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哪怕皇后对他殷勤体贴、关怀备至,然而这宫里,对他关怀备至的太多了,多到他数也数不清。因此,他从未放在心上过。
    “陛下?”许是察觉到他的视线,赵懿懿偏头看了过来,眼中微有些疑惑。
    美人雪肤乌发,杏眸敛雾,让他不禁想起新婚时,皇后移开团扇,就是带着这么一张芙蓉面怯生生地看着他。
    只是近来,他却发觉皇后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会同他闹,还学会了使小性子,甚至于,有时还不将他放在眼里。
    他拿捏不准,这样的转变是好是坏。
    “用膳吧,一会要凉了。”顾祯淡声说了句。
    因不知皇帝要过来,椒房殿今日晚膳都是依着皇后的口味所做,或甜或酸,吃得顾祯直皱眉头。
    他蓦然想起从前的膳食,似乎不是这样的,遂问:“椒房殿可是换厨子了?”
    赵懿懿微怔,随即摇了摇头:“去岁换过两个,今年还未有过宫人调动。”
    没换过厨子,那就只能是换了菜式和做法,所以,她以前是照着他的口味,特意着人做的吗?
    顾祯忽的愣了片刻。
    用过膳后,顾祯却没像平常一样留下,反而起身道:“朕还有些事未处理,皇后早些歇息。”
    赵懿懿恭声应了,亲自将他送到了肃章门,柔声劝说:“政事虽要紧,陛下却也要顾着自个身子。”
    声音还是一样的轻软,仿佛先前那些只是他的错觉,皇后从未发生过什么变化。
    暮色四合,绯色流云如轻纱飘动,承载着日落前最后一抹余韵。
    皇帝在辇舆上闭目小憩,吴茂垂手跟在一旁,不敢发一言。
    陛下今晚突然来看皇后,他还以为陛下因为皇后娘娘,有了收回成命的打算。
    可他显然低估了陛下的决心。
    他该清楚的,陛下有了决断的事,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不可能拦住。
    思及此,吴茂便将嘴闭得更紧了些,尽力降低自个的存在感,脚步轻之又轻。
    孰料皇帝突然轻扣了下车壁,淡声道:“此事,暂且莫要告知皇后。”
    突如其来的声音将吴茂吓了一跳,回过神后,连忙应道:“是,奴婢必然谨遵。”
    紫宸殿中,姜嘉言早已候在里头,随同他等在一旁的还有河间侯。河间侯担任大理寺少卿,和姜嘉言一样,是此次负责审讯河内刺客的人。
    经了这两日,二人终于从几个刺杀之人口中撬出些东西,再一路顺藤摸瓜,探查到了山阳县令头上。
    区区一个县令,显然不敢有这个胆子,俩人便急忙前来禀报皇帝。
    “山阳县?”顾祯皱了皱眉头,忽而道,“朕记着姑母的长子也在河内为县令。”
    姜嘉言回道:“回陛下,确是如此。汝南大长公主长子,应当是在隔壁温县供职。”
    顾祯应了声,只交代了句接着查,又冷笑道:“河内这景象,想来是当地士族同官员勾结已久。一月内再查不完,便直接掀了罢。”
    姜嘉言神色一凛,知晓他这是给河内下的最后通牒,也是最后的一点机会。
    顾祯又交代了几句事,见俩人还杵在这儿,便挑眉问:“还有何事?”
    河间侯拱手道:“回陛下话,犬子年底便要成亲,臣着人卜过凶吉,明日是个纳征的好日子,特想同陛下告假一日。”
    成亲是大事,大楚鼓励婚姻,甚至男女成婚时皆可穿比自个身份高一级的礼衣,是为摄盛。
    因此,顾祯没半点犹豫的允了。
    继而随口问道:“定的哪家女郎?”
    河间侯回:“是淮安侯次女。”
    有那么一瞬间,他从皇帝面上,瞥见了一抹奇异的神色,带着些许微妙之意。
    以为是自个说错了话,他补充道:“也是皇后娘娘之妹,赵家二姑娘。”
    随着他的话,顾祯慢慢想起了那赵二姑娘。依稀记得她很黏皇后,但凡进了宫,便跟在皇后身后,阿姐长阿姐短的叫。
    也不错,等她成了亲,应当就不会成日跟个蜜蜂似的烦人了吧?
    思及此,顾祯微点了点头:“挺好,那朕便提前在此道一声贺。”
    -----
    “这都已经申时了,娘娘还睡着呢?”蔓草瞥了眼里间,小声说了句。
    云竹敲了敲她,嘱咐她下去打盆热水进来,话音未落,便瞧见那碧色纱帐轻晃了晃。
    陛下前几日传过太医来给娘娘请平安脉,那太医道娘娘身子弱,正逢春寒料峭之时,昼夜温差过大易生风寒,应当好生将养着,减少走动。
    是故连日来,娘娘都窝在椒房殿中,没怎么出门。
    只是窝了这么几日,人都有些倦懒了。往常就算不送给陛下,娘娘也会自个做些小点心,或是弹琴弈棋。
    给赵懿懿净面时,云竹忍不住劝:“今日春光正好,外头鸟雀叫得也欢,娘娘可要出去走动走动?”
    这几日宫务不多,她速度也比从前快了些,倒是有时间整理幼弟赵辰入国子学的束脩。
    阿辰同端端俩人年岁小,又不像兄长是侯府世子,在府里根本没人管,她少不得要多费些心思。
    听了云竹这话,她抬眸朝窗外看过一眼,但见得杨柳依依,桃叶轻舒。确实春光正好,叫人心向往之。
    她笑了笑,由着宫女在臂弯上挂了披帛,柔声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