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南怀仁……会不会知道?
    说不知道好像有点不现实吧?可是说知道的话,岂不是在怀疑皇上的眼光吗?别说胤礽胤禔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官员朝臣们也纷纷低下头不敢去看皇上的表情。
    “不过南怀仁大人已经去世了。”
    胤祐有些遗憾的捧着脸颊:“还是好好想一想,能不能再找个熟悉研究的人吧?南怀仁大人除去汗阿玛以外没有学生吗?”
    “没有……吧?”
    “哎……不会连一个懂的人都没有吧?”
    “……笨蛋!这种人才很少的。”
    “……哎?为什么?”
    胤禔都快抓狂了。
    他一掌拍在桌上:“武器这种东西普通人哪里会去研究?要不是工部压根没有进展,要不是宗室之中都挑不出一个能人,最后怎么会让南怀仁主持?”
    这话就有点重了。
    胤禔说完就懊恼的扶额,纳兰明珠更是觉得太阳穴也开始突突直跳。更不用说在场的诸位工部官员,他们的脸色糟糕透顶,仿佛无形之中似乎有无数巴掌落在自己的脸上。
    忽然间一个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纳兰性德托着下巴,眉心紧紧锁着:“……不,是有的。”
    所有人齐刷刷看向他。
    胤禔微微睁大双眼:“……哎?那是谁?”
    纳兰性德沉默一瞬,紧接着缓缓说道:“戴梓。”
    这又是谁?
    胤祐脸上写满了问号。
    和他不同的是室内却是一阵骚动。
    纳兰明珠第一个回忆起:“戴梓?本官记得去年红毛番使臣前来时,他曾仿造出蟠肠鸟枪狠狠打了对方的脸。”
    这么一说朝臣们也有了印象。
    高士奇补充道:“随后他还仿造佛郎机,据说大吕宋研究了数年才制造出来,戴梓却只花了五天时间。”
    索额图眉心紧锁:“只是本官记得……他是因私通南洋之罪被南怀仁举发,最后被流放至盛京。”
    原本倒是不会联想在一起。
    而如今朝臣们心里头暗暗泛起了嘀咕——既然戴梓能力出众,南怀仁的私通南洋又是哪里来的?与其说戴梓私通南洋,现在看来南怀仁的可能性不是更大吗?
    越往下想,朝臣们的阴谋论也就越来越大,话语中的质疑也是越来越多,完全忘记了戴梓性格古怪,又为人刚正,当年南怀仁弹劾他的时候在场不少人也是出了力的。
    胤祐听得半懂不懂。
    就一点他还是听出来了:汗阿玛把有能力的人给赶走了。
    胤祐鄙夷的瞅着康熙。
    康熙哪里会察觉不到这明晃晃的目光?他额头青筋暴起,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良久都没有出声。
    胤祐越发鄙夷,他捏捏胤礽的手心:“太子哥哥,汗阿玛明明做错事也不反省——”
    胤礽:…………
    他捂住胤祐的嘴,把胤祐摁在怀里,假装胤祐什么话都没有说。
    胤礽的目光直视前方。
    他假装自己没察觉到汗阿玛犀利的视线。
    康熙扶额叹气。
    驱逐戴梓的原因复杂得很,并不是单单听信南怀仁的原因。
    只是胤祐说的也对。
    如今情况紧急,怎么能将一个能人丢在一旁?想到这里康熙面色一肃,使人传话回去:“立即派人前往盛京,令戴梓即刻回京!”
    第109章
    医馆。
    看到已经退了烧还能坐起身来的鱼摊老板, 胤祐终于能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太好了!大叔!”
    鱼摊老板可被吓了一跳。
    他连连摆手:“七皇子殿下,草民可当不起啊……”
    更何况在场的还有太子殿下、四皇子殿下……瞧着眼前这些想都没想没能见上一面的大人物们,鱼摊老板拼命的摇着头。
    “这种事别管啦!”
    “哪里能不能管……”
    “对了, 大叔还要多少天能康复?”
    “回禀七阿哥, 此人身有内伤, 想要完全康复的话起码还需要休息三个月左右。”御医恭声回答。
    “三个月!?”
    “没错,捕鱼可是剧烈运动, 毕竟您也不想伤势复发吧?必须要完全养好才是。”
    “三个月无法打渔呢……”
    “关于这点倒是无所谓。”鱼摊老板苦笑一声:“听家里人说码头也被关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指不定日后都不能捕鱼了。”
    “……哎!?”胤祐惊呼一声,就连胤禛也变了脸色:“这是谁说的?本阿哥怎么没有听说过?”
    鱼摊老板愣了愣。
    紧接着他老实回答:“是家里人过来时说的, 村里人心惶惶得很, 都在说日后的出路,毕竟咱们……除了捕鱼什么都不会呐。”
    兄弟们相视一眼。
    他们告别鱼摊老板以后急急离开医馆, 胤礽使人去周遭询问此事,很快就得知禁渔令是最近颁布的, 闹得最为沸沸扬扬的不是这件事, 而是有人表示皇上有意暂停开关,再次开始实施海禁。
    “那纳兰师傅和舅舅出海的事?”
    “本阿哥也没听说。”胤禛眉心紧锁。没等他再说, 一旁的胤礽冷冷发声:“孤可没听说有这件事,走!咱们回去再去查一查!”
    几人气势汹汹, 席卷着一阵冷气奔回府邸。细细打听以后才得知, 非但纳兰性德和戴佳英善等人的出海事宜被延后,就连开关之事也有朝臣再次提出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