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有的在乎,一切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宋声说到这里停住,没有继续下去,李鸷却语气骤冷:朕似乎,并没说过既往不咎。
    宋声叩拜,沉吟片刻,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抬高音节道:微臣虽然很久没有见过她了,但微臣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比起她自己受到伤害,她更害怕的是连累别人,如果陛下因此怪罪燕世子,那陛下与娘娘之间的鸿沟,就再也无法逾越了。
    李鸷这才明白宋声的意思。
    原来是在给燕无意求情。
    你是在威胁朕?
    臣不敢!
    宋声急忙为自己辩解,语气却不卑不亢。
    但头顶的威压显然告诉他李鸷已经不快,此时再往殷篱身上带,势必会让李鸷更为震怒。
    宋声声音低了下来:臣这么说,并不是全然站在娘娘的角度考虑,就算是为陛下考虑,也是一样的
    李鸷打量着宋声,黑沉的眼眸中是变幻莫测的情绪,让人无法琢磨,短暂的不悦已经消失,他坐回到龙椅上,问:说来听听。
    柔妃娘娘回京已近七日,陛下命令玉麟军对此事不得宣扬,宫妃出逃毕竟不光彩,且一旦传播开,娘娘必死无疑,想必陛下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但倘若这件事要按下不发的话,降罪燕世子自然也师出无名,靖江王还镇守江南,他手上兵权早已被瓜分,可威望尚在,陛下此时不宜对燕世子出手。
    宋声一番话,言辞诚恳地为李鸷分析利弊得失,也确实如他所说,李鸷将燕无意关进大牢却没有下一步动作,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长久的安静过后,李鸷开口:起来吧。
    让他起来的意思,想必就是认同他说的话了。
    宋声应了一声是,从地上站起身。
    她既然愿意亲近你,那你便多去看看她。李鸷似乎不打算在这件事上多谈,重新拿起奏折批阅起来,对宋声漫不经心地说道。
    宋声自然不会拒绝,又回答了李鸷几个问题,就退下了。
    走出殿外的那一刻,他微微松了口气。
    其实他心里清楚,李鸷并不是因为他三言两语就放过燕无意。
    李鸷原本就没打算降罪于燕无意,只不过是想关他几日,让他知错便罢了。
    燕无意虽然不是靖江王唯一的儿子,却是作为质子留在京城的,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交换,都不损失什么,只是一种为了取得对方信任的默契而已。如果燕无意死了,就意味着李鸷要亲手撕破与靖江王之间的这份信任,即便靖江王现在不会做什么,也一定会留下隔阂的。
    李鸷刚刚登基不久,这样的冲突实在没什么必要。
    宋声一边行出宫殿,一边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殷篱显然没有完全信任她,她心里还有自己的小盘算。
    外面夜黑灯耀,刚下过一场雨,地上湿漉.漉的,宋声迎面见到冯振走来,收回心思,对他施了一礼:冯太医。
    冯振脚步有些匆忙,提着衣摆停在他身前,也回了一礼:宋掌司是去锁晴楼吗?正好,我刚给娘娘把了脉,今日脉象已平稳许多,我就改了药方,这次的药比之前的苦些还要劳烦宋掌司。
    毕竟现在只有宋声给柔妃送药她才喝。
    宋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陛下召见我,不耽搁了。冯振又提起衣摆,气喘吁吁地从他身侧走过,宋声想起什么,回身喊了一声:等一等!
    冯振停下,回头看他。
    宋声笑了笑:上次与您说的那种药,回去查阅典籍后,可有什么收获?
    冯振想起之前两人说的话,眉头微不可见地蹙了蹙,顿了一下,摇头:没有。
    宋声目露失望,没说什么,冲冯振弯了弯身,转身便走了。
    冯振眉头皱得更紧,却没再迟疑,加速往承乾殿那边赶。
    冯振到的时候,李鸷已经批阅好奏折,身上披了黑色披风,太监正在为他整顿仪容,似乎要出去。
    冯振把殷篱脉象变好以及换药的事如实禀报李鸷,末了有些迟疑。
    李鸷侧头看了看冯振:还有什么事?
    冯振低下头,犹豫道:有一件事,微臣不知当讲不当讲,是有关宋掌司的
    李鸷眉头皱起:说。
    前些天,宋掌司私下里问臣,有没有一种药能扰乱人的记忆,让人忘记过去,似乎是想用在娘娘身上,臣告诉他,这种药都对身体损害极大,且易成瘾,可宋掌司好像并没有放弃,方才碰着了,竟还在问臣。
    冯振本意不是向李鸷状告宋声,只是想提醒李鸷一下,想到这,赶忙又替宋声说了句好话:不过,臣觉得宋掌司应当也是为了娘娘着想,毕竟若真有这种神药,对娘娘来说的确算一件好事,但臣就怕他病急乱投医。
    说罢,冯振偷偷抬眼看了看李鸷,却见他眉头紧锁,似在认真思索着什么,片晌后,李鸷看过来:他说的这种药,真的没有吗?
    冯振正收回视线,闻声一顿,狐疑地嗯了一声,回道:这应当是没有的,微臣回去后也查了查太医院里的医书和药典,其上所记相关皆无考证,只言片语,不足为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