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页

      第一次,第一次,思念起她的前夫,那个没了的人。
    那时候哪怕是吵嚷,可每天挣回来的钱都是踏实的。遭罪吗?遭罪!可心有记挂!
    现在呢?现在彻底的成了一个笑话!怎么就这样了呢?到底是怎么成了这样呢?
    娘家那边嫌弃丢人,爸妈不止一次的打电话来,骂她不知廉耻。她现在,连娘家都不能回。
    怎么办?怎么办?
    第二天,她没有遮掩,自己去有名的精神科医院去看病了,然后在网上高调的晒了一张诊断书。而后公开道歉,对伤害过的所有人,表示歉意。她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感觉很多东西不受控制云云。她会努力的自我约束,将她的情绪写在文章里。都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隔,她希望闯过那条线。
    她的精神应该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其实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大部分人其实或多或少的有些精神方面的问题。她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到了不可控的程度了,只有她知道。但这一拨操作还是成功的,自己给自己贴个标签,然后还找到了一个职业方向。
    你不能说,有这方面疾病的人就不能工作了吧。
    别人还罢了,把跟着看了一路的苏环给惊讶的,“这网络是个啥东西!”太厉害了!
    是呢!网络现在可是厉害了呢!
    就像是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刘小静之前的各种表白,不是真的表白,而是一种商业炒作的行为。只是金大律师比较倒霉,刚好跟此人同学。在这么些同学里,是唯一一个名人,那不碰瓷你碰瓷谁?连飒姐都是跟着受了无妄之灾。
    可这确实是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因为据说,刘小静的《我的日记》也有出版社联系,貌似会补充一部分之后出版。
    对此说法,刘小静没有表态,更像是一种默认。
    她这算是非常清醒了,把之前的作为揭过去,面对现实,先趁着热度,挣一把快钱再说。
    方姐气坏了:“这坏人咋就没有报应呢?”
    报应?她众叛亲离的,不算报应?出来人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不算报应?别看网上有支持的,但走出来在大街上,谁高喊一声支持刘小静试试看?
    没有的!
    “可她买了房子了,挣了不少了。多少人一辈子买不起!”
    可你不得不承认,在写那些爱情类心灵鸡汤的时候,还是有些文笔的。至少触动了一些人。她先有这个才能,能把心里的东西写出来,这个是前提,对吧?
    就跟街上卖烧饼的似得,她把烧饼烤出来了,你买的是烧饼,管它烤烧饼的大师傅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分开来看,是不是就顺眼多了。
    方姐操心的是:“我就怕她跟你的圈子有交集了,不时出来一下,怪恶心人的。”
    “人世本是是非圈,没有这个是非,还有那个是非。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随她去吧。”
    事实上被方姐说对了,像是跟自己不对付的白昆鹏,人家老资格了嘛,在作家和编剧这个圈子里,人家就邀请刘小静加盟。然后在年底的座谈会上,还真就能看到刘小静的身影。少不了有好事者,将两人的拍下来放在一个镜头下比较。这种活动上人家拍的照片,你不能告人家吧?
    拍就拍吧!
    开会这种场合,林雨桐穿的比较正式,正装出席,这是她的习惯。刘小静学乖了,她不跟着自己学了,有了她自己的风格,她越穿越文艺,越穿越女性。
    亚麻的长裙子,搭着亚麻的大披肩,披散这卷发,带着一顶小小的帽子。应该是在美容院打过一些美白针和玻璃酸,皱纹没有了,皮肤也变白了,由专人化妆师给精心修过的妆容,竟然也有七分颜色。
    林雨桐几乎是素颜,两人私下的交流群都不一样。但是她那种生活上比较随意的小美人,在这个圈子里还是很容易被中老年男士喜欢。尤其是逢迎对方,小意奉承,以请教的姿态,以晚辈口吻的亲昵。
    在现场林雨桐看见谁的手放在她的肩膀上,她都不拒绝。
    心里叹气,别管哪个圈子,浮躁是不行的,追捧出来的才女走不远的。她一脚踏进来了,冲着一个风格好好去写,未必没有立足之地。但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出道,不说也罢了。
    照片一出来,网上就说:飒姐像是老干部,人家才像是文艺圈的才女。
    而被批评不像是才女的林雨桐,第一部 历史题材的小说《明清际会》,初稿完成。同步的剧本,也已经进入了尾声。
    第一个读者当然是四爷,四爷花费了三天的业余时间,把这本小说看完了。
    感觉怎么样?
    四爷的手按在打印出来的稿纸上,只说了一个字――好!
    他觉得好,那就是真的好。
    四爷还专门找了历史学教授,请他们斧正。但作为剧本,这个前期就可以给许小叔了。之后需要修改的时候再说。
    等别人一点一点看完,研究完,这中间是需要时间的。
    林雨桐觉得能给自己放个大假了!什么也不用干,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想的是我今儿吃点什么好呢,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可还没歇三天了,被许安通知,首映礼――你不来吗?
    三部电影,这个东西得看票房的。
    宣传上还不能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