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迎战成军(求订阅)
襄阳,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古人曾这样形容襄阳:“天下大势,首蜀尾淮,而腰在荆襄。若襄阳失,则江陵危。”《孙子兵法》有言:襄阳“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可见襄阳是最为关键的节点。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说过:“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也就是说,襄阳的得失,关乎天下。
但凡南北对峙,襄阳是南方必争的保命重镇。没有襄阳,整条长江中游防线就很容易崩溃,南方势力随时都有被灭掉的可能。最著名的就是蒙元灭南宋之战,在蒙元攻下襄阳城后,南宋防线很快崩溃,轻易就被灭亡。
但是襄阳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襄阳东控桐柏山、大洪山,西扼武当山、荆山,汉江三面环抱,背靠岘山,易守难攻。
襄阳城墙总长为十五里,南北两面宽达四里长,高近九米,城墙宽基部宽达十五米。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之称。
总体来说,就是襄阳东、西、南三面不但环山,而且还有护城河防护,那护城河几乎就是一条大河,不可能填平。不能填平护城河,就无法动用云梯等器械,想要像全战游戏里那样搭个飞钩就爬上城墙攻城就是做梦。
唯一没有护城河的方向是北门,但是北门方向靠近江汉,空间有限,也没办法屯驻太多的兵马。只要以精兵坚守高大而坚固的北门城楼,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历史上的南宋能坚守襄阳六年之久,而桓宣也多次在襄阳击退赵军的进攻,这一次也不例外。
襄阳城下,石赵太尉夔安和石虎之子石鉴率三万多大军,久攻无果。
就在夔安一筹莫展之时,奉命攻袭安陆城的司空李农和安南将军李菟只率数千残兵败将逃回襄阳城下,令夔安大吃一惊。
此刻的夔安,这才明白,原来司马珂和庾亮的那场内斗,并未如像他和天王石虎所预料的那般会经历一段长期的战争,而是被司马珂快刀斩乱麻一般料理了干净。而更令夔安惊讶的是,司马珂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数万精兵突袭安陆,可见其在东晋的朝廷之中已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如此一来,这场南侵的战争,基本上算是破产了。因为夔安原本是想趁司马珂和庾亮相争,荆州兵力空虚而趁虚而入,攻入江汉平原,进入荆襄腹地,如今司马珂领重兵而来,又据江湖之利,与原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就在夔安正在犹豫要不要撤兵的时候,又过了数日,张貉和石闵也率兵退到襄阳。而张貉和石闵的经历,更令夔安对司马珂这个对手感到敬畏。
烽火山之战,充分的体现了对手的智慧,首先利用船舶之利,迅速接近了粮寨附近,利用粮寨附近的地形摆出了经典的防御阵型,随后又以粮寨的重要性诱敌出击,围点打援,打出了一场步兵大胜骑兵的经典之战。
而且夔安不但看到了司马珂的用兵如神,更看到了江南的船舶之利。司马珂从邾城边的巴水出发到安陆旁边的涢水,五百多里的水路,只花了三四天时间便抵达,而张貉和石闵走陆路约四百多里地,一路急行都花了七天时间,南晋在江湖纵横的江南之地的这种优势,对石赵在南侵作战时极为不利。
如今兵力已不占优,进攻连连受挫,士气也大受影响,对方又占了南方的江湖之利,对面的主将又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对于夔安来说,这场战争再继续下去,完全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夔安思虑了一番,终究是下定决心,率众退回赵地,结束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意欲吞并江南的战争。
襄阳城下,随着连绵而起的号角声,绵延十数里的赵军大营,依次拔营起寨,缓缓往北而去。
以沔北都督桓宣为首的襄阳军民,眼见敌军撤去,举城欢庆。
………………
接到襄阳石赵退兵的消息之后,司马珂终于松了一口气。
考虑到缴获的粮草颇丰,司马珂便令虞啸父带领十数艘粮船和十数艘护卫船只,沿江而上,给襄阳运送米粮,以示安慰。
他将俘虏的一万一千名俘虏,全部纳入天策军之中,如此一来天策军便扩充到两万多人。
解决了石赵这个南侵的主力,接下来便是要好好收拾一番趁火打劫的成国。
根据西北面传递来的情报,李寿的三万舟师,顺江而下,已经进入了宜都郡,兵锋直指南郡的江陵。
对于司马珂来说,成国虽然自立一国,但是李氏巴氐人并没几个强横的。这个李寿虽然在李家算是强横之将,而且后来篡位自立,但是并不入司马珂的法眼。毕竟这一破落政权,在历史上是被桓温一场奇袭就攻灭了。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成国南侵主将李寿,也是成国的皇叔,如今对上司马珂,也算是成国的皇叔大战东晋的皇叔了。
司马珂令船队火速退出涢水,进入长江,扯起风帆,加速前进,杀往江陵。此时正是六月的天气,正刮东南风,风往西北吹,虽然是逆流而上,扯起风帆,在大江之上的行进速度也不慢,一天能行驶一百多里水路。
五万大军,如同一条巨龙,在长江之上乘风破浪,浩浩荡荡的杀往西北方向。
虽然司马珂并不习水战,但是船夫和水手,都是来自江南各士族,个个都是行船的好手;而北府兵久驻京口多年,也早已习惯了乘坐船只;唯有天策军晕船的不少,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上旅程,也逐渐适应。
司马珂以谢尚的骁烈军在前,桓温的神策军及夏侯长的虎卫军居中,天策军最后,依次行船。
旗舰之上,司马珂召集了诸将,安排了两个重要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便是沿途多收集硫磺、鱼油和引火柴薪之物;第二个任务便是沿途收集竹片、纸张、麻线等材料,制作十万个纸鸢。
听到第一个任务,桓温和谢尚顿时便明白了过来,眼中大亮,问道:“火船之计?”
成国舟师自西北而来。此时农历六七月的天气,正是刮东南风的时候,不需要设七星坛借东风,只要扯起风帆,那船自会往西北而去,火船之计的确算是一个妙计。
司马珂点了点头,笑道:“不错,不过李寿亦非等闲之辈,或许亦能想到火船之计,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火船之计,桓温、谢尚、夏侯长和纪敏等人能想明白,但是这十万个纸鸢,却不知道司马珂要做何用处,难不成临战之时放十万个风筝去扰乱敌军心神。
司马珂笑而不语。
不过,桓温和谢尚两人终究是脑袋灵光,很快便想明白了,不禁纷纷称赞妙计。
只是,对于司马珂来说,最头疼的还是水战问题,这些将士乘坐船,把船队当做交通工具是没问题,但是把战船当做交战的武器,却还是差得远。
坐船和水战,完全是两个概念。虽然行船有江东士族提供的水手和船夫们,但是真正的水面排兵布阵,司马珂是一窍不通,桓温和谢尚等人也是懂得一点皮毛。
少了水战的经验,不管是火船计,还是火鸢计,效果都将大打折扣。
只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车到山前必有路,既然敌军已顺江而来,唯有迎战而上,别无选择。
不过幸好桓温和谢尚两人,对水战还是略懂一些,等到到了江陵,再临战之前训练一番,终究好过完全没有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