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来,坐我身边。老太太一指身畔。杜绵绵走上前,她依着老太太的话坐于近处。
    今个儿唤你来,是有一桩事情要告诉你。老太太把昨个儿发生的事情讲一回。然后,老太太又说道:贞贞已经知错。我当着你大伯和大伯娘的面,也把你知道事情来胧去脉的原由,是揽到我身上。我告诉你大伯和大伯娘,一切是我特意说给你听的,就为着你嫁进忠勇侯府后懂得谨慎从事。
    老太太会挑明话,挑给杜大老爷、大太太顾氏,以及杜贞贞听,就是怕大房的人以为这一桩事情她老婆子瞒下来。
    大房在三房跟前是继续装着一切没发生。
    老太太是清楚着一个道理,沟壑难平。特别是人心,最不可多琢磨。
    老太太知道三房的嫡孙女杜绵绵要嫁进忠勇侯府。老太太连一个卖身进秦王府的杨楚楚都不想结一点子的小怨。在嫡亲孙女杜绵绵这儿,老太太是真想要平息敦哥儿一事的后患。
    在老太太的眼中,大房的赦哥儿、畋哥儿、敀哥儿,他们这些杜家的男丁才能代表着杜家大房的态度。至于孙女杜贞贞,她一旦嫁进李家,她是李家的新妇。那时候孙女杜贞贞代表得是李家的态度。
    这一份差别,在老太太这儿份外的清楚。所以老太太不会为着孙女杜贞贞,就要杜敦受委屈,让孙女杜绵绵心里有疙瘩。
    这是你大伯和大伯娘的歉意。老太太拿出两份契书递给孙女杜绵绵。
    杜绵绵接过一看,这是京城两个铺子的房契。京城的房价可不便宜。在杜绵绵瞧来,这一回大伯和大伯娘是大出血。
    这一份是你大伯拿出来的。这一份是你大伯娘的嫁妆。老太太还是分别的指点一下。
    杜绵绵一听祖母的话,她在心头直呼好家伙。大伯的私房,大伯娘的嫁妆,这都填进来。看来大房的长辈们是真的有诚意。
    这一份厚礼,这一份歉意,我想转给敦哥儿。这一切应该是敦哥儿应得的。杜绵绵说出她的打算。
    你大伯的这一份,你可以给敦哥儿。老太太思量片刻后,她给出自己的答案。她说道:你大伯娘的这一份,你得自己收下。这是你大伯娘的嫁妆,她给嫁进高门的侄女添妆,顾氏一族知道这一件事情,只有高兴的份儿。若是给敦哥儿,就不太合适。
    老太太的意思够明显。
    杜家内部出问题,内部解决。一旦闹到外面,这就太难看。
    杜绵绵也是看懂大伯娘的意思。大伯娘还是想巴结一下她这一个侄女。这一份歉意更像是给祖母看,给外人看的。
    祖母眼中,大伯娘是真有道歉的诚意。外人眼中,大伯娘添如此一份厚实的嫁妆,说明着杜家大房待高嫁的侄女真好。哪一天大房的长辈求到杜绵绵这儿,杜绵绵就得帮衬一下,不然就真成白眼儿狼。
    成,我听祖母的。杜绵绵哪怕知道大伯娘的一点小心思。她还是得接受。祖母她老人家的态度已经摆出来。
    堂姐杜贞贞会低嫁,大房又给出赔偿。一切就是到此为止。杜绵绵若是再继续的追究下去,真就不合乎这一个时代的规距。
    一家子全是骨肉血亲,都是自家的晚辈。在长辈们眼中,有些磕磕碰碰的难免。坏事的人,得到惩罚。受害的人,得到补偿。
    见好就好,是一个晚辈的好品德。
    接下来的日子,杜家里外都是忙碌的紧。先是杜赦与全家的婚事定下,杜家得送聘书与聘礼。全家千金是出身官宦人家,杜赦又是杜家的长子长孙,这一份聘礼代表的是全家与杜家,是双方的体面,自然不好简薄。
    于是吹吹打打,杜家送到全家的聘礼,那是一千两银子有点打不住。
    要知道这年月的京城,一户普通的百姓人家,一年的开销在二十两银子。搁杜赦的身上,这一份送到全家的聘礼能让一户普通的百姓人家是开销够五十年。
    杜家,二房住的西跨院。
    这一晚,二太太赵氏拉着丈夫杜二老爷杜珗议事。二太太赵氏说道:娘真是偏心眼儿。瞧瞧家里的态度,敏哥儿的婚事,聘礼就出二百两的银子,这是在寒碜谁呢。二太太赵氏说话时,她是斜一眼儿杜二老爷。
    大哥跟李家商议贞贞的婚事,让李家准备的聘礼同样是二百两。这事情你咋不说说。杜二老爷倒是心平气和的回话。
    那哪能一样。二太太赵氏还是一脸的不高兴。她是羡慕大房的赦哥儿,这一回下聘礼可是一千两银子。等着全家千金一进门,带回杜家的嫁妆就得值着两千两的银子。
    等着二房的敏哥儿媳妇一进门,带着四百两的嫁妆。这比较一下结果,二太太赵氏的心里难受,她哪处瞧着都不顺眼起来。
    老爷,敏哥儿是咱们二房的嫡子,是给老杜家开枝散叶。贞贞是一个姑娘家,她是低嫁到李家。贞贞出嫁后就是一个外姓人,还不能给娘家一点儿帮衬。二太太赵氏一生气,她就是吐出真心话。
    在二太太赵氏的眼中,大姑娘杜贞贞既然是低嫁,又不能给娘家什么帮衬。嫁妆少些,才有道理。
    二房是庶房,我又是一个闲人。贞贞是大哥的嫡女,是杜家的嫡长房嫡长女。杜二老爷解释了话。他说道:你莫要光盯紧赦哥儿媳妇,赦哥儿是杜家的长房长孙。他身上的担子就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