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鱼跃龙门 作者:时空错乱

    分卷阅读64

    ,按照初试的名字排队,每十名一行。整个排队的过程中都是静悄悄的,大家都不敢高声的喧哗,也不敢不听指挥,瞬间就变换了队形。

    随后,门口的司礼太监用自己的公鸭嗓门喊道:“各位新科进士们入太和殿!”每个字之间的尾音都拖得长长的,整个大殿之上都回荡着他的声音。

    然后,众人们齐刷刷地迈步进入,从桌子的过道之中走入大殿,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然后站定。

    “恭请皇上入朝!跪!”

    新科进士们口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恭敬地俯身跪倒磕头,声音整齐划一,就好像排练过千百遍一般。

    皇上朗声说道:“众爱卿平身,赐座!”

    随后,各位进士们齐声谢恩,在自己对应的凳子上做好,眼睛盯着面前案几上的纸笔,不敢抬头直视天颜。

    历来的殿试都是皇上出题的,皇上见到大家坐定之后也不说别的,免得影响大家的考试,只是说道:“朕近日尝读古人之文,对唐朝韩愈韩大家《师说》中的一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感触颇深,就以此为题,大家各抒己见吧。时间不定,只要在今晚宵禁之前写完就可以,大家可以慢慢写,好好地写,如果天暗了朕自会给大家掌灯。”

    众进士们都齐声应诺,然后开始集中精神答题了。

    这次殿试,不同于以前的各次考试,大家没有一个封闭的号间可以单独相处,压力也特别大。在号间里面,你可以想睡就睡,想打草稿就打草稿,想闭门沉思就闭目沉思,不会被别人影响。

    但是殿试不同,你一眼望过去,全都是奋笔疾书的人,说不定你才开了个头,就有那种“快手”已经写完交卷了,心情能不受影响吗?再说了,你考试的时候出了旁边盯着你的太监以外,还有随时在四周游荡着的皇帝呢!要是皇帝停下来看你写作,你是停笔还是不停?脑子还会转么?

    所以,在殿试里面第一排是最好的位置,你前面没有人,最多只会分心看看左右的人,看不见别人的进度,自己其实会安心好多,即便你身后的人全都交卷了,你也看不见啊!眼不见心不烦么!

    但是如果你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坐在你前面的人一个一个交卷了,留着空空的一片位置,你在答题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说不定在这样的压力下思路全被别人打乱,或者是滴汗、手抖写错等等各种小状况不断,极为影响考试。

    所以说,这样的考试考得不止是学识,还有你的心理素质,极为考验一个人。

    李鸿过不管别人怎么做,立即闭眼沉思,他要将思路完全想清楚再下笔,一开始的这个时候其实是理清思路最好的时候,如果你全篇的思路有了,之后即便着急、脑子发热,对文章也是小修小改而已,不会影响全篇的质量,但是如果慌忙下笔,后面的思路没有理清可就糟糕了,你怎么自圆其说都是个问题,还怎么敢奢望能得高分呢?

    韩愈的《师说》之中提出的观点很好,说明老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是是“传道授业解惑”。且其开创性地提出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观点,让大家不耻下问,在当时颇有进步意义,抨击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文末还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可是,作为考题,这一题要怎么答呢?皇上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说李鸿过上辈子念书考试只会死读书,那么他这一世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从多年的为官之道里面学会了一样东西——揣摩上意。

    任何观点、学说的提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其目的的。为什么皇上会出这个题,他想要什么答案,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如果能搔中他内心之中的痒处,那么自己的名次肯定低不了,毕竟殿试的排名是皇上亲自定的,而且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排上一个好名次,你在皇帝心中也会是挂了号的,因为所有的文章皇帝都要过目!

    皇上今次殿试出这个题目,深意何在呢?回想了一下上一世之中皇帝日后施行的政策和各种改革,李鸿过猛然明白过来了——皇上这是想要打压党争了!

    皇上一直都很反感现有的拜师制度,很多人会根据种种原因拜一个大官为师,然后就和他串成了一条线,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攻守同盟,还美名曰“尊师重道”。

    但是皇帝痛恨这种拉帮结派的“小圈子”行为,认为他们这是在结党,因此后来经过长期的斗争禁止了这样的拜师行为,并且通过大秦律法命令规定每个学子只能拜在学堂中教过自己的夫子为师。以此来杜绝抱团的现象。

    原来,皇帝辅一登基就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了,那么,这次殿试应该就是一个先行的信号。或许也是为了回应初试之中沈宗青沈宰相提出的“民贵君轻”的这一观点,是与沈宗青过的一招。

    想通此节之后,文章的思路也就出来了,李鸿过立即奋笔疾书,在白纸上打草稿。

    首先在文中肯定了一下韩愈韩大家此学说的正确性,提出老师并不仅仅是要教人书本的知识,而是还要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他的观点也不完全对,的确,我们可以有一字之师、一日之师,向不同的人求教,甚至要不耻下问。但是,师生关系是一种纯洁的关系,主要是学习各种知识的,而不是借此形成一个小圈子。特别是联系我朝现状,很多人都会拜根本没有教过自己一天的某大官为师,探讨的也不是学问,而是形成了一个攻守同盟,甚至有党争的端倪!日后应当对此进行限制,让师生间的关系继续回复以前,还原到那种纯洁的关系中,让师者就“传道授业解惑”,而不经营别的,不变成政治投机。

    草稿写完之后,李鸿过长吁一口气,然后开始小心谨慎地用笔将自己的文章誊写在试卷上,心无旁骛,也不知道新帝就在他身后看着他。

    他不知道,新帝的眼睛很亮,早就在他的稿纸上看全了他的文章,心中惊叹不已,没有想到这个十五岁的小进士给了自己这么大的震撼,完全都说到自己的心坎里了!

    因为先帝驾崩耽误了去年最后一科的进士考试,所以新帝上位之后就想给广大学子一些补偿,不让大家失望,因此加开了恩科。

    本来的想法只

    分卷阅读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