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从没想到自己只是想借与让瑞德说出对他自己患病怀疑这事的“PTSD高危人群”这个代名词,可能已经成为事实。
    “斯潘塞……”芙罗拉鼓足了积蓄了许久的勇气,才将这个心底的恐惧说了出来,“我可能疯了。”
    瑞德紧皱起眉头,视线在芙罗拉闪烁不定的眼眸上晃动着:“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她说道,“你还记得第一次对我的侧写吗?对我的侧写符合一位反社会型人格的特征对不对?”
    “但那证明不了什么,很多人都符合那类侧写。”瑞德接道。
    对,那时她还把这当做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芙罗拉的下一句话话题变化的很快:“一位沉寂了十几年的反社会人格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不顾生理年龄原因而继续从事曾经可能用于满足自我的事?”
    “他完成了自己的某些幻想欲,而这个欲望却再次破灭了,或是他曾因为某些疾病无法再继续,而后来又康复了。”瑞德像背书一般流畅的说出。
    芙罗拉摇了摇头:“你还漏了一种,那就是模仿犯罪。近来那些事不是他做的,而是另一个人,一个了解他手法的人。”
    “你是想说,有人在模仿那位总在凶案发生后到现场留下记号的人吗?但这讲不通,为何有人会选择模仿一个这种毫无目的的人,相比之下,更切合的案列应该是模仿某位连环杀人犯。”瑞德不解。
    芙罗拉看了一眼窗外,那些BAU的小组成员都多少有些担忧地透过玻璃在看他们之间的交谈。
    “那如果有一个人,这个人急切想找到十多年前“那个人”,她调查多年,了解“那个人”,而这个人本身又是位PTSD高危人群,她的急切欲促使她再次塑造了一个她寻找中的那个人。”芙罗拉很明确地用了“她”。
    瑞德自然明白芙罗拉想表达什么,他有些难以置信:“你想说这些是自己做的?”
    “不,我想说我可能分裂出了另一个人格。”她这话说得有些肯定的意味。
    瑞德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芙罗拉在心底询问自己。
    她几乎把自己都说服了:反社会人格;PTSD高危人群;长期调查下来对“那个人”的了解;她的胸针甚至被发现在了案发现场。
    瑞德看着自己的女朋友极严肃地看着她,一板一眼认认真真地说出这句话时,他几乎要相信了,不过他是个专业知识充足的博士。
    “芙罗拉,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知能力下降,即不认为自己患病,更不会主动治疗。你既然会怀疑自己可能产生精神分裂,那么你就不会患有这疾病。”
    “可是你曾经也怀疑过自己可能由于遗传而发病吗?你甚至告诉我这几率就像大海捞针一样,你说过。”
    芙罗拉的话一出口,瑞德愣住了。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他女朋友的话好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人总是这样,在最贴近自己的事情上总是被情感左右,而不是理智。曾经的他也是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可能被遗传上精神分裂,那时,比起科学,他更相信自己的感觉。现在她的女朋友被同样的感觉左右,他又想让她相信科学。
    她清澈的苍蓝色瞳孔将视线凝视在他脸上,似乎在等他的回答。
    最终,瑞德只能这么回答她:“芙罗拉,别太早下结论,我会去证明的,证明你没有患上精神分裂。”
    *
    “所以瑞德,你的女朋友怀疑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才隐瞒的是吗?”摩根放低声音,说这话时瞥了一眼坐在瑞德办公桌前单手撑着下巴思考着的姑娘。
    瑞德不愿意她一个人呆在那个房间内,这就像把他的女朋友当嫌疑人看待。
    其实之前她也在隐瞒……
    瑞德不自在的视线下撇,抿了抿唇:“我和她解释过,精神分裂的一个特点是自知能力下降,不会认为自己是精神病。”
    摩根拍了拍瑞德的肩膀,意味声长地看了他一眼,他也想起了瑞德过去对自己的怀疑。
    “就在你刚刚进去的时候,我们分析了这些案件的共同点。”罗西插|入这场对话,“每次留下“AP”的现场,都是一系列连环杀人案中某一个现场,但都不是第一个。”
    “所以这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在警方或FBI之前先一步锁定一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在他将来的一场犯罪中“客串”。”艾米丽接口道。
    “那他一定能通过某种方法和途径,在媒体披露某件案件的细节之前先一步得到案件资料。”JJ继续说道。
    静静在一旁听着BAU小组分析的芙罗拉,脑海里瞬间冒出了一个词——黑客。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的第二更,不,其实已经第二天了oyz为什么觉得这文的文风貌似与前期已经不符了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帅不过三秒”吗_(:з」∠)_
    第41章 3.0
    网络带来了一个无线近距离的时代,也带来了一个不谨慎就会将秘密暴露在别人眼前的时代。如何最快的跟进警方的数据资料库,第一时间得知最新案情?这张无形的网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握有打开别人数据库的钥匙。
    芙罗拉最初选择成为IT圈内的红人以引起那人注意,就是猜测那人充分利用了黑客技术。他能在连环杀手出现后的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从警方或FBI的资料库内信手拈来。于是她以“苹果派”的身份,将自己在寻找“那个人”的信息大肆传播出去,为了让可能也是位黑客的那个人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