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都不是傻子

      “给我十个人!”
    龙文章站出来说:“给我十个人,八条步枪两挺机枪,我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孟凡了和陈小醉回头看陈潇,他依然老神在在的笑着看他们,龙文章的话,他也听到了,就是不出声。
    龙文章心定了下来,知道自己这般行事表现在允许的范围内,有戏!
    “几位,几位,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即将行来的日本人,虽然没有搜索前进,但他们分散成了十个小组前行。
    我们的攻击无法攻击到全部的日本人身上,还有可能将伏击变成阵地战。
    所以,给我八条步枪,两挺机枪,我们只需要在前方,设置一个埋伏兼阻击阵地。
    对方就算是再自信,也不会自大到五六个人冲击一个阻击阵地。”
    龙文章看了看眼前的几人,最主要是看陈潇,然后继续说:“所以只要有这么一个阻击阵地,想来日军必然会集中兵力进攻,到时候你们在后面包抄。”
    孟凡了看了阿译一眼,按说现在应该是阿译指挥,毕竟他的军衔是少校,是营长,而孟凡了只是个连长中尉。
    “阿译,你是少校营长,你给个意见!”
    阿译心里慌得一批,他连战场都没上过,现在却让他决定一场战斗,这绝对强人所难了。
    不过就像他肩膀上扛着的领章一样,一起要扛的是他的职责,还有对陈潇所教授知识的信任,以及担当。
    他思考了一下龙文章的建议,琢磨了一下可行度说:“原则上我同意这个提议,不过,为了保证阻击不出意外,这十个人我带队吧!”
    孟凡了点头:“我去吧!
    你第一次上战场,十个人的阻击阵地太过凶险,你还是留下来埋伏,我去打阻击。
    反正只要撑住十来分钟,对方集中兵力进攻的时候,你们在两边以及后面及时进行包抄的话,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小醉点头:“十个人的狙击阵地确实有点凶险了。
    那这样,十个人的阻击阵地太过单薄,不如再加十个人,凑够20个。
    柳玉娥,带你的小组,一起去前面建立阻击阵地,加上你们的九支冲锋枪和一条步枪,火力上对上日本人不吃亏。
    小心点!”
    柳玉娥点头:“是!”
    龙文章愕然发现,这个任务居然跟自己没关系了。
    “不是,我呢?”
    他着急了。
    孟凡了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商量好了对策,马上看向陈潇。
    陈潇叹了口气,站了起来。
    “你们想法很好,跟鬼子作战的勇气也有,火力分配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不要小看日本人,你们有可能会埋伏失败,并且遭到日本人的猛烈反击。
    我们现在人少,任何人员上的损失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打鬼子要打,但自身的安危还是要考虑的。
    所以,很多事情要计较一下。
    我们刚才对仓库里的迫击炮视而不见,没有带上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要穿林子。
    在林子里面,迫击炮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才没有浪费人力去搬动迫击炮,而是把它藏起来了。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对上日本人的掷弹筒没有什么优势。
    日本人一个小队,一般会有3~4个掷弹筒,甚至更多。
    你们的阻击阵地如果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能受不了日军掷弹筒的几发炮弹攻击。
    所以,古人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你们初次与成建制的敌人进行战斗,应该未虑胜先虑败,就说埋伏阻击失败了怎么办?
    所以你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优劣势。
    在远程炮火的方面,我们没有,而日本人有掷弹筒,掷弹筒可以掌控100~500甚至600,700米的杀伤距离。
    而我们的冲锋枪,近距离威力巨大,中远距离已经没有什么杀伤力。
    布伦轻机枪,主要是压制,以及近距离杀伤,这是我们刚才挑选连射火力,只拿了十条步枪的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在中远距离的情况下,我们是占劣势,对方的步枪和掷弹筒威胁巨大。
    日军的老兵偶尔有在400米用步枪击杀敌人的记录,两三百米也颇为精准;日军老兵使用掷弹筒的精准度,更是没话说。
    所以,不要跟日军拼中远距离的杀伤。
    如果是近距离交火的情况下,我们有36支冲锋枪,14挺轻机枪,光是这些自动火力,就足以让日本人吃不了兜着走。
    在这些自动火力面前,日本人那区区几十条步枪和几挺歪把子轻机枪,根本就没法看。”
    陈潇用极快的速度,给他们分析了双方武器装备的优劣情况,然后再继续说。
    “你们要埋伏他们,这一点是没错的,你们担心的是,不能完全把敌人圈进火力包围圈。
    所以才有了龙文章的建议,到前面去建一个阻击阵地,引对方扎堆。
    这也没有问题!
