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种田不是小事

      小小朱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也是朱允煐无比在意、无比重视的事情。因为在这样的封建时代,一个皇帝的品行、能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势、兴衰。
    小小朱现在的这个年龄,本来就是懵懂的孩童,并不懂事。这也不是像朱允煐那样是一个穿越客,小小朱可没有什么心智等等的。这个小家伙的教育和品行,就是大明江山未来的一个走势,由不得朱允煐不重视。
    继续上朝就好,顺便敲打一下徐辉祖、傅友德,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弟弟或者儿子是在太子跟前效力。包括其他的一些勋贵、重臣的子弟,一个个的也都是要请罪的。
    太子抓了蛇,这可不只是皇宫里的事情了,这也是一个王朝的事情。哪怕小小朱基本上是不来朝廷,基本上也不大可能有一些外臣和太子走的太近。
    只不过不只是文臣,包括那些武勋,也都是明白小小朱的特殊性,大家都重视啊。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太子跟前,这是为以后谋取一些个机会,只是在想要提前投资的时候,自然也是需要承担着那么一些风险。
    作为皇帝,朱允煐该赏功罚过,哪怕这一次就是有不少心腹的子弟会跟着受牵连。不过小惩大诫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朱允煐也不会客气,谁让他是皇帝呢。
    这不是什么小事情,这实际上也是一些个大事。只不过考虑到朱允煐现在还年轻,太上皇还健在,皇太子的地位超然归超然,只是暂时也没必要觉得可以影响朝堂走势。
    对于文臣们来说,他们感觉到激动的事情就是文臣的‘地位提升’,六部尚书集体升为了从一品。接下来其他的文官,大部分也都是要跟着一起升官了。
    这在不少文臣看来就是一些个文官集团的胜利,只是在尝到了这颗甜枣之后。大棒马上就要落下来了,朝廷要对于冗官出手了,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对于朝廷受一个负担,这样的现象必须要克制住,可不能继续下去。
    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尤其是北宋时期,冗官更是达到了一个极点,这可不成。
    下朝后的朱允煐将徐辉祖、傅友德等人叫到了武英殿,对于文官的冗官需要出手。对于武将这些,自然也是需要出手的。甚至包括那些个冗兵,也是需要进行改制的。
    这不是单纯的在尝试着节省朝廷的一些开支,这些实际上也是在对大明的军制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这也是朱允煐的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之一。
    大明的卫所制度,说起来是老朱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
    这样的一些个制度,确确实实是比较适合现在的大明,这也是大明军队所向无敌的一个根本。只不过朱允煐也很清楚,不存在什么长久、永恒的一个制度。
    军制的一些改变也很有必要,从大都督府变成五军都督府,这也是老朱在尝试着开始削弱军队尾大不掉的手段。老朱可不只是要撤掉丞相直接掌权,乱世皇帝对于兵权更是看重。
    看着徐辉祖,朱允煐问道,“咱大明,现如今兵强马壮。只是接下来一些年,大明不会再大动刀兵,随皇爷爷征战老卒,连连征战伤残将士,此番也可退出军伍。”
    有些老卒,可不只是打了三十年的仗了,甚至更加久远。从十来岁到现在,活下来的估摸着也都有四五十岁了,甚至年纪更大一些,这些人也随可以考虑撤掉的。
    徐辉祖拿着折子,对朱允煐说道,“陛下,臣等此前也有探讨。此番漠北新附,辽东安定,釜山等地也有大明驻军。五军都督府下辖都司、卫所,怕是有些吃力。”
    朱允煐觉得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朱允煐将这些人叫来就是这个原因。
    “朕此前也考虑过,裁撤五处行都司。大明若是都司为二十一个、留守司二个、内外卫五百个,想来是堪堪够用。兵额总数,朕觉得连屯田军在内,需三百万!”
    行都司,这也就是地方军事机构。隶於五府﹐而听於兵部。
    现在有陕西、山西、福建、北平、四川、湖广五处行都司。这在朱允煐看起来是稍微有点和都司、五军都督府重叠,干脆一举撤掉好了。
    傅友德小心翼翼抬头,问道,“陛下,太上皇陛下可认同?”
