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陛下,快下旨让兰姐姐回宫。”再晚些人可就要死了。
    守在一旁的宫人闻言又是吓得一哆嗦,这世上有谁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命令皇上下旨?!
    只怕是活腻了。
    想到这里,宫人们偷偷抬眼瞄了一下坐在龙椅上的人,入目便是萧央一张阴冷铁青的脸。
    啧,果然没有哪个帝王能容忍这样的事情。
    看着一脸着急甚至掺杂着些许怒色的人,萧央的脸色更加难看。
    “你很在意她?”
    苏婉月停下小跑的脚步,撅着嘴看向对方,面对萧央黑沉的脸,完全没有刚入宫时的畏惧。
    她毫不犹豫的点点头,“兰姐姐人很好,对我也很好。”
    看着她认真的小脸,萧央脸色越发阴沉,“你难道就没有怀疑过,当初你中毒之事和她有关?”
    闻言,苏婉月脸上出现了迟疑,像是在慢慢消化着对方说的话,几个呼吸之后她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方。
    “下毒的人不是已经抓住了吗?陛下为什么突然说是兰姐姐?她之前送了很多东西给你,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兰姐姐?!”
    苏婉月有些不理解,兰姐姐那么温柔,对谁都那么好,而且之前可没少给萧央送东西,却不想换来的却是萧央的栽赃,那些糖人真的是送到了狗肚子里。
    这一刻的人完全忘记冬日宴上,兰妃对她的刁难,更不知道每次兰妃带着糖人过来,都被萧央嫌弃的挡在门外,更别说留下对方带来的其他东西。
    听到她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质问自己,萧央坐在上首怒极反笑,一双微微赤红的眼睛眯起,起身来到苏婉月的身边,抬手捏住对方的下巴。
    “嗤,她给你那点破烂你就如此信任她,那朕送你锦绣华服珠翠首饰,供你御膳珍馐你怎么整日怀疑朕要杀你?”
    被对方突然怒极的样子吓到,又被萧央这一串话堵得哑口无言。
    细想想比起兰妃,宣文帝的确给了自己很多,可她内心却从没有怀疑过对方要杀自己的心。
    至于为什么没有杀了她,苏婉月自己想不通,更不懂对方为什么对自己也不算坏,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好。
    见人呆愣在原地,萧央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像是认命似的低下了头。
    “算了,就当养了一只白眼狼,你回去给朕抄十篇《工农治》少一个字朕就剐你一刀!”
    听到这句话,苏婉月瞬间放弃思考为什么不信任萧央,整个人都在这个消息里摇摇欲坠,每日抄三篇已经是她的极限,现在竟然让她抄十篇!
    不过稍微值得安心的是,和她一通离开御书房的,还有一道赦免兰妃的圣旨。
    是夜,苏婉月秉烛抄书,俊秀的小眉头紧紧蹙着,贝齿轻咬着下唇,簪花小楷纷纷落下,书桌上散乱着她抄好的纸张。
    喜儿在一旁帮着整理那些晾干的纸,安静的房间里突兀的响起一声“咕噜——”。
    “小姐是不是饿了?”
    晚上宣文帝也没有过来用膳,苏婉月原本因为这件事心情不好,饭菜又不和胃口所以就没怎么吃,这会儿已经子时过半,肚子早就开始叫嚣。
    她有气无力的点点头,手上的动作放缓了却也没有停下,喜儿见了心中一阵痛惜。
    “这么晚了就不闹得人都起来了,奴婢亲自去给您下碗面,小姐有事就喊奴婢。”
    苏婉月忙得顾不上抬头,可有可无的点点头,喜儿见了迟疑了下才转身去了小厨房。
    有个人在身边时不时说一句还好,突然安静了下来,苏婉月就开始眼皮打架,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昏昏欲睡,最后一个字落下最终没有抵住周公的邀请。
    手臂一歪推翻了桌边的灯烛,火苗点燃了桌子上的书籍,借着洒落的灯油,像是一条火龙似的瞬间蹿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为什么周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都没感觉到就过去了……
    一整天都在码字,感觉一天就干了一件事。
    第二十四章
    天冷之后储秀宫就烧起了碳, 冬日的宫中总是格外的干燥,为了保持房间里的温度,素日里不怎么挂的帐幔这会让让放了下来, 虽然不厚却能很好挡住偷溜进来的风。
    烛火落地蜡油更是撒了满桌,火舌贴着那些占满蜡油的纸窜了起来,刚刚还在迷糊的人突然瞬间清醒,她一时惊恐的看着眼前窜起一人高的火焰。
    等着反应过来起身往外跑的时候,发现在原本挡风的屏风和帐幔都已经变成了火海,挡住她的去路让她无路了走。
    “救命啊!爹爹……喜儿救命啊!陛下!陛下!”苏婉月绝望的呼喊着。
    刚做好汤面的喜儿端着面一出来,就发现房间里已经是一片火海,手里的面碗应声落地, 她顾不上多想一边呼救着, 一边直奔进了书房……
    御书房偏殿中, 已经刚刚歇下潜睡的人,突然被门外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
    “外面发生了什么?怎么这么吵。”
    收到消息的寿安差点吓得魂飞魄散,正要进去通报就听到了宣文帝的声音, 推开门的一瞬间他的腿都有些发软, 连混带爬的来到宣文帝的床边。
    “陛, 陛下, 不好了储秀宫那边走了水,现在苏姑娘还在屋子没出……”
    寿安哆哆嗦嗦的话还没有说完, 只觉得一阵烈风扫过, 直接将他掀翻在地, 等着回个神儿的时候,瞥见门口处一闪而过的明黄锦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