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唐溪看到见两位认真的模样,也稍微过去一点跟着看,偶尔还指着某一处问一些薛教授的想法还有意见。
    说实话,就唐溪这设计图,应该没有再修改的进步空间了。
    按照唐溪的设计图,可以想象未来项目前半部分应该会比较顺利。
    有了唐溪这份设计图,这条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在光刻技术这方面,已经停滞不前好几年时间,现在看到这份设计图,薛宁远忍不住激动。
    或许,光刻机技术,不久便可以往前跨进一大步
    作者有话说:
    注明:本章光刻机构造相关资料来自网络搜索整理。
    第85章 (五千更)
    唐溪,你这个设计图我看起来非常好,看你这也是修改了好几次的了,我暂时没有更好的意见。薛宁远一边看一边抽空抬头瞥了唐溪的方向一眼。
    唐溪若有所思点点头,还是觉得设计图有改进的空间,但是既然薛教授都这么说了,那就在看看,后期想到什么再修改就行了。
    对于光刻机的资料唐溪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从上辈子的记忆中,其构造,原理,难度,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唐溪收集的资料当中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技术封锁因为光刻机许多的材料以及细小的零件或许将来都需要从其他国家才能购买,国内是暂时没有这些东西的。
    比如说,光栅,镜头,承轴这几种光刻机中的重要零件就需要从几个不同的国家购买,况且就算是购买也不一定能顺利买回来。因为目前而言,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以及零件对我国都是禁运的,其他国家不允许这种重要东西进去我国,遂,由于种种缘故,仅仅是这方面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光刻机不仅在国内是重要项目,就是在国际上也是万众瞩目的项目,这一台光刻机的利润,里边所包含的技术,后者甚至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甚至有钱都买不到的例子比比皆是。
    由于技术封锁的原因,我国目前为止,乃至后世,都只能从其他国家购买到各方面低端的产品,高端技术的产品对我国是禁止售卖的东西,这也是其他国家一条默契规定。
    唐溪能想到这些,张天华和薛宁远自然也能想到这些,但是没办法现在目前环境就是这样,其他国家想要控制国内的发展,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发展都一样。
    而我国想要研发各种项目,都需要从最低端,最简单的开始,甚至研究国外购买回来的低端机器都是从一张简单几句苏文语言的说明说开始摸索着前进,一步一步往前,直到成功。
    所以,唐溪这份光刻机的设计图有多重要不需要说明,如果这份设计图,以及唐溪后来申请的项目让光刻机技术往前跨了一大步,那么另一个大难题的芯片方面也能大大提升。
    一路上张天华和薛宁远都在看唐溪的设计图,偶尔还拉着唐溪问几个问题,直到车子抵达科研院,两人仍旧对设计图依依不舍,下了车两人都没停下来。
    看下聚精会神的两人,唐溪乖乖走在旁边。
    就这样一行人来到了张天华的办公室,三人就着唐溪的设计图开始展开一些话题。
    首先是项目申请的事情,项目申请是需要流程的,其中申请的资金问题怕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光刻机的项目资金申请都是用亿做单位的。
    提到资金问题,张天华已经开始思索怎么去领导跟前儿撒泼打滚了,反正不管咋的,这次资金必须到位。
    除了资金,其次就是项目组员的事情,现在已经定下来的人员名单,一个是唐溪,另一个就是薛宁远,一个项目组不可能只有两个人,所以这个组员的事儿他们还是要商量商量,主要是唐溪和薛宁远的想法比较重要。
    薛宁远在几年前参加过光刻机的项目,但是几年过去,项目进展不大,一直卡着,按照薛宁远的意思,可以把那边项目组的人抽调两个过来,然后另外的就在其他人当中挑。
    出于各方面考虑,从原来的光刻机项目调人过来,他们的做事能力肯定会很快上手,毕竟原本就是研究光刻机项目的成员,还有就是能尽快上手工作,还能带一带其他组员干活儿,不懂得多教教。
    薛教授你说的想法我比较赞同,就是调职的事儿就得麻烦张院了。唐溪开口说话的同时朝着张天华看过去。
    作为一院之长,张天华负责人事调动,调职的事儿自然得他来干。
    还有一个人,也可以要过来。唐溪思索片刻,脑海中想到了一个人。
    另外两人听到唐溪开口,纷纷好奇朝着她看过来。
    咱们光刻机项目数据会比较庞大复杂,需要一个数据方面比较好的人来负责。唐溪微微一笑,给了一个小提示。
    而张天华和薛宁远几乎一点就通,院里头说到数据比较厉害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其中唐溪知道而且看重的,无非就一个刘秀娟。
    刘秀娟作为一个女同志,在数据方面绝对是厉害的,甚至能吊打不少刚来院里的年轻男同志。
    唐溪,你是说刘秀娟同志?
    倒也是可以,但是刘秀娟最近好像有别的项目,不过没事儿,回头问问看她怎么想这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