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守孝三年

      第661章 守孝三年
    杨彪辞世的当天正午。
    搬到皇宫居住的八位靠山王妃急急赶回了天波王府。
    杨锋的子女们一个不拉的也都回来了。
    当他们赶到的时候。
    看到杨锋一身白衣。
    满脸悲痛的跪在大厅之中。
    位于他前面的是一副并不算奢华的棺椁。
    棺椁之前则是一块灵牌。
    上面是杨锋亲手用飞白体书写的一行大字:
    大汉太尉杨公讳彪之灵位。
    之所以杨彪的棺椁看上去十分简朴。
    这是杨彪临终前特意交代的。
    丧事一切从简。
    万万不要铺张。
    人死之后。
    一切的荣华、显赫都已经不重要了。
    他这辈子能养育出杨锋、杨修两个令他骄傲的儿子。
    已经很满足了。
    别无所求!
    杨修眼含热泪跪在大厅的入口处。
    见到八位嫂子和侄子、子女们赶来。
    悲痛的站起身体。
    命人把准备好的孝衣、孝带拿了上来。
    貂蝉等八大美女一双双美丽的大眼睛中蓄满了雾水。
    回想起这几年来在天波王府中杨彪对她们的照顾。
    心中的那股悲伤便再也忍耐不住。
    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
    摔倒地板上破碎成无数瓣。
    一边伤心落泪。
    一边用最快的速度套上了孝衣。
    貂蝉等八大美女带着孩子们进入了大厅。
    来到杨锋的身后跪拜在地。
    向着杨彪的棺椁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浑然不顾花容月貌的额头上多出了一片红肿。
    杨修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哭泣着来到貂蝉的身旁。
    也跟着跪了下去。
    从始至终。
    杨锋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不是抚摸面前的灵牌。
    便是默默的落泪。
    那伤心欲绝的神情。
    看着都让人心疼。
    不久之后。
    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闻讯前来。
    一一向杨彪的棺椁跪拜叩首。
    杨锋目前虽然还不是大汉天子。
    但他以靠山王的身份摄政。
    是名副其实的摄政王啊!
    登基称帝是早晚的事。
    所以故去的杨彪在某种程度上便等同于太上皇。
    也应该以帝王之礼发丧。
    百官们当然要对杨彪行臣子之礼了。
    这是对杨彪的尊重。
    更是对杨锋的尊重。
    前来祭拜的百官络绎不绝。
    直到黄昏时分才算是告一段落。
    而在这个过程中。
    杨锋始终跪在杨彪的灵位前一动不动。
    沉静的犹如一潭死水!
    百官们有心想要劝谏几句。
    可是感受到杨锋身上散发出来的悲伤气息。
    便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劝解。
    恐怕都是没有用的。
    将心比心。
    做儿子的有谁能在父亲去世的时候不悲伤呢?
    因此就连一向直言擅谏的魏征都保持了沉默。
    一片默哀的沉静中。
    大厅外响起了一声唱喏:
    “长公主到!”
    杨锋还没有登基。
    因此杨妙真还不是长公主。
    此时被称作长公主的人是刘协的长女刘曼。
    她之所以会来到这里。
    是因为杨锋与刘协早在数年前便定下了婚事。
    刘曼便是杨戬的未婚妻。
    一身白裙的刘曼盈盈步入了大厅。
    乖巧的在杨戬身边跪下。
    向着杨彪的灵位拜了三拜。
    口中说道:
    “祖父一路走好,孙媳刘曼来为您送行了。”
    没过门的媳妇本不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但刘曼还是来了。
    因为她心里深深刻印着杨戬的影子。
    更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当做了杨家的女人。
    刘曼到来后不久。
    乔玄带着大乔、小乔来到了大厅之中。
    按照规矩。
    乔玄在祭拜之后便退出了大厅。
    因为他没有官职在身。
    不能留在大厅内。
    但是大乔和小乔却留了下来。
    大乔来到了杨戬的另一侧。
    和刘曼一左一右的跪在杨戬身边。
    小乔则是来到了杨素的身旁。
    悲痛的跪了下去。
    过去几年时光。
    她们和杨彪相处的十分融洽。
    杨彪早就把她们当做了孙媳看待。
    她们也早就把杨彪当做亲祖父了。
    乔玄刚刚退出大厅。
    太守郭永的女儿郭女王便走了进来。
    和刘曼、大乔跪成一排。
    原来相貌出众的郭女王早已对杨戬芳心暗许。
    发誓此生非杨戬不嫁。
    杨戬也对郭女王情意深重。
    两人之间的事情早就不是秘密了。
    郭女王其实早就跟着父亲过来了。
    但是出于女儿家的矜持。
    她没有留在大厅中。
    此刻看到刘曼和大乔勇于打破世俗的束缚。
    以杨家孙媳的身份跪在了灵位前。
    郭女王终于鼓起勇气。
    加入到了刘曼和大乔的行列。
    看到四个小美女的举动。
    杨锋犹如一潭死水的面庞总算是稍微泛起了一丝涟漪。
    如果说故去的杨彪代表着弘农杨家过去的辉煌历史。
    那么她们四个人就代表着杨家将的未来。
    把杨家将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
    这是杨锋感到欣慰的事情。
    看到杨锋的神情出现了一丝变化。
    魏征立刻在班列中跨出一步。
    向杨锋深深一躬:
    “禀大王,国不可一日无主,还望大王节哀,以国事为重啊!”
    刘伯温紧随其后站了出来:
    “如今老太尉故去,大王伤痛欲绝,臣等感同身受。
    但大王应尽快走出伤痛,并暂缓为老太尉发丧,先继任大统才是啊。”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家中若有老人故去。
    后辈人便应守孝三年。
    正如孔子所说: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意思是说人们在是三岁之前都是在父母的怀中依偎长大的。
    那么父母离去之时。
    人们便应守孝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即便是天子、君王亦不能例外。
    所以杨锋接下来便要进入三年的守孝期。
    在守孝期内无法大动兵戈、大兴土木。
    且要遵守不做官、不婚嫁、不赴宴、不应考的四不原则。
    严格来说。
    大汉天子也是大汉的官职之一。
    只不过是各级官职中最高的一个罢了。
    刘伯温之所以建议暂缓发丧。
    是想让杨锋先登基称帝。
    然后再为杨彪办理后事。
    否则的话。
    杨锋只能等到三年守孝期过后才能登基了。
    三年的时间。
    存在太多的变数。
    刘伯温可不想节外生枝。
    魏征毫不犹豫的附和道:
    “臣附议!”
    郭嘉、诸葛亮等人也跟着跪了一地。
    异口同声的道:
    “臣等附议!”
    跪在杨戬身边的长公主刘曼拜向杨锋的方向。
    “儿媳附议!请父王以江山社稷为重,先登临大宝,再为祖父发丧!”
    刘曼是个聪明的孩子。
    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要劝说杨锋。
    三年的时间太久了。
    难保曹操、刘备那些黑心肝的搞出什么小动作来呢。
    自己这一开口。
    不单单是在百官们的劝说下更进一步。
    最主要的是为了断绝曹操、刘备往杨锋身上泼脏水的途径啊!
    我长公主刘曼都主动要求靠山王登基称帝了。
    你们一些外来人就不用动歪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