    傅友德这家伙的脾气就是这般,说他耿直是没问题的,衷心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考虑。
    蓝玉那家伙是嚣张跋扈惯了,傅友德就是政治智慧一般,主要是脾气太耿直。
    他终于朱允煐不假,可是这个家伙更加忠诚的是老朱。所以在这个时候,居然当着朱允煐的面提起了太上皇,意思很明显就是太上皇不点头,他也不认为朱允煐的一些计划。
    朱允煐没好气的说道,“皇爷爷自然是知道的,待会儿你们也去一趟乾清宫。现在过去的话正好,太上皇还在锄地,过去还能搭把手。”
    傅友德立刻跪下,他也听出来了英示皇帝的不高兴,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智慧。
    朱允煐说道,“此次裁撤、退役的将士,转为屯田,这事朕会和皇爷爷再议。”
    都知道大明是卫所制,这不只是为了保证军队的兵源及供给而已,因为与之同时推行的是军户和屯田制度。
    凡军士都是世袭的,单独编户籍,叫作军户。凡各地卫、所皆实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
    所以军士分为屯田与守城的两部分,屯田者专事耕垦,供应军粮;守城者专务防守操练。军士守城与屯种的比例大致是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现阶段的大明,基本上是几乎无军不屯,军队大体能够屯田自养,屯田的收入成为军饷的主要来源,这就使国家免去养兵之费,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朝廷此前开中法,很多的都是因为盐这些军屯无法自给自足的,粮食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允煐现在要对卫所制度下手,显然不是说要直接废掉卫所制度。虽然朱允煐大概也知道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出现了很多的逃户,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所存无几,且缺乏战斗训练,仅供地主、军官役使,不能担任防卫职责。
    只是现阶段,朱允煐还不需要操心那些事情,顶多也就是考虑一下防患未然的事情。
    朱允煐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的去完善卫所制度,给大明的将士们更好的待遇。
    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现在只是通个气而已,让一些人心里有准备就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才是具体的商议等等,皇帝有些时候也没办法做到一下子将所有的事情都给决定好,有些事情就是需要不断的沟通、商议。
    包括朱允煐此前在朝堂上对开中法的一些不满,包括朱允煐对于赋税的一些意见,朝臣们自然也是听话听音,一个个的也都是在准备着。只是现在,还没有立刻执行而已。
    这些事情也不需要感觉到有什么好意外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
    傅友德等人离开武英殿后,跟着小太监朝着乾清宫走去了。他们要和太上皇商议一些事情,不过很有可能沦为老朱的佃户,这一点朱允煐一点都不怀疑。
    实际上也就是这样,不喜欢花花草草的老朱有着老农民的淳朴,在皇宫里弄了块农田。他可不是偶尔装装样子才种田,是真的种田,忙不过来的时候自然交给儿孙。
    就像马皇后一样,贵为一国之母,也经常带着后宫的妃嫔和公主们织布。
    “小十九,锄头把都不会握?让你挖个沟,能要了你的命?”老朱抱着小小朱坐在亭子里,嫌弃不已的说道,“咱就该让你们这些混账玩意儿在宫里拘着。咱种田种的好,你几个连收个粮都不会!要不是生在皇家,你几个去讨饭都要饿死!”
    小小朱很孝顺,小声说道,“高祖父,爹不许你说讨饭!”
    “咱就是讨过饭,咱不怕人说咱出身。”老朱抱着小小朱,笑着说道,“你爹孝顺咱,不许旁人议论,咱不管那些。”
    作为皇帝第十九子的朱橞,以及他的弟弟朱松、朱模等人很是忧愁。本来是刚刚十岁出头,回了趟凤阳老家观摩祖宗基业、体验了一下创业之艰。回来了,就给抓来帮着他们的父皇割稻子、收麦子。
    她们的那些妹妹也好不到哪去,没有出嫁的都要忙着拾麦穗、稻穗,要帮着脱谷。
    父皇要是没有退位就好了,没有退位的话,父皇忙着朝政,没那么多时间折腾他们。就算是有皇兄皇弟来宫里种田,那也是因为犯了错被罚。
    老朱捏了捏小小朱软乎乎的肚子,乐呵呵说道,“咱垠儿吃饱了、喝足了,高祖父带你去捡麦穗?”
    小小朱一下子跳了起来,小孩子都是喜欢被夸奖的,小孩子很多的时候都想要力所能及的去做些事情,哪怕是在帮倒忙。
    种田这个事情,老朱是专业的。而小朱,也在想着让更多的人去种田,开垦出更多的土地,有着更多的稳定的粮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