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钟繇再出手

      刘峰带着贾逵等人离开了潼关,张辽也从麾下的斥候口中知道那跟在刘峰身后的“流民”并没有再继续前进。
    对此不由嗤笑起来,“还真是一个永远不让人省心的家伙,一个不慎就着了他的道了。”
    夏侯惇的大营并不难找,此时已经陷入怒火之中的夏侯惇直接将刘备堵了一个严严实实,甚至为了防止他绕道河内从蒲州进入三辅。
    夏侯惇还让朱灵带着一支兵马将黄河沿岸所有的船只全部调走,让刘备连绕路的选择都没有了。
    另一边他虽然不肯主动进攻,但是死活不肯让开道路。
    一副要让张飞交出人来的样子让所有人都无可奈何。
    当刘峰带着贾逵来到夏侯惇后营外面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僵持的场景。
    双方互不相让的样子也是让人格外头疼。
    “先生....我等要不要先绕过夏侯惇大营去寻找玄德公商量一番?”
    “商量什么?商量一下是让那位威名正盛的玄德公放下面子代替张飞负荆请罪,还是商量一下让那位脾气火爆的张飞将军将自己选中的妻子送出来,将自己的面子扔到地上?”
    “这...”贾逵也知道这两件事,一件比一件不靠谱,“可我等如此根本见不到夏侯惇啊。”
    就在刚刚,他们也让士卒前去通报夏侯惇了,打着司隶校尉钟繇的幌子想要求见夏侯惇。
    但是却被拒绝了。
    之后刘峰再次打着刘备的幌子求见,又被拒绝了。
    最后他只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次倒是没有拒绝,夏侯惇连搭理都没搭理他。
    一副石沉大海的架势,还不如干净利落的拒绝见他更加的舒服。
    “夏侯惇现在这是得理不饶人了啊。”刘峰看着那寂静的大营,摩挲着下巴上那自己几天没有打理的胡茬,“这家伙现在哪里是堵着玄德公的大军。
    这完全就是借助这件事情要落了玄德公的面子啊。
    钟元常,还真有你的!”
    “先生的意思是这后面有钟繇的干系?”
    “要是和他没关系,就算是他不来调解,最起码也得来几个斥候过来打探一下消息。
    你也不想想,咱们这都得到消息了,他钟繇可是司隶校尉,还是和夏侯惇有着同袍关系。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今这里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要知道这里可是潼关外面,真要是哪里失控了的话,他一定会受到波及的。
    可是到现在为止,你见过哪怕半个长安而来的斥候么?
    除了咱们,那真是一个都没来过,既然没有斥候出现,那就说明这件事情他钟繇绝对是了然于胸的,甚至知道得比咱们都要早。”
    刘峰的话提醒了贾逵,在听到了这些话语之后立刻朝着后面的亲卫使了一个眼色。
    紧跟着便有人快速的打探消息。
    不过半个时辰,那亲卫就再次回来在贾逵的耳边一阵言语,让贾逵的脸色越发的难看。
    “先生才对了,长安的斥候兵马一直没有前来此处,但是这大营乃至潼关的兵马却是每天都会派出一人前往长安。
    应该就是找钟繇禀报这里的情况。”
    贾逵说完之后也是脸上有些难看纠结,“只是那钟繇这般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夏侯元让难不成都是伪装不成?”
    “说夏侯惇在这里装样子,那真的是冤枉他了。
    毕竟那是自己家中侄女,夏侯惇和夏侯渊亲若兄弟,夏侯渊的侄女便是夏侯惇的侄女。
    所以自家的孩子让张飞这么不声不响的就给抢走了,是个长辈就受不了,愤怒肯定是会愤怒的。
    只不过他心中虽然生气,但却不至于如此不明道理,不顾大局的。
    要知道便是那女子的养父以及亲叔父夏侯渊都没有因为一时愤怒不顾曹孟德的阻拦冲杀过来合围了他们。
    更不要说夏侯元让了,虽然他打仗的时候脑子不太好用。
    但是他的大局观还是不好的。
    张益德说到底也是那玄德公麾下的一员大将,夏侯家的女子嫁给了他当做正妻,倒也不算是辱没了门楣。
    至于辈分...他张益德自己愿意自降辈分给夏侯妙才当子侄,那谁还能拦得住不成?
    至于其他的事情,也不是那么的没有回旋的余地。
    他夏侯惇这么折腾,自然是有自家女儿被张飞无礼抢走的愤怒之外,最重要的是还要借助这次机会将事情闹大!”
