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有时,漪如还专程到市肆里的各处胭脂水粉的店铺里去,看看什么东西卖得好,宝兰坊与别家相比如何。
    扬州的脂粉铺子有不少,成行成市,很是热闹。里面售卖的品种也多得很,胭脂口红眉黛,五颜六色的妆品,应接不暇。
    这些东西,在京城也颇是有名。
    据漪如所知,宫中用的脂粉,最好的都是扬州出的。少府里有专门的脂膏局,专司为
    后宫置办各种妆物。而那最上乘的原料,都产自扬州。
    对于这些东西,漪如天然有兴趣。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将容氏的胭脂口红偷来用,学着母亲的模样,在脸上化妆。上辈子,她跟太子定婚之后,妇容更是必修的本事,对各色妆品颇有心得。
    而到了扬州之后,漪如才知道,为何这里被称为粉黛之地。
    与别处相比,扬州的脂膏不但种类比别处多,质地也更胜一筹。
    比如妆粉。别处出产的妆粉,为了让妆面更白,往往加入铅华。此物虽细腻,遮盖也好,其实却是有毒。用得长久些,脸上便会生出大块黑斑,还会秃发落齿。而扬州的上好妆粉,从无铅华,主料用的是本地特产的糯米粉。其技艺精湛,上脸之后不但细腻莹白,还可润泽肌肤。
    再比如面脂。此物比妆粉更为讲究,动辄太油。涂到脸上,不但会似糊了一层汗腻似的,还会让妆粉结块,眉黛晕散,辛辛苦苦化出来的妆,不到半日就花了。而扬州的面脂,讲究润而不油,油而不腻,在漪如看来,简直如获至宝。
    不过扬州脂粉虽然好,却只在扬州卖得便宜,到了京城之中,价钱却翻了十几倍不止。
    漪如知道这个之后,心痒不已。
    只是扬州的脂粉虽然有名,作坊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乃是这脂粉工艺讲究,家家都是靠秘方吃饭,不传外人。既然产量不多,卖到外地则更
    是贵。而外人想要插手这门生意,若不能拿下作坊,便无以立足。
    如今,盘下宝兰坊,无异于天赐良机。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时世画(上)
    对于宝兰坊,漪如很是野心勃勃。
    这日,她从市面上搜罗了所有种类的脂膏,带回了孙勉家里。
    “先生觉得,这些脂膏有什么差别?”她问道。
    孙勉道琢磨了一会,老实道:“并无多大差别。脂粉香油,制法皆古已有之,各家做出来大体相当。宝兰坊的长项在于脂膏,做得比别家细腻,风评甚好。”
    漪如颔首:“我听说先生对脂膏水粉的制法钻研颇深。”
    孙勉笑了笑,道:“谈不上钻研。宝兰坊的脂膏制法,本就有祖传秘方。在下自幼钻研,有些心得罢了。平日无事,便喜欢自己尝试改进,若觉得好,就用到方子里,久而久之,则自成一派。”
    “既然如此,宝兰坊的脂膏口碑好,销路怎限在了广陵本地?”
    “因为宝兰坊出货着实不多。比如面脂,坊中的工匠也就十几人,在下带着做上一月,也不过出百余斤罢了。”孙勉道,“再者,宝兰坊用料极好,价钱也就比别家更贵一些。既然贵,销路自然就是不好了。”
    漪如露出了然的神色。
    几天之后,她又来找孙勉,将一只小陶盒放在他的面前。
    孙勉看去,只见这陶盒与宝兰坊从前来装脂膏的盒子小了许多,白陶素面,内里上釉。陶盒的面上,印着水红色的团花,中间包裹着“宝兰白玉髓”五个字。
    “宝兰白玉髓?”孙勉一愣。
    “我为面脂新取的名字,如何?”漪如道,“宝兰坊的面脂既然比别家的好,便不能跟别家的名称混在一处。将来,宝兰坊的面脂,便用这名字来卖。”
    孙勉读过书,知道这白玉髓的典故。
    吴国孙和的爱妾邓夫人,孙和与她嬉闹时,误伤了她的脸颊,血流不止。孙和令太医为其医治,太医用白獭髓、杂玉、琥珀屑调制为伤药,敷在邓夫人的伤口上,不但伤口疤痕全消,还让邓夫人愈加美貌。
    这则典故流传甚广,也有不少人试过按照其中所述做出神药来,可不但费钱费力,还毫无用处,做妆物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编出来的罢了。
    而漪如给宝兰坊的面脂取名白玉髓,既合了这典故,也朗朗上口,倒是另辟蹊径。
    宝兰坊如今是漪如的,孙勉对面脂换个名字并无异议,却对那陶盒皱起了眉。
    他拿起陶盒来端详,片刻,摇头:“这陶盒着实太小。原来的瓷盒,每盒可装三两面脂,这个只能装一两。”
    “装这么多做什么。”漪如道,“先生可曾打听过,三两面脂能用多久?”
    孙勉一愣,想了想,道:“能用半年?”
    漪如心里叹口气。这些天,她看下来,发现孙勉是个十分老实的人。他对面脂的制法很有心得,也喜欢在坊中埋头制作,但经营才能着实一般。宝兰坊的东西虽好,却做了多年仍然做不起色,这恐怕并不单单是他父亲欠债的缘故。
    “半年是用得极的,且还是有钱人家
    的用法。寻常人家,花二百钱买一盒面脂来,总要省着些,用上一年也不稀罕。”漪如道,“大多数人一年才买一回的东西,再好也卖不起来。遑论同样的分量,别家只卖一百五十钱,宝兰坊自然便卖得不如别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