她是提议一回。
    朱弘光听着妻子的话,他当然是同意。
    脂粉铺子,这生意咱们真插手。朱弘光笑着提一话。当然他只是一个建议。
    还不若你开一个铺子,就当是挣一份脂粉银子,将来咱们七姐儿也能添嫁妆。脂粉铺子用着你的嫁妆铺起来,我觉得这般更好。朱弘光似乎当一个打趣的话。
    杜绵绵听后,她却是心动起来。
    在杜绵绵瞧来,那些富户人家女眷的钱还是挺好挣的。因为她们富有。这时代的普通人,那想挣一点钱难。可从富人身上若能挣钱,那不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好,四郎你都这般提议,我自然不拒绝,我就开一个脂粉铺子。若是生意好,我再铺开就是。杜绵绵是笑着说一说自己的打算。
    在这一年的秋,在江南开起一家新的脂粉铺子。
    当然面上杜绵绵肯定不会打自己的招牌。她就是想给自家那些成色不好的珍珠寻一个去处。
    也是这一年的秋,杜绵绵接到京都的信。
    怎么了。这一晚,朱弘光瞧着妻子在看完信后,那是沉思的模样。朱弘光忍不住就是问一话。
    杜绵绵把信递到丈夫的跟前。
    你瞧瞧。朱弘光得着妻子的话,他就是接过信来。然后,他是快速的看完一遍。
    三姨妹如何嫁给一个寒家子。朱弘光真的挺惊讶。
    信上说了,二叔是瞧着对方有学问。如今是秀才,将来指不定能成举人。杜绵绵有一点唏嘘。三堂妹杜宁宁出嫁了。嫁的人家是一个秀才,一个出身贫寒之家的学子。
    若依着杜绵绵,这等人家真的不在合适。
    因为女方陪着大笔的嫁妆是嫁到婆家。你挑中别人的学问,别人看中的是嫁妆单子的份量。真的是一场大赌,这是拿着一辈子在赌。
    只有活在这一个时代的人最清楚,科举真是一条通天梯。可这一条路却是非常难走的。
    三妹妹但愿能成吧,也盼着三妹夫达成一举科场金榜提名。若不然,三妹妹将来会有苦头吃。杜绵绵只能祝福一回。
    只是这等赌,搁杜绵绵这儿,她是不会赌的。
    这等事情,你情我愿。杜绵绵在木已成舟的情况。她发给京都杜宅的信,自然就是祝福。也是再奉上一份贺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