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边上围观的人之前还在劝架。结果,听到这个工人名额的事情后,哇地一声,大家都给震惊了。
    怎么会有人的脸这样大呢?
    程晓燕听完后,只想叉腰大笑三声:脸呢?她马爱红的脸有这么大吗?
    按住了焦急的大嫂,程晓燕终于开口:别说她姓董,我们家姓林。没有董家人做错事我们林家赔的道理。再说呢,我们家只答应供着她粮食吃,直到她成年。其他事情,我们可管不着。
    这话一出,让马爱红直接卡壳了。她想着来林家讹上一笔的。可不成想,程晓燕居然这样光棍。她把目光转向林大嫂:金花,你们家真不管这事呢?
    像是看懂了程晓燕跟林家大哥大嫂的意思,一直倔强着的董家英终于有了一丝害怕的样子。她颤抖着问道:干爸、干妈,你们真的不管我呢?
    林家大哥跟大嫂直接别过了眼睛。别说工人名额了,就是钱,他们家也没多少。家里那么多人口,哪里能存下多少钱呢!!
    程晓燕冷笑:马爱红,你要去找大队长主持公道就去,我们家不受这个威胁的。你要想得到工人名额,大队现在就有两个,别打我家的主意。要是你要赔偿,谁糟蹋了你家的瓦片,你找谁要去。
    掷地有声的话语就像重锤一般,直接砸得马爱红跟董家英头晕目眩。
    一个想着讹点钱票甚至是工人名额,一个仗着林家在后头收拾烂摊子而有恃无恐。结果,两人都被程晓燕的话给打碎了幻想。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林家大哥终于开口:家英,你都十六了。在我们农村,十六岁就是大人了。你既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那么你要自己承担后果。
    董家英不明白了,怎么林家忽然就要放弃自己了。珠子呢?珠子呢?对,只要找回珠子,就能知道是哪里不对劲了。
    程晓燕等大哥说完后,不客气地拿起角落放着的扫把朝马爱红比划:你是要我送你出去,还是自己出去?
    马爱红见状,没有办法,骂骂咧咧地重新把董家英给抓在手里,往大队长家里拖去了。
    程晓燕看着她们的背影,问道:大哥,事儿到了老叔那里,会不会让他老人家为难?
    林大哥摇摇头:关于董家英的事情我早就跟老叔交了底。我们林家可以给她提供帮助,但是却不能让她觉得我们予取予求。
    程晓燕点点头,想起回忆录里面出现过的,董家英亲人的事情,她张张口,最终还是觉得暂时按捺下来。这个时候,找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董家英并不是没有亲近的亲人。按照回忆录里面的信息,董家英还有一个对她非常好的舅舅。
    这位舅舅,现在估计还在城里的厂子里面上班。但是,具体是哪个单位,回忆录没有写清楚。
    程晓燕盘算着,这个人是不是能托人找找。要是找出来,把董家英送走,是个最好的办法。
    看着董家英跟马爱红离开后,很多村民也跟着离开了。不过,有一个大娘却是留了下来。
    只见她脸上闪过一抹纠结,最后遮遮掩掩地拉过林大嫂说了几句,然后匆匆地离开了。
    程晓燕见到大嫂脸上那奇怪的神色,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来。
    晚上,林家的饭桌上,关于董家英的事情也只是简简单单交代了几句。不外乎是最终董家英要赔偿一半瓦片的钱给马爱红,至于另外一半,则是马爱红自己负责。而董家英身上,在过来红星大队之前,其实是带了钱的。
    除了这个外,最重要的就是林启生去糖厂上班的事情了。
    糖厂,全称清水公社国营糖厂。这个国营单位是整个清水公社甚至是整个省都赫赫有名的。跟其他厂比起来,糖厂排在了人们心里的第一位。
    这个单位不止福利好,工资高,而且每个员工还有定额的不要票的糖。在白糖和红糖精贵的今天,谁家走亲戚带上一包糖,那就是有面子的大事情。
    公社离大队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这林启生去糖厂上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
    像他这种新进厂的,如果没有遇上办公室的岗位,按照级别,基本上只能住十人大通铺。
    启生,要不等你去糖厂上班后,在公社租个房子?林妈妈双眼灼灼地问道。要知道,小儿子结婚都几个月了,这小儿媳肚子还没个动静了。要是在公社租了房子,偶尔小儿媳过去,总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听要花钱租房子,程晓燕不太赞同。
    她已经知道还有一年多,市场就会全面开放了。这个时候,最应该把钱给留着,等以后好作本钱的。再说呢,家里的钱也紧巴巴的。她每天都要在大队上工,来回公社最多骑个自行车。特意租个房子,实在没有必要。
    林启生知道她的意思,直接开口拒绝了母亲的好意。
    妈,我刚过去人生地不熟的。房子就不租先,进厂先学习一段时间。反正最差也有个大通铺可以睡。
    林爸爸很赞同小儿子的观点。男人嘛,就是要吃点苦头才能上进。
    这时候,林爷爷问了句:大队的名额有说怎么安排吗?
    这事儿林家人都不打算参与,所以大家也没过多地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