    但是,在中远距离你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你们的阻击阵地,在短时间内无法构筑防炮洞和战壕,那阻击就无从说起。
    伏击日本人,这个想法是没错的。
    但没有必要一定将对方一网打尽。
    你可以先干掉前面一两个小组,然后迅速转移,避开对方的反应攻击及炮火报复。
    转移去哪呢?
    转移到林子里。
    既然你们中远距离处于劣势,你们的近距离交火占绝对优势。
    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引入树林里?
    在林子里,日本人的掷弹筒甚至都不敢发射,他们需要担心的是打到树干上把炮弹或者专用手榴弹弹回来怎么办?
    日本人的老兵或者神枪手,他们在中远距离上的枪法优势,将拉到与你们平行。
    因为,在密林里,有效视距可能还不到100m,甚至只有三四十米。
    在这样的距离下,就算枪法再好,看不见也没有用。
    但是,这种密林对于连射火力来说优势巨大,而我们在连射火力上,甩小鬼子几条街还多。
    所以我命令,龙文章,男兵的十条步枪暂时归你指挥,你要做的是,对敌人发起攻击,并且将敌人引进林子里。
    侯思远,你作为女学生中鸟声通讯这个技能已经掌握得很纯熟的人,暂时跟在龙文章身边,传递消息!”
    “是,长官!”
    “是,老师!”
    龙文章和侯思远一男一女一起立正应是,然后马上领的人,到路上边埋伏。
    而剩下的人,马上向山上密林里转移,他们要在林子里面,布置一个口袋。
    布置埋伏阵地,需要看地形,以及敌人的数量。
    曾经有过一个英军营,好像是印裔的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围成一个包围圈,等敌人进去之后,马上枪林弹雨泼了出去。
    结果,敌军死没死完不知道,但是,因为是在路的两边埋伏,两边都有人,结果发生战斗的时候,左边埋伏的攻击到右边埋伏的战友身上,右边的子弹又打到左边埋伏的战友身上。
    (是有这么一件事,一战时候的,英国人的印度殖民地士兵,但具体记载在哪,我忘了)
    所以,埋伏的时候,需要将射界避开另一边的战友,并且还能形成交叉火力。
    不过这个倒是不难。
    难的就是龙文章如何把戏演得像,能把鬼子勾搭进来。
    其实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容易,龙文章就是在听到身后的鸟叫声,身边的女兵侯思远告诉他,后面的阵地已经布置好,距离这里800m不到。
    龙文章点点头没说话,眼睛看着下方,正在行走过的日军,已经过了第五组了,一组五个人。
    这是日军搜索前锋队的中段,按照常识,日本的小队长,一般都是居中指挥。
    那才是龙文章等的目标。
    如果敌方的军官还在,未必就能上钩,毕竟日本人现在的文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汉字,逢林莫入这句话他们那一定会有。
    所以他决定,既然只能弄死对方一组人,那就弄死对方有军官的那一组。
    龙文章手上一支冲锋枪,女学生侯思远手上也是一支冲锋枪,剩下十个男兵都是步枪。
    还好,火力不算很猛,不会把对方给吓到,但又让对方不敢太分散。
    侯思远,是一个十七八的女人,龙文章问她:“你的枪法怎么样?”
    侯思远小声的回了一句:“老师说,我比大部分中央军的精锐枪法都好。
    我也不知道怎么样!”
