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三哥那儿有些情况不太妙。朱弘光自然是实话实说,他没隐瞒什么,他把发生在庆熙堂的事情讲一讲。
    但愿这一回只是小事情。杜绵绵能说什么,她和丈夫朱弘光都是侯府的边缘人。这便是出事情,那也不可能帮衬得上什么忙。
    我其实有些猜测。朱弘光管着外头的书铺,书铺可不是简单的书铺。特别是联动着书铺一起经营的茶楼。
    茶楼最是消息灵通的地方,朱弘光当然是知道不少的最初消息。特别是京城地面的,朱弘光关心,这自然就是收集到不少朝廷的动向。当然全是明面上的。
    能说说吗。杜绵绵问一句。她当然不强求着丈夫回答,只是随意一问。
    咱们夫妻之间哪有什么不能讲的。朱弘光琢磨一下用词后,他把事情上的消息一讲。
    承天府的府尹接手的案子。还是牵扯到三哥掺合一股的赌档。杜绵绵一听丈夫的话后,她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事情闹大发了。杜绵绵吐出她的答案。承天府的府尹可不是小人物,这是堂堂的正三品大员,还一定是皇帝的心腹。
    非皇帝心腹是坐不稳承天府的府尹之位。要知道京城的大官,那也不是好当的。特别是管着承天府一亩三分地的主官。承天府的府尹,那就是头一号干不好,最容易出来做背锅侠的角色。
    当然要是能做好事情,注定就要成为天下闻名的令尹。
    是啊,闹大发了。朱弘光同意妻子的看法。
    不知道父亲这一回会不会给三哥出头。还是说朱弘光不想把人心想坏。只是有时候在权利面前,一个庶子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为家族牺牲的。
    盼着三哥能逃脱这一劫。朱弘光最后只能是给一句祝福,旁的忙他是帮衬不上。谁让他就是府上的一个闲人,真是没名又没权。
    庆晖堂。
    侯夫人魏氏一回到自己住的院子,她是神色轻松下来。她整个人很平静。定国公府给侯夫人魏氏传过消息,对于朱弘晴这一个庶子会遇上什么麻烦,侯夫人魏氏心头有数。
    嬷嬷,你说说,我应该去替老三求一回情面吗?侯夫人随口问一句。
    魏嬷嬷小心的回道:奴婢瞧着侯爷的身边小厮都是黑着一张脸。这一回的麻烦肯定大。夫人不若再等等。
    我这儿能等,就怕秦姨娘那里得哭成泪人儿。侯夫人魏氏是冷笑一声。她对于秦姨娘是瞧不眼,同时又有些说不上来的不喜欢。
    算了,一切看老三的福份。这事情侯夫人魏氏当然不会多管。因为怎么管,都是沾惹麻烦上身。在庆熙堂时,侯夫人魏氏是替庶子朱弘晴求一回话,是跟太夫人司徒氏求的。
    这自然是盼着太夫人司徒氏能到朱侯爷跟前说一说好话,好歹让朱三爷得着一个解释的机会。
    只是太夫人司徒氏拒绝着侯夫人的提议。
    侯夫人可还记得太夫人的原话前院里头的事情,咱们后宅的女眷不掺合。
    太夫人是婆母,这婆母发话,侯夫人自然就真的不掺合。这是借口,也是理由,更是挡箭牌。
    庆熙堂的侯夫人不想掺合。
    秦姨娘这儿是想替儿子求情,可她一个姨娘的身份,她连去前院的资格,她都没有。她除了哭,她也没法子。连侯夫人这儿她都不敢打扰,因为太夫人的发话,秦姨娘也是打听到的。
    庆熙堂。
    太夫人没歇息,她显然还在等前院的消息。
    嬷嬷,探听到什么没有?太夫人问一句。
    太夫人,出大事情了。嬷嬷在一得着消息后,她是赶紧来向太夫人回话。
    这等消息显然还是朱侯爷没隐瞒的意思。不然的话,这太夫人的耳目还不可能这般的灵通。
    一瞧着嬷嬷着急的神色,太夫人是神色一凛。她说道:你且把话讲清楚。
    三爷被侯爷请家法打了,不光人挨着罚。这一回侯爷还发话,让人抬着三爷去承天府的府衙。说是三爷犯事,忠勇侯府不会包庇。嬷嬷一边说,一边身子还是抖一抖。主要是嬷嬷在下面的小厮抬着朱三爷要去衙门时,嬷嬷是亲眼瞧着被请过家法的朱三爷。
    朱三爷可是朱侯爷的亲儿子,朱侯爷也是下得去手,那一位朱三爷的屁股,那打的跟一个血葫芦似的。
    真是让人一瞧,就是一个惨字了得。
    太夫人在听完嬷嬷的禀话后,太夫人是一声叹息。知子莫若母,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角色,太夫人最清楚不过的。
    朱侯爷在太夫人的眼中就是一个合适的家主。只是这一个儿子是家族的利益至上。有时候就免不得显出一些不近人情来。
    你替我去一趟莲子轩,去安慰一下弘晴媳妇。太夫人不敢插手儿子朱侯爷的事情。
    朱侯爷这般做法,太夫人哪怕不理解,她也一定相信儿子这般做,肯定是有这般做的理由。
    太夫人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弘晴媳妇压住莲子轩,别在府里添乱。至于秦姨娘那儿,太夫人懒得管。太夫人是相信儿媳妇魏氏有能耐,一定能压得住秦姨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