    “闹大?”便是如同贾逵也感觉这是不是刘峰想多了,“先生是觉得那钟繇和夏侯惇想要借助这件事情压一压玄德公的威望。
    省得日后玄德公进入三辅雍凉之后威望过重,从而稳定局势之后对自己不利。
    甚至可以借助这件事情败坏了益德将军乃至玄德公的名声,让他们在百姓心中有所龉龌。
    将玄德公的威望压制,甚至还可以败坏其名声,这样的确是方便日后他钟繇行事。
    可这说到底毕竟是夏侯家的私事,而且还是家丑。
    若是真的有人论起来的话,夏侯家的女儿和益德将军野合...那名声可就真的毁了。
    虽然一个女人,乃至于一个家族的名望和整个雍凉之地以及三辅的布局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可那毕竟是夏侯氏。
    就算是以曹公的狠辣果决,在这方面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做出选择....”
    贾逵并不傻,他相信这里面有钟繇的手笔,也相信夏侯惇不会这么不顾及大局,他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思量。
    可按照刘峰的说法,用夏侯氏乃至夏侯一族的名声去算计,还要让夏侯惇亲自去做。
    除非曹孟德是疯了,否则他恐怕是想不出这种事情的,更不可能去同意这种事情。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也不至于沦落到那个地步。”
    “这种事情可是开不得玩笑的,君子好名,为了声名甚至可以不顾性命的事情,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更何况家族乎?
    先生出身不是世家豪族,恐怕对这个不甚了解...”
    “我出身的确不是世家豪族,但我也不是傻子。
    我说的不至于这般严重不是说这件事情影响不到夏侯家的名声。
    而是到不了那个地步就会停下。
    你可别忘了重要是一个什么人,他除了是大汉的司隶校尉,司空曹孟德的心腹之外。
    他还是这天下数得着的名士。
    颍川钟家,从小就就被誉为颍川俊杰的存在,和荀彧也是一个辈分而没有被压过风头的人。
    他祖父钟皓可是随同郡陈寔、荀淑和韩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的存在啊。
    更不要说还是当年的清议领袖,名望在这天下都是排在前面的存在。
    若只是夏侯家一家之事,他们的确是压不住。
    但要是有钟繇带着颍川钟氏给他们兜底,这件事情就有得谈了。
    此时双方僵持在潼关之外,这个地方你可不不要小觑了。
    首先,只要在潼关之外,那就不是三辅之地,钟繇就有理由冷眼旁观。
    但同样,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三辅雍凉之地,那位玄德公的一举一动乃至于每一个命令,都会成为某些人的谈资。
    同时也会成为他们判断这位玄德公是否可以镇得住雍凉三辅的依据!
    有句话说得好啊,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汉传承四百年了,若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自然是好的,可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
    也不是没有人不去思考一下自己日后的道路如何。
    尤其是这潼关之后的数千里之地,那可是经历了百年羌乱的地方,这里的世家豪族乃至其中百姓对这朝廷还有多少忠诚可言,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了。
    在他们眼中,玄德公不是什么大汉宗亲皇叔,不是朝廷的重臣,更不是什么朝廷。
    玄德公只不过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外来人罢了!
    一个外人进入雍凉这本就不太可靠,更遑论还要执掌这里不知道多久的时间。
    玄德公将以雍凉三辅连通河东河内作为根基,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你觉得这件事情,那些家伙还能看不出来么?”
    “先生说笑了,当玄德公接任雍州牧消息传出来的那一刻,这天下谁不知道玄德公的眼睛已经看向了西北大地。
    就算是这雍凉之地的世家豪族都是傻子,他们也不会不明白的。”
    “所以啊,你没发现这雍凉之地中的世家豪族们选择太多了些么?”刘峰忍不住的朝着那夏侯惇的大营冷笑了起来。
    “之前还是韩遂和马腾两个人小打小闹,之后来了钟繇代表着曹孟德坐镇长安,外面还有夏侯惇隐隐威胁。
    袁绍的兵马虽然不曾出现,但并州的高干也不是真得双眼无神,什么都不管。
    除此之外,各路小势力更是在这里作威作福。
    就算是将这些汉家的势力都不管,最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有不知道多少同样盘根错节的羌胡部落以及河西鲜卑,天池氐人等等。
    北地的匈奴也是若隐若现的不让人好过。
    这些异族加上那些流寇和这雍凉三辅之地的诸多世家豪族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么多的关系,这么多的可能,那位玄德公一个外人,就想打着朝廷的旗号杀进来?
    在某些人的眼中,这怕不是压根就没睡醒罢了。”
    “所以先生觉得,这一次是钟繇有意让更多的人对玄德公失望?”
    “当然,雍凉之地的人,看的不是朝廷名望,看的是实打实的手段。
    这个手段甚至不是猛打猛杀那种莽夫行为,包括了权谋心术,乃至权衡利弊,平衡各方以及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的手段。
    若非是如此...就马家那种路数极端的势力,早就不知道一统雍凉几百次了。
    还至于在扶风和他们玩了这么多年的都没打出来什么真名堂?”
    “那玄德公...”
    “他?他麾下有能征善战的猛将,有治理地方的谋士,也有巧言令色,游走四方的舌辩谒者。
    可偏偏就没有这种可以平衡四方的人才。
    但凡他有一个,我最起码都能多活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