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意外之变

      第562章 意外之变
    天波王府。
    崇德殿。
    听着司马徽的讲述。
    杨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黄承彦带来的消息比暗影密探的谍报更加直观。
    毕竟黄承彦久居荆襄之地。
    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是十分熟悉。
    一草一木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有着暗影密探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既然黄承彦都这么说了。
    恐怕刘备对荆襄九郡的渗透已经到了相当惊人的地步。
    看来是时候让刀枪入库的杨家将将士们再次亮出锋芒了!
    杨锋暗中做出了决定。
    刚要命哼哈二将去把文武官员们传到崇德殿上来。
    忽然听到一名破军虎卫在大殿外禀报:
    “禀大王!杨大掌柜求见!”
    杨炎?
    杨锋暗自皱了皱眉头。
    不动声色道:“让他进来!”
    杨炎是杨家培养出来的自家人。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来麻烦杨锋的。
    甚至在杨锋需要钱粮的时候。
    杨炎毫不犹豫的就能掏出一大笔钱。
    他今天忽然前来。
    必定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难道是益州刘璋突然发难。
    镇守汉中的穆桂英顶不住了?
    这不应该啊!
    汉中军有三万杨家将镇守。
    各县的地方军也有四万多人。
    穆桂英有杨排风和阎圃的鼎力相助。
    怎么会挡不住一个无能的刘璋呢?
    如果不是汉中出问题的话。
    那么就一定是宝芝林出了问题!
    宝芝林是杨锋手中的经济支柱之一。
    绝不能出现任何的损伤。
    否则必将影响到杨锋后续的所有计划!
    很快。
    杨炎来到了大殿上。
    向着杨锋和司马徽分别行礼。
    司马徽站起身来还了一礼。
    恭敬的道:
    “大王既有要事需处理,老朽便先行告退了。”
    杨锋摆了摆手:
    “无妨!水镜先生也是朝中重臣,听一听也没什么。”
    司马徽闻言。
    便又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
    其实他也很好奇。
    是什么事情能让一向淡定的杨炎如此愤慨呢?
    没错!
    杨炎此刻脸上的表情就是愤慨!
    极度的愤慨!
    “禀大王!半年前我派了一队两百人的商队去西域行商,原本想以宝芝林的丹药换回一些西域特产,却没想到恰逢匈奴人作乱,他们把商队的货物全部扣留了!”
    “更可恨的是,匈奴然还关押了商队的伙计,两百多号人呐!至今生死不明!若不是有个机灵的伙计偷偷跑回来报信,我还不知道商队的处境呢!”
    杨锋的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猛地一拍座椅扶手。
    愤怒的大吼道:
    “可恶!匈奴人居然还敢跳出来捣乱?
    !他们是觉得自己又行了?
    还是以为我大汉将士拿不动刀了?”
    大汉周边生活着的异族人至少也有数十个族群。
    已经被杨锋征服的便有有鲜卑、乌桓、高句丽等数个族群。
    但若说数十个族群中。
    和大汉关系最不好的。
    无疑便是匈奴人。
    西汉时期。
    汉武帝以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带兵数次讨伐匈奴。
    打的匈奴四分五裂。
    留下了“封狼居胥”等一系列的壮美故事。
    匈奴人不得不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匈奴渐渐融入到了汉人、鲜卑等各部。
    北匈奴则是集体迁徙到了漠北西边苟延残喘。
    而后随着时光的流逝。
    到了后汉明帝时期。
    西迁的北匈奴人经过长期的发展壮大。
    再次变的强盛起来。
    他们胁迫当时已经归附大汉的西域三十六国。
    共同抵制大汉。
    西域三十六国慑于匈奴人的兵锋。
    不得不和大汉划清界限。
    汉明帝一道天子诏书发出。
    大汉起兵四路讨伐北匈奴。
    在天山附近和北匈奴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史称“天山之战”。
    大胜的汉军收回了对西域的管辖权。
    在那里重置了西域都护府。
    以名臣班超为都护使。
    留在西域震慑西域三十六国。
    后来汉明帝驾崩。
    汉章帝即位。
    凑巧班超年迈。
    不得已回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匈奴人认为隐忍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
    于是悍然发动了第二次对西域的威慑。
    留守在西域的汉将耿恭组织部队对匈奴人展开了坚决的反击。
    只可惜班超离任后。
    西域三十六国又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又因看到汉军的援兵迟迟不到。
    便倒戈加入了北匈奴人的阵营。
    转而和汉军为敌。
    面对匈奴与西域的联合强敌。
    耿恭苦战三载。
    最终寡不敌众。
    只好一路后撤到了金蒲城。
    这是西域通往凉州的最后一道防线。
    再往后退便是凉州的玉门关了。
    为了不让匈奴人踏足大汉的腹地。
    耿恭率部死战不退。
    先后三次击退了匈奴人的进攻。
    当匈奴第三次围攻金蒲城失败之后。
    汉军的粮草早已消耗殆尽。
    士兵们只好煮盔甲、弓弩上的皮革充饥。
    可尽管许多人因为战斗、饥饿、疾病和负伤因素永远长眠在西域这片热土。
    但是将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
    竟无一人撤出战斗!
    战斗到了最后。
    耿恭部下的人只剩下十三人!
    即便如此。
    大汉王朝的军旗依旧高高飘扬。
    始终未曾倒下!
    与此同时。
    大汉王朝新老交替的过程终于结束。
    汉章帝闻讯后立刻派兵前往援助耿恭。
    时值隆冬时节。
    想要前往金蒲城救援耿恭。
    就必须要翻越巍峨险峻的天山。
    但是汉军援兵凭着暴露在寒冷天气中的双手双脚。
    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任务。
    最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成功翻过了天山。
    抢在匈奴人发动下一次进攻之前赶到了战场!
    当耿恭看到大汉援兵的军旗。
    下令打开城门的时候。
    跟随在他身边的士兵只剩下了十三人!
    后来他们连同援兵一起击退了匈奴人的进攻。
    留下了一段“十三壮士归玉门”的佳话。
    只是这次汉军战胜匈奴和以往不同。
    当时的大汉已经没有能力再收服西域三十六国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西域渐渐的断了和大汉之间的联系。
    游离在了大汉的版图之外。
    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自此断绝!
    而匈奴人则是在第一代呼衍王的带领下留在了西域的北边。
    取代大汉成为了西域三十六国新的主人。
    匈奴人之前的大首领都以单于来命名。
    唯有从呼衍王开始。
    之后的两代匈奴大首领都被称作呼衍王。
    结束了以单于为尊的旧时代。
    匈奴人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于的称号了。
    而是要自立为王!
    因此对北匈奴人的挑衅。
    杨锋根本没有过多考虑。
    一个字: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