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膨胀的杨任

      关平虽然心中郁闷,却不得不依计行事。
    他策马而出,挥舞着大刀向杨任冲来:
    “贼将何德何能,安敢挑衅我父亲?
    看我关平斩你!”
    杨任抖擞精神,与关平斩在一处。
    二人大战了五十余个回合,犹然不分胜负。
    关平越打越心惊,这员敌将跟之前的那些草包完全不同,是个真有本事的。
    自己想要胜他还真不容易。
    好在军师早就有言在先,许败不许胜,自己正好顺水推舟退回去。
    想到这,关平虚晃一刀,败回本阵。
    杨任见胜了关平,哈哈大笑道:
    “不过一无名小将,如何是我杨任的对手?
    还有谁敢前来送死?”
    司马懿嘴角微微上翘,轻声道:
    “火候不够,还得加把火才是。
    郭汜将军,你上去与杨任战上几十回合吧!”
    郭汜小心翼翼的问道:
    “也是许败不许胜?”
    司马懿点头道:
    “正是!”
    杨任战败关平后,又连败刘备麾下的李傕、郭汜、周仓等将。
    一时间在战场上耀武扬威,风头无两。
    刘备军胜不得杨任,只能败退归寨。
    当晚,张卫摆酒为杨任庆功。
    张卫挺着大肚子对杨任夸赞道:
    “世人都言关云长之勇天下无双。
    在吾看来,杨将军才是天下无敌的绝世猛将。
    今天将军在阵前连败刘备数员大将,挫敌锐气,着实让本将刮目相看啊!
    这杯酒吾敬将军!”
    杨任此时内心极度膨胀,他也举杯对张卫说道:
    “今日那些敌将跑得快,我这才没能阵斩敌将。
    等明日我军再次出城迎敌,我必然要斩杀刘备几员大将。
    好教刘备知道,汉中不是他能染指的!”
    翌日,张卫带领杨昂、杨任二将主动去刘备寨前搦战,却发现刘备军已经撤走了。
    张卫急声道:
    “定是刘备军怕了杨任将军的勇武,不敢与我军交战了。
    若是让刘备撤回长安,来日必然还会起兵攻打汉中。
    咱们赶紧追击,必须要将刘备杀得大败,让他不敢再次进犯!”
    杨昂心中有些嘀咕:
    杨任的本领他是知道的,确实是当世勇将。
    可是他的实力与自己也差不多啊!
    关羽还没出手,刘备怎么这么简单就撤了?
    杨任现在倒是自信心爆棚,他对张卫说道:
    “张将军所言甚是,所谓兵贵神速。
    现在正应该火速追击敌军,迟误不得!”
    张卫和杨任都力主追击刘备,杨昂也不好提反对意见。
    几人尽起阳平关内的五万守军,向刘备追去。
    待追到一片树林的时候,突然听到林间鼓声大震。
    关羽、李傕、郭汜、关平、周仓、傅士仁等将各引大军向张卫等人冲来!
    张卫大惊道:
    “不好!中计了!
    快撤!!”
    杨任强自镇定道:
    “张将军勿荒,看我斩杀敌将扭转局势!”
    说罢直接率军向关羽冲去。
    杨任知道,中了埋伏必须得斩杀敌军最强的大将,才能彻底摧垮敌军的意志。
    通过昨天的交战,他已经知道了刘备麾下的将军大多不是自己的对手。
    想来关羽也没比他们强多少。
    “当!”
    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与杨任的大刀碰撞在一处,顿时火花四溅,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交鸣声。
    这一刀威势无双,直将杨任震得虎口出血,手中宝刀险些脱手而飞。
    这就是关羽的实力吗?!
    杨任的心中震撼不已,关羽的强大竟然让他生出一种无法抵挡的感觉。
    关羽看着杨任傲然道:
    “能挡住关某一刀,还算有点意思。
    再来试试!”
    说罢手中青龙偃月刀再次向杨任劈去。
    挡不住!
    这一刀的势头太猛了,杨任知道,如果自己硬接,一定会死在关羽刀下。
    他连忙侧身躲避,险而又险的避开了关羽的必杀一击。
    正当他心中庆幸的时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突然一横,向杨任的腰间斩来。
    青龙偃月刀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杨任根本无法躲避,只能在绝望中被关羽劈为两半。
    关羽三刀斩杀杨任,将张卫和杨昂吓得直哆嗦。
    这特么是人还是鬼?
    杨昂与杨任切磋过不知道多少次了,一直是败多胜少。
    关羽能轻松斩杀杨任,杀他也耗费不了多少力气。
    杨昂此时也顾不得指挥军队了,策马直接开溜。
    张卫的反应跟杨昂一样,生怕跑得慢了被关羽这个魔鬼追上砍死。
    两人丢了军队,弃了阳平关,屁滚尿流的向南郑败退而去。
    南郑,郡守府。
    汉中太守张鲁身穿七星道袍,双目微闭的坐在一处蒲团上。
    张鲁看上去四十余岁,一脸祥和自然,颇有得道高人的气势。
    此时一个身穿褐色锦袍的谋士走入堂中,对张鲁说道:
    “师君,张卫丢了阳平关,折了大将杨任,引着杨昂败退回南郑了。
    以刘备军的行军速度,不出三日,便会直抵南郑城下。
    您看......”
    说话的谋士身材瘦小,长着一张长脸,正是张鲁麾下的首席谋士阎圃。
    张鲁眉目微睁,淡淡的说道:
    “无妨,刘备能击破张卫,证明他有攻取汉中的气运。
    若天命在刘,吾就将南郑送与他又能如何?”
    阎圃闻言叹了口气,对张鲁问道:
    “师君难道真的要将汉中拱手相让?”
    张鲁笑道:
    “只要刘备能善待汉中百姓,亦无不可。
    只是想从吾张鲁手中夺取汉中,也没有那么简单。
    等刘备到了南郑再做计较吧。”
    三日后,刘备军抵达南郑城下。
    张鲁并没有如刘备所想般列阵迎敌。
    他穿着一身道袍立在城头之上,微笑着对刘备问道:
    “大司马身为朝廷肱骨,为何要兴兵攻打汉中,将百姓陷于战火之中?”
    刘备见张鲁颇有些仙风道骨,心中产生了一些敬重之意。
    他策马上前,对张鲁施礼道:
    “刘焉割据西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圣上震怒,故而派吾攻取汉中,以图西川。
    张师君乃是仁德之士,何不归顺朝廷?
    只要师君打开城门迎王师入城,备以人格担保,必会在圣上面前为师君请功。”
    张鲁笑道:
    “归顺朝廷也无不可。
    我在城外布下一阵,将军若能破之,张鲁必然恭迎将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