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回想当年的事,燕嬷嬷只觉得噩梦袭来,长久以来的愧疚和心虚瞬间涌上心头。
    “当年,我赌博输了数百两银子。仅凭着奶娘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还债,所以偷偷得偷了白皇后的几只金钗托人拿出去贩卖。谁知,被皇后发现了……”燕挽好赌,平常总在宫里和几个太监偷偷摸摸地一起赌博。那日,她特别顺手,竟赢了二十几两银子。
    见钱眼开,又在众人的起哄下,她渐渐加大了赌注。谁知后面越输越厉害,之前赢的银子全部赔光了。她不死心,继续赌,等回过神来,竟赌输了数百里银子!
    “皇后?”百里辰用小刀戳了戳燕嬷嬷的脸,微笑地说,“在我们的面前喊那个贱人为皇后,你确定不是找死吗?”
    燕嬷嬷一慌,立刻道:“不,是被那个贱人发现了……”她顿了顿,好半响,才理清了自己的情绪,说道,“她说可以不告发我,只要我把白皇后的金钗给她……而且还会给我一千两。”
    “你竟然为了一千两,背叛了娘娘和三皇子!”柳静怒火冲天的喝道,更不得一巴掌拍死她。
    “不 单因为一千两。”燕嬷嬷急急辩解,“她威胁我,若是我不答应她的话,她就去告发我。若是偷窃罪被坐实的话,我的一生就完蛋了。不但背负巨额债务,还被逐出 皇宫。手脚不干净的奶娘,其他人根本不会雇佣……而且当时她说喜欢娘娘这只金钗,一直想要。我并不知道,她想污蔑白皇后和人通、奸……”
    当年,白筱月为皇后时,素来不问世事,不喜与后妃们争斗,对待下人也没有一点架子。映月宫里没有强烈的等级之分,一片其乐融融。燕嬷嬷同其他人一样,十分仰慕和钦佩这位皇后娘娘。
    而且她身为三皇子的奶娘,若是三皇子登基即位,她更是身价百倍,还会受爵册封。
    可 是,那时的她太过单纯,轻信了慕容月的话,将金钗给了慕容月。白皇后被人控诉与侍卫偷情时,已经为时已晚。她不能站出来说是自己偷了金钗,慕容月身后是慕 容世家,她得罪不起,反而会被处死。更何况当时,慕容月刚刚为皇上挡刀,昏迷不醒,这样的风口浪尖,皇帝究竟信谁,究竟维护谁,她根本猜不透!
    她做的第二件事错事,就是将男子的衣物偷偷放在白皇后的枕头下面。
    一步错,步步错,从那刻起,她为了生存,只能选择背叛白皇后!
    楚玉珩神色幽冷,声音一阵冰骇:“光凭他人捏造的几个伪证,就认为娘亲背叛了他,竟一点不信任娘亲!”袖中的拳头紧握,他一拳砸在了墙上,恨声道,“这样的人根本不配获得娘亲的喜欢,根本不配做我的父亲!”
    “不、不是的。”燕嬷嬷咬了咬唇,最终表明一切,“当年,陛下瞒着白皇后,偷偷和三皇子滴血认亲……只是我,在水里加了盐……”
    宣瑞五年,白筱月因为楚瑞帝将慕容兰赐婚给秦云鹤,伤了她好姐妹的心,从心里厌恶楚瑞帝这个行为,从而与楚瑞帝有了长达四年的冷战。也正因为此,见他一步步践踏自己对他的感情,任由人污蔑她清白,对她毫不信任,她变得心灰意冷,不再辩解。
    而楚瑞帝从最初的完全信任,到接二连三证据冒出时的小小怀疑,再联想到这些年白筱月对他的日益冷淡,种种情况下,他背着白筱月做出了滴血认亲的举动。
    只要血相溶,他排除万难,保护自己的妻儿!
    但可悲的是,当年的楚瑞帝看见一碗完全不相溶的血水后,彻底傻了,慌张地去质问白筱月三儿是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不知情的白筱月见他对自己完全不信任,竟然相信了流言蜚语,说出了这么荒唐的话,一气之下,心如死灰。
    楚瑞帝见白筱月一直沉默,完全不搭理自己,他的心更慌,在各种流言和铁证下,逐渐怀疑白筱月是不是真的移情别恋,所以这些年来,才对他不理不睬……
    而之后,白家因通敌卖国之罪全部收押天牢,白筱月因身处冷宫无法知晓外面的事情,等知道的时候,她彻底绝望了。
    慕容月就是把握住了两人这样的心理,一步步将两人的爱情扼杀殆尽。
    “滴血认亲?”百里辰嗤笑了一声,“竟然用这么傻逼的方法验证,会溶就奇怪了呢。”
    听了燕嬷嬷的话,柳燕恨不得当场掐死燕嬷嬷。
    百里辰轻睨了燕嬷嬷一眼,用刀划着燕嬷嬷满是冷汗的脖颈,轻飘飘地问:“白家的伪证也是你放的?”
    燕嬷嬷连忙摇头:“白家的事,奴婢完全不知情。”
    “应该不是她,是孟华。”楚玉珩神色幽暗,冷声道:“娘亲遇害那天,我听到她的声音,是她说有人来了,快走!她应该和燕嬷嬷一样早早背叛了娘亲,投奔了慕容月。白家并非谁都能进去的,但曾经是白家丫鬟的孟华,却是不同……”
    柳燕一惊,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气:“殿下一说,奴婢忽然想起。娘娘被诬陷后,孟华曾主动请缨说要去找白太傅帮忙……”
    所有的谜团,在这一刻全部解开了。
    一 瞬间,理清一切的柳燕跌坐在地上,蕴育在眼眶里的泪水,在这一刻轰然落下,声音渐渐变得自责而凄楚:“若当年,奴婢能早点发现这两人有诡,娘娘和白家的 人,就不会……遇害了……殿下就不会……痴傻了那么多年……更不会中了蛊……少爷也不会孤单无依,跟着奴婢颠沛流离、奔波逃难了那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