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震慑萨里斯,宋千流出府

      姚崇的话深得武凰赞同。
    今日她已经看出来吐蕃使者的外强中干。
    同时她也差距到萨里斯外强中干背后是吐蕃内部不稳。
    毕竟太宗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两国交好。
    高宗时期,高宗更是继承太宗遗志,东灭高句丽,西进中亚。
    然而就在大唐向着世界级帝国迈进之际,高宗皇帝忽然病重驾崩。
    大唐内部随即分裂。
    虽然大唐帝国轰然倒塌。
    但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五世而竭。
    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的余威犹在。
    还有吐蕃境内大批仰慕大唐的贵族。
    这就使得吐蕃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趁机攻打脱胎于大唐的大周。
    毕竟太宗皇帝在结下渭水之盟后,三年内便荡平突厥。
    他们不想让吐蕃成为第二个突厥。
    想到此处,武凰不由也挺起胸膛。
    大周脱胎于大唐,便要有大唐的气度。
    今日你欺我一分,来日我十倍奉还。
    于是武凰当即一拍龙椅的扶手起身说道:“姚相所言不错。”
    “而且朕以为吐蕃内部也并非一条心。”
    “当下就是要比谁更能沉得住气!”
    “明日,朕要让要萨里斯知道,大周虽然新生,但依旧是大唐气度!”
    群臣闻言当即拱手应和。
    “陛下圣明!”
    翌日。
    随着宦官的高声唱喏。
    萨里斯心情复杂地走进大殿。
    昨日在大周女皇面前露怯,不知道今日会有什么变数。
    然而等他抬头看向龙椅上的武凰时当即愣住。
    只见武凰身披金面明光铠,胸前的护心镜闪着金光。
    她整个身子前倾,将重心转移到了手臂之上。
    而她手下撑着一柄修长的金鞘横刀。
    萨里斯见状有些紧张,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此时姚崇出列看向萨里斯。
    “番使,你今日有何话要说?”
    “番使”二字一出,萨里斯顿时心中一颤。
    吐蕃如今雄踞青藏,周围小国莫敢不从。
    往日出使小国,皆是“上使”二字。
    这陌生又熟悉的“番使”二字,让他将回忆瞬间拉回到太宗和高宗朝。
    萨里斯扭头看向姚崇。
    却发现今日殿上群臣不论文武,都身披铁甲。
    就连须发尽白的宿老也是穿着扎甲背心,对自己怒目而视。
    坏了!
    萨里斯心中如今一片冰凉。
    大周虽然立国未稳,但终究是从大唐脱胎而来。
    这骨子中傲视群雄的气度没有丢掉。
    此时三相之一的宋璟出列伸手呵斥道:“番使面见天子为何不跪!”
    接着三相之一的许敬宗也出列握着一柄铁如意(是真能砸死人的)指着萨里斯说道:“大胆番使岂敢直视天子!”
    “左右!”
    千骑禁军闻言当即握着步槊冲入殿中。
    萨里斯见状连忙跪下说道:“吐蕃使者拜见大唐天子。”
    听到萨里斯已经口不择言,女帝和三相明白,这套组合拳成功了。
    于是武凰冷笑一声说道:“番使萨里斯,此番吐蕃大军压境,意欲何为?”
    “若是想取我大周西境十三城,那你们就做好被我大周虎贲亡国灭种的准备!”
    “昔日突厥雄踞北方,太宗皇帝派李卫公灭之。”
    “高句丽世居东北,高宗皇帝遣薛大将军破之。”
    “蕞尔吐蕃居青藏久矣,欲待朕征之乎?”
    武凰的话如同一道雷霆砸在萨里斯头上。
    萨里斯闻言久久说不出话来。
    整个大殿也随着武凰的声音落下,再无半点波澜。
    萨里斯如同一只被拔了毛的公鸡一般。
    对之后武凰和三相的话只是啄米一样的点头。
    “此番你吐蕃入寇,扰我西境百姓,当割牛羊五千匹为安我百姓之心。”
    “我大周也会派遣五百僧团入吐蕃习经修法,交流文化。”
    “愿我两国不再起兵戈。”
    萨里斯因为大周还派遣五百人的僧团入藏,心中还算是有些慰藉。
    有五百人僧团入藏交流佛法,总比吐蕃只赔偿五千牛羊要好。
    至少是和大周有来有回,他回去也好交代。
    而他并不知道这大周派遣的五百人僧团之中。
    正经的学问僧不过百人,剩下的皆是寺庙中豢养的僧兵。
    这些僧兵多半是朝廷缉捕的要犯,或是隐退的游侠豪杰。
    他们辩经是辩论不过学问僧。
    可他们更喜欢物理传教。
    武凰的目的很简单。
    就算学问僧无法辩论胜过藏传喇嘛。
    那这些僧兵就可以搞暗杀和袭击。
    最终将吐蕃的宗教话语权收入汉地学问僧的手中。
    进一步演化吐蕃国。
    让他们的男子精修佛法而不习兵戈骑射。
    至此完全废掉吐蕃一代人。
    想到此处,武凰心中不由对献计的宋千流高看一眼。
    不过一想到他两年中狂喷自己的场景,武凰的脸瞬间冷了下来。
    哼!朕不要面子的吗?
    这宋千流着实可恨!
    处理完吐蕃使者萨里斯后,长安城中也回归平静。
    长安百姓对武凰呵退吐蕃使者的事迹万分崇敬。
    女帝在民间的威望再度攀升。
    一些反对女帝的声音也低了下来。
    两日之后。
    守在宋千流府门前的千骑禁军看着宋千流扛木犁走出府邸顿时一愣。
    随后他们反应过来,当即交叉手中的步槊拦住宋千流。
    “宋御史,陛下有令,责令御史禁足三月不得有误。”
    “还请御史回去吧!”
    宋千流见状当即看向他们说道:“我有要事向陛下禀报。”
    “是关系大周社稷的大事,你们确定要阻拦吗?”
    千骑禁军们闻言对视一眼,显然是迟疑了。
    毕竟宋千流之前所献之计被陛下采用。
    若是如今又有什么计策献上,而他们却执意阻拦,那最后只怕背锅的还是他们。
    于是千骑禁军们拱手放行了宋千流。
    宋千流则在他们的注视下扛着木犁直奔皇宫而去。
    如今正是群臣参加早朝之时,长安城中百官都洗漱完毕准备上朝。
    宋千流扛着木犁的身影很快吸引了众多和宋千流同路前往皇宫的官员。
    大家目瞪口呆地看着面前违反陛下禁足旨意的宋千流。
    几个人想要出言劝阻宋千流,却被一旁的同僚拦住。
    “良言难劝找死鬼,这宋千流是在找死,咱们别多管闲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