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郝二当时跟对方谈了好一会儿,确认好红砖的种类数量后,对方答应直接把砖拉到红星大队,再付货款跟签收条。
    现在,程晓燕就正看着会计把一早准备好的货款给到对方跟车过来的销售员。顺便,把货物签收单也给签了。对方这边,也给他填了个收款收据。
    脑子里还在想着昨天郝二回电话的那个兴奋劲。特别是郝二还提到市砖瓦厂那还堆放着很多质量很好的红砖时,程晓燕心里就有了些微打算。
    同志,请问一下,如果我们这边还要砖的话,是直接打电话到砖厂订货,还是直接找你?程晓燕见砖厂销售员把文件都收好后,就走过来问道。
    对方一听程晓燕的问题,立刻接了句:当然直接找我了。
    估计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着急了,他连忙又补充了两句:找我的话,我可以帮着给找好砖出来。而且,这砖只要超过两千块,就包送货。
    程晓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满意地点点头。把从对方手里拿到的联系方式叠好,放在兜里。
    会计目送着砖厂销售员跟司机开车离开后,就问道:晓燕,我们这的砖是够用了。怎么还要问销售员?
    程晓燕心里浮现起从后山俯勘下来的那一副画面。灰色的瓦片或者是黄色稻草,是大队住房的主色调。而土培房、泥砖房却是大队的普遍现象。
    她想,这砖是不是来得正是时候?
    八叔,你想不想盖一间砖瓦房?
    砖瓦房三个字,让会计的瞳孔微缩。
    砖瓦房啊!这年头,哪个人不想住上砖瓦房呢?住上砖瓦房,那房子冬天就不会漏风,下雨不会渗水。平时卫生也很好清理。而且,能住上砖瓦房,说明家里也有能干人。
    整个大队,目前也就郝家二小子能干,给家里盖了四间砖瓦房。其他人家,能有个泥瓦房就要偷笑了。
    姜还是老的辣。
    会计脑子激动了一会儿,终于说出了关键:你这是想要跟砖厂买红砖盖房子?
    程晓燕毫不犹豫地点头。
    虽说时下很多人都觉得盖房子是长辈的责任,小辈只要等着长辈把房子盖好住进去。但是,她觉得房子只要是夫妻一起住的,那么大家一起出力才是正常的。
    而且,这么便宜好用的红砖,不用票,不用拉关系找门路。价格实惠,买得多还能送货上门。这样的好事,在可预见的这一两年内,都不能再遇上一次。既然机会已经落在眼前,为什么不弯弯腰捡起来呢?
    会计从没有这个魄力,想给自家盖砖瓦房。只是看着程晓燕一个小小的女人,居然都有这想头。他忽然觉得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这事儿好!我们去找大队干部们商量一下。族里也找族长说说。看谁家想要盖砖瓦房的,把价格跟他们说一下。到时候,我来统计有多少人要的,一共要多少块。最后再去找砖厂谈。
    两人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跟砖厂订砖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没过两年,红星大队成了十里八乡,唯一没有泥瓦房的大队。那时候,红星大队也已经改名叫红星村了。十里八乡,说起红星村,无一不是竖着大拇指,口中称赞羡慕的。
    远的事情这里先不说,再说说这盖厂房的。
    整个大队的男人,大部分小时候都接受过基础的木匠学习历程。平时自家的板凳桌椅甚至是木架床,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更加不用说盖房子这样的重要的事情了。那是一家要盖房子,全村人一起上的。
    这也导致整个红星大队的男人,都对盖房子有自己的一套。
    所以,程晓燕把盖厂房要用的材料确认到位后,把设计图纸给到一位老木匠,就没再插手盖厂房的细节了。当然,每天早晚,她除了恢复养猪场的工作外,还是会跑到建厂的地方来看一看的。
    这天,程晓燕喂完猪后来到厂房,就看到几个小伙子正在老木匠林五爷的指导下,在砌砖墙了。
    程晓燕也没凑过去,只是站在远处打量着整个厂房的格局。
    因为预算不多,所以虽然是盖砖瓦房,但是都是先紧着中间的加工间来盖的。地基是周末那天,全村人一起,你一铁锹我一铁锹挖出来的。那天,就连她,也拿起扁担,帮忙把挖出来的土给挑到了一边。
    全村人的团结努力是非常惊人的。
    所以,几天的功夫,这加工间的地基打好不说,墙面也砌了三分之二了。看这个进度,怕是再过两天就可以上梁了。
    晓燕,来得正好。这屋子盖完后,旁边的仓库要盖吗?
    程晓燕也有点纠结。
    当初是担心砖不够用,后来,倒是担心起耽误种地了。现在地里的秧苗已经长高不少。正是需要除草跟放水的时候。几乎除了晚上,地里就离不了人的。要是把大队的壮劳力留在这里,地里的活儿怕又要耽误了。
    五爷,这过来帮忙砌墙的都是各家轮流来的。只是,现在地里的活吃紧,怕是不够人手来盖仓库的了。
    林五爷也清楚田地才是他们红星大队的根本,听到这话后说道:那行。那上梁的话就先把这屋子的梁上了。至于仓库的地基挖好了,我找些油布给盖好。等地里的活儿忙完后,再安排人来砌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