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魏征:臣死谏!

      第25章 魏征:臣死谏!
    【学你妹啊!】
    【跟我学?他能学到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好不好?】
    【你自己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但是你读了那么多的史书,有没有发现,那些经历过民间疾苦而登上帝位的皇帝,要比那些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帝要好很多?】
    李思文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在李世民的心中炸开了。
    这话说得在理啊!
    体会过民间疾苦的皇帝,真的要比没有体会过民间疾苦的皇帝要做得好。
    只是,朕什么时候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有些不知所措,他思索了一下,然后有些茫然。
    这话朕好像没有说过啊。
    李世民仔细的思索着李思文的话,他心中一动,然后对李承乾说道:“高明,你先离开吧,朕还有一些事情。”
    说完之后,李世民感觉有些不太舒服,然后对李思文说道:“思文,你这几天也给朕物色一个人,举荐他参加科举吧。”
    【为什么?】
    【我为啥要推荐一个人参加科举?】
    【这不是逼良为娼嘛?】
    李思文心中疯狂吐槽,但是表面上对李世民说道:“臣遵旨。”
    李承乾与李思文离开了。
    这个时候,李世民直接就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这些文官喊了过来。
    等到这些人到了之后,李世民看着这些大臣,然后说道:“朕思索了很久,发现这科举还存在一些弊端,想要改一改!”
    “陛下!”
    王珪直接就站了出来,对李世民说道:“这科举乃是国策,改不得啊!现在的科举乃是极好的,不能更改!”
    王珪乃是太原王氏的族长。
    代表的是五姓七望为首的关陇门阀。
    现在的科举制对于世家门阀是极其有利的。
    他担心李世民改了之后,对世家门阀不友好了。
    这样子不妥。
    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肯将手中的利益分散出去了。
    “叔玠,你觉得现在的科举制很好?”
    李世民看着王珪问道:“朕问你一句,现在的科举真的公平吗?科举的初衷是什么?
    科举的初衷是改变寒门无上品的现状!可是现在呢?
    自武德三年开科举以来,至今已有数载,朕为何还没有看到寒门子弟拜相?”
    “可能是这些寒门子弟学的不够好,没有能力脱颖而出。”
    王珪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你想一下,大唐立国以来,战乱不断,如今刚刚天下太平,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寒门子弟就会崛起了呢?”
    “不!”
    李世民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这不是原因,朕想要改革,你们好好听着朕的主意!”
    李世民直接说道:“第一点,因为地处偏远的考生,每次参加科考都要赶到长安参加科考,若是未曾考中,还要赶回原籍,这样一来一回,耗费的时间太久,一年的时间就耽搁在路上了,根本没有时间备考,所以朕准备改科考时间,原本的一年一次,改成三年一次,每次录取三倍的人,这样子可以让地处偏远的考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备考。
    第二点,朕觉得每年阅卷,都是主考官以自己的意愿,给每一个考生评判,只要主考官愿意,哪怕这些考生的卷子很差,他们都能给这些人算过。所以,朕决定,让每份卷子五人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剩下来的三个分数取平均,得出这个学生的分数,并且,若是五个考官给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超过了十分,那就由朕来亲自评分!
    第三点,因为每次考官都能够看到写这份卷子的人是谁,导致考官偏袒熟人,给出不符合卷子的分数,朕准备给这些卷子采取糊名的手段,并且为了防止考官认出笔迹,这些卷子将在糊名之后,统一编号,然后让朕的皇子们誊抄之后,再由考官阅卷!
    朕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李世民看着在场的这些人。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就改这些?
    好像没有改到关键啊!
    王珪思索了一下,这好像也没什么啊?
    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举荐的资格,这一点没有改,其实对世家门阀的影响并不大。
    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核心竞争力。
    他没有说出任何的话。
    李世民其实也知道,李思文所提出的那些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名额。
    这问题李世民是想要解决的。
    但是不好解决。
    他目前还不好跟世家门阀翻脸,毕竟现在大唐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跟世家门阀闹得太凶,吃亏的是他。
    这一点要改,也只能等着,等到真正可以动手的时候,才能够改变这一切。
    现在他不可以下手太快。
    必须要缓缓图之。
    先将这一切搞得公平起来,等到以后才会有机会。
    毕竟现在大唐九成的官员来自世家门阀,闹得不愉快了,会很尴尬的。
    “陛下圣明!此法一出,科举更加的公正了!”
    魏征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了,然后说道:“不过,陛下,臣以为,还有一点可以改!
    这科考举荐名额可以取消,可以将科考分为两场,第一场所有人都可以报名,通过这一场,确定第二场的名额。”
    搅屎棍果然是搅屎棍。
    李世民不敢说的话,魏征敢。
    这就是世家门阀最担心的事情,魏征一下子就揭露出来了。
    “魏玄成!”
    王珪听了这话之后,当即暴怒,然后说道:“你知道这样子一来,一场科举将会多花费多少钱吗?若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报名参加,那该如何是好?”
    “如此简单。”
    魏征笑了笑,然后说道:“只需要在报名的时候,让这些人回答一个随机的填空即可,只要能够填的出来,才有报名的资格,这填空就从四书五经之中随机挑选即可,来参加科举,自然要有两把刷子的,若是连这个都过不了的话,那就没资格报名了。”
    “好了,玄成,这样一来,必然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李世民摇了摇头:“朝廷可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报名。”
    “三年一次,如何负担不起?”
    魏征看着李世民,然后说道:“这科举乃是国之根本!现在有了贞观犁,贞观稻,国库难道连这一点都负担不起吗?还是您想要将这些收入作为私用?臣死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