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页

      林雨桐把小说推荐给她,“你先看看,这是小说版本的。剧本跟小说是同步的,看上小说的,剧本我直接有。”
    这么牛吗?
    结果逛街回来,林雨桐才洗完澡,许安的电话追过来了,“我看你跟那个网站还没签约呢,别更新了,我给你联系实体出版,电视剧版权我要了。谁都不许给,就给我。”
    “咱们找时间细谈。”
    许安不是给自己要的,转天她过来,“我把你这个小说推荐给我一位长辈,他对故事很感兴趣。如果你提供剧本,我能不能先看看。”
    林雨桐就给她打开电脑,请她看。
    看了两集,来来回回的看着两三个小时,转脸就有点严肃,“你写了多少了?明年这个时候能完成吗?”
    林雨桐算了一下时间,“四五月份吧,那个时候能交稿。”
    许安就斟酌词汇,“小说版权,完了你们细谈。一般呢,坐班的编剧公司也养着呢,还不少。但是你这个故事好,还真怕编剧水平不行给你改废了。我看了两集,确实是老道。但如今顶级的编剧,一集下来也就三万。但是你没有名气,三万可能行不大。一万……这还得是争取之后的价格。”
    可以!但是在网络发表她并没有终止,虽然前期电子版收入不高,但后劲十足。真要是电视剧播出了,带动的点子订阅和实体还能有一拨收入。
    回头四爷提醒她,去做各种的版权登记。此事一敲定,林雨桐一下子就从容起来了,收入稳定,前景可期,这么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就挺好的。
    直到元旦前,四爷家才打了电话来,说是想来一趟,意思是来见见人,想去林家提亲的意思。
    这段时间,四爷给家里打了两万块钱,先叫把房子盖了。农村盖房这个时候是不贵,两万能盖堂屋和几间厦房,反正一个儿子一间事够住的。这好歹是去人家家里不那么寒酸的拿不出手。
    这两口子不愿意中途倒车,就坐了乡镇往省城的直达车,早上五点就出发的。四爷也得早早起来,去车站接人的。林雨桐更睡不成了,起来收拾屋子,然后把早饭做好。
    四爷一看带的东西,他都发愁。一蛇皮袋子的红薯,一蛇皮袋子的南瓜,家里的白菜撞了一大兜,还有蒸馒头,两大袋子,“这是咱家自己做的手工馒头,比外面卖的好吃。”
    不是!桐桐也是自己蒸馒头的。
    行吧!幸亏是到了车站门口,因为时间早,就在这里停了下车。自家的车停的也不远,要不然光扛这个,就要了人命了。
    面包车本来后备箱面积就不大,这肯定塞不下,全放到后座上。
    金双喜就道,“见一面就行,回头我们去看看你哥和老三,今晚就回去了。”
    回去不回去的另说,“你们跟我哥和老三提前说好了?”
    “没有!还没工夫说呢。”
    第297章 这代人呀(18)
    都在一个城市, 联系的很少。
    都很忙!读研还好,各种的补贴能把自己给管了。老三的学费今年是贷款的,上次一次性的给把这个学期的生活费都给了, 也是追过去见了一面。他午饭时间给一家快餐店送餐, 老板管饭,从十一点半到一点半, 送一次给十块钱。他不能赶在十一点半过去, 因此一次就给七块钱。不过好在老板给管一顿饭。剩下的七块钱够早饭和晚饭的。到了周末, 就是出去做家教。交大的牌子硬,周围住的都是附中的学生。集中在这一片给中学生尤其是中考生补课,其实收入还行。再加上暑假做家教挣的,这些钱是能把欠学校的学费先还上的。所以时间安排的紧凑到了, 打个电话实在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四爷就道,“一会我联系吧, 不急着走。晚上在家吃顿饭。”
    地方小, 不合适。
    “没有, 换地方住了,够住的。”
    苏环坐在车上怎么坐怎么不自然,“老二呀,我跟你爸还是不住了,添麻烦的很。”她现在天天晚上都看都市小戏, 熬到很晚都在坚持看。在剧目上找编剧, 反正十个晚上得有三四个晚上能找见。她觉得能个干那个工作的那都是文化人,而且那脑子肯定特别好。你看看那戏上,这个一句词, 那个一句词的,人不一样, 话不一样,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那编戏的人在家里坐着,人家那那些编的溜溜的,这是啥能耐呀?自己笨嘴笨舌的,跟人家也不搭配,“你看你妈这样子,话也不会说,啥也不懂,跟人家娃在一块坐着,傻愣愣的,我不自在,人家娃也不自在。就是嘴上不说,我这个样子人家心里不得多想呀?”
    四爷就扭脸朝对方笑了一下,“她姨不是跟你挺熟的吗?难相处?”
    “你说巧玲呀?”苏环就有话说了,“那不难相处!就是这女子她妈,我都见过。巧玲家这几年种哈密瓜,一到摘瓜的时候就得叫人帮忙。巧玲她娘家人都过去哩!这女子她爸是个热闹人,爱说爱笑的。她妈能干的跟,干活手底下特别利索。灶上灶底一把抓。”
    “爹妈都是那样的人,家里的娃再是不一样,还能不一样到哪去?”四爷就说,“见了人就知道了。你想说啥就说啥,咱在老家一样就行了。”
    一路上都在安慰,还是紧张。
    拐进小区,一到楼底下就看见桐桐在窗口站着往外看,然后笑了笑就朝这边招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