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送脸打的某人

      “哦——”
    这时一声痛苦呻吟在地洞中响起,
    李玄和玄正老道都循声看去,见发声的是一个靠在洞壁边昏睡的老者,
    花白的头发下脸颊上满是鲜血,虽然昏睡脸上也满是痛苦之色。
    显然是在之前的混乱和变故中受了伤,还伤势不轻的样子。
    经这个老者一提醒,玄正老道才发现,
    这些百姓里受伤流血,甚至伤势还颇为严重的不在少数,
    老道不由得皱起了眉。
    身为玄门高人,玄正老道自然对丹道以及岐黄之术都有所涉猎。
    如果是一两个伤患,他还能伸手施救。
    可就他刚刚粗略地一看,受伤的百姓就算没有一千也有几百,
    他一个人且不说能不能救得过来,
    就算有回春妙手,都能手到伤除,得耗费多少时间?
    眼下他们还身在险境,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凶险等着他们呢,
    哪有那个时间可浪费?
    但要是不救,只怕相当一部分人都得伤重或者流血过多而死。
    他又于心何忍?
    “道长放心,这里就交给我好了。”
    似乎看出了玄正老道的顾虑,李玄又站了出来。
    “长青小友,你有办法?”
    玄正老道顿时眼睛一亮,
    经过这两次的交集,他对李玄的神奇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顿时期望大增。
    李玄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轻轻抚了抚手中的《诗经》:“诗兄,这次就靠你了。”
    《诗经》顿时竹简轻震,灵光大涨,
    那意思仿佛是在说,放心,你诗兄绝不会给你掉链子。
    【太白金星:他不会又要诗词鸣世吧?】
    【碧霄仙子:很有可能。】
    李玄这边一作势,群里众人的注意力顿时也都集中了过来。
    【东华帝君:哪有那么容易,你们当诗词鸣世是说书先生讲书啊,他张口就来?】
    这时候某人果然又忍不住跳出来泼冷水了。
    【碧霄仙子:诗词鸣世或许对别人来说很稀罕,
    但对李长青来说还真未必有多难。】
    【太白金星:同感。】
    抛开李长青过去的才名不提,
    他这两天的表现大家却都是亲眼所见,
    感觉诗词鸣世对他而言虽然不能说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也都是信手拈来,着实没看出哪里难的。
    【东华帝君:这次不一样,要做诗起码也得有体验有感悟吧?
    他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干过治病救人的活吗?
    连一点生活都没有,毫无体会可言,他拿什么去作诗救人,拿脑袋撞墙瞎想吗?
    他要是能写出治病救人的鸣世诗词,我都能去考状元了。】
    话说的斩钉截铁,
    颇有点后世那些键盘侠们放狠话立flag,
    要是某事能怎么怎么样,我就直播倒立吃尸米的气概。
    让他这么一说,
    群里的其他人也都不确定了。
    毕竟这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李长青的才气大家有目共睹,
    可术业有专攻,
    他在治病救人这方面能有多高的造诣还真不好说,
    呵呵。
    窥屏的李玄心中冷笑,
    这可是你自己把脸送过来给我打的。
    心念一动间,他就开了口:
    “本草有折衷,儒医功用深。
    何须九折臂,费尽一生心……”
    这次李玄并没有再往外搬新诗,而是念了一首前些日子的旧作。
    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激起天地共鸣。
    【东华帝君: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他是又作诗了,可没能鸣世有什么用?】
    某些人见状顿时感觉有话说了。
    虽然他们这些外行人也辨别不出诗词的具体水平,也就能大致听出个好坏。
    但这次没能引发天地共鸣却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
    没有天地异象,那就不是鸣世诗词呗,
    不能诗词鸣世,没有文气加持,那你作诗有个吉尔用?
    可就在这时,
    就见李长青手中的《诗经》忽然从他的手中飞出,
    升上半空徐徐展开,
    放射出文道圣器所特有的不朽光辉。
    一个个墨迹未干的字迹也随着竹简展开跳跃到虚空之中显化出来,
    正是他刚刚才吟诵的诗句,
    文气震荡间完美复制了他刚才的原声,听起来就像是地洞回音一般。
    轰!
    刹那间天地文气汇聚而来,
    在圣器竹简的作用下顿时倾泻而下,加持在了李玄的身上。
    嗡——
    浩荡文气顿时被引动,
    虽然不像之前挥剑屠龙时的浩大声势,
    却也还是将在场众人都一下子引进了一片幻象之中。
    恍惚之间,
    大家仿佛都置身于一片杏林之间,
    一个君子风范的儒雅书生却在轻轻翻看着上古先贤著作的医家经典,
    陶然沉浸其间。
    林荫树下似有解疾良药正在细细煎熬,淡淡药香扑鼻而来,
    让人闻之头脑一清,
    身上的各种沉疴旧疾似乎都在瞬间消失了大半,油然而生一股轻松。
    呃!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让某人一滞,
    这怎么本来没共鸣的诗,被圣器这么一过就又共鸣上了呢?
    “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
    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
    这时李玄的吟诗之声再度传来,众人眼前幻象再变:
    就在药香飘荡之间,儒生目光入神,
    仿佛古今良方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诸般名家的回春妙手也都了然于胸。
    就见他如同神农附体,
    轻轻伸手一抓,
    天间云气地上水露纷纷涌来,落入药罐之中,
    药香越发浓郁。
    接着就见这儒生与李玄的身影淡淡重合在了一起,
    轻轻一挥手间,熬药的药罐无风自启,
    一道带着淡淡金光的神奇药剂轻轻落在他的掌中,然后扬手轻轻一挥,
    药剂顿时化作飘香药雨,在地洞中洒落而下,
    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落在那些受伤的百姓身上,
    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迅速融入,
    接着他们的那些血肉模糊的伤口就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愈合起来,
    本来痛苦呻吟的人们脸上都没有了原来的痛苦之色。
    真的假的?!
    看到这一幕,大家都不禁瞪大了眼睛,
    这还真就都给治了?
    怪不得那些读书人老自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动不动就一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傲娇样,
    这书读好了真就什么都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