    龙文章不知她所说是真是假,但他从自己在草丛里不知不觉就被眼前这些女学生俘虏的情形看来,这些女人还真是精锐。
    特别是她说这是那位老师对她的评价,那就相当可信了。
    “那好!小鬼子的小队长肯定是居中,不是第五个小组,那就是第六个。
    第六个小组人数肯定比其他小组的人数要多,那么待会儿我们来分配一下目标。
    我负责干掉对方的小队长,你负责干掉对方的掷弹筒,机枪手谁先空出手来,谁先谁打!”
    然后跟其他人说:“其他人,你们按顺序分配目标。”
    “明白!”
    “明白……”
    其他人小声的应答,并将话小声地传了下去。
    果然,当鬼子的第六小组过来时,不再是五个人,而是八人。
    鬼子小队长,一个机枪手,一个掷弹筒,剩下的一个副射手一个掷弹筒的副炮手。
    剩下三个拿步枪的,八个人就算是行军,而且是跟在前锋小队的中间,也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每个人一边快速行走,一边警戒周边的草木树林。
    甚至那个拿着掷弹筒的,一只手拎着掷弹筒,另一只手拎着一枚专用榴弹,随时准备将掷弹筒放在地上进行击发。
    战斗素养可见一斑!
    看到日本人的小队长终于来了,龙文章马上举起枪,向那路中间的鬼子小队长瞄准。
    “战斗准备,打!”
    两只冲锋枪以最快的速度泼出弹雨,首当其冲是鬼子小队长,还有掷弹筒手,女兵侯思远的冲锋枪更快的将敌人的掷弹筒手打倒,枪口一歪就将那个歪把子机枪手给圈住。
    龙文章也不含糊,瞬间就将鬼子小队长打成筛子,剩下五个鬼子,被十个男兵分了分,也在第一轮攻击将对方全部打倒。
    “转移阵地,后撤200米防炮!”龙文章站起来大喊!
    所有人赶紧爬起来,向后跑进林子。
    果然,他们刚刚跑开,小鬼子的掷弹筒已经砸在他们刚才伏击的阵地上。
    当然,没有战果。
    前后两头的日军,有两个小组赶了过来,剩下的前四后三七个小组从前后包抄,以伏击阵地为中心王密林里摸过来。
    “副小队长阁下,小队长已然玉碎!”
    日军小队长身亡,副小队长顺延拿到小队的指挥权,在一轮掷弹筒的攻击后,他指挥着两个小队,从正面迅速压上三面合围。
    他们也听到了刚才龙文章喊的声音,所以,掷弹筒一直往前炸到300m。
    进攻东南亚的日军,都是从华南,华北调集的老兵作为先锋,对于龙文章喊的话,他们依稀有人听得懂。
    所以,在他们合围之前,所有的掷弹筒,将伏击阵地往后延300m的区域犁了个遍。
    他们的想法是,既然你要后撤200m防炮,那我就炸够300m。
    然后,三面合围压上。
    当压上后,他们才发现,刚才的掷弹筒攻击,攻击了个寂寞,伏击的人已经消失在密林中,仅留了一点痕迹。
    比如说200m,就算400m都找不到人了。
    逢林莫入这句古话,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是一句警句。
    日军的副小队长准备退回道路上,他发现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贸贸然攻进密林不是一个理智的人所该下的决定。
    正当他命令后队改前队,相继掩护撤退时,两声枪响,搜索在最前面的一个日军士兵倒下。
    枪声响起的地方马上被歪把子发射出来的弹药覆盖,连碗口大的小树都打断了一根,然而没有看到人。
    “八嘎!我不信,你区区几人,能逃得过大日本皇军四十几人的搜索!
    所有人,呈搜索战斗队形,搜索前进!”
    日军的副小队长暴跳如雷,马上大声的下令,声音传出好远。
    但是,在他暴跳如雷的声音下,他却挥动了自己的手,作出另一种意思的手势。
    本来听了他的命令,正准备搜索前行的日军,瞬间分散开来,互相利用密林中高大粗壮的树木交替掩护,迅速的向山下撤去。
    日军的动作很快,不愧是老兵,纵然是警惕的交替掩护后撤,依然在最短时间内,撤回了路上,并且退到另一边的山林,构筑防御阵地。
    (今天出门办事儿去了,今天先更4000字,明天尽量补上,明天尽量完成12000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