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五大处

      征询过凌寒的意见之后,没过几天关于阴察司的官碟就发下去了。
    阴察司在官方层面,算是正式成立了。
    幽都山地宫也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阴察司的衙门,军器司也从天都城的内城北大街整个儿给迁了过来。
    毕竟地宫里地方儿大,放下一个军器司绰绰有余。
    至于以前的那些朝廷眼线、江湖势力,在阴察司成立的当天全都很懂事儿的从地宫里消失了。
    其实自打上次地宫事变之后,大部分势力就已经离开了。
    留下的是诸如皇宫和军方的势力,还有一些不甘心的江湖势力留在地宫之中的暗线,大多隐于暗中,凌寒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看不见。
    这种事儿,你想完全杜绝那是不可能的。
    但阴察司成立的消息一传出来,这些势力撤得如此干脆倒是出乎凌寒的意料之外。
    但后来一想,也很正常。
    以前的往生院,虽然也有自己的势力,但毕竟是礼部下属的办事机构。
    现在的阴察司,那是皇权特许,地位可比五寺六部高太多太多了,留这里给人添堵那不找死吗?
    暗线肯定还会有,但都会转入地下。
    而且会隐藏得很深很深。
    .
    阴察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凌寒就已经理清了自己的基本脉络,把一个阴察司的基本雏形给搭起来了。
    按照开平帝给的定位,凌寒把阴察司分成了五个部门。
    合称五大处。
    一处是情报处,负责情报收集,舆论掌控。
    负责情报处的,自然就是那位大盛的情报之王,中极殿的大学士孔文新,不过凌寒从开平帝那里将他要过来之后,中极殿大学士的官位也就相应取消了。
    孔文新的官阶,从正五品升了一级,成了正四品。
    而从此之后,开平帝和方平垚的视线也从孔文新身上挪开了。
    相应阴察司监察百官的职责,孔文新任职情报处也算是人尽其才,只是这人没能抓到自己手里,这让开平帝和方平垚有些唏嘘。
    二处是行动处,负责突击抓人,侦缉审讯。
    负责行动处最合适的任选,自然就是中二少年何澹了。
    这货性格嫉恶如仇,平素又是个闲不住的家伙,给他这个活儿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怕他冲动惹事,也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凌寒还贴心地把关沧海派过去给他当副手。
    当然,何澹并不知道关沧海其实早已死了。
    现在的关沧海,不过是凌寒的一个分身。
    三处是军器处,负责武器研制,后勤补给。
    军器处就是原先的军器司,负责人也即以前军器司的司案,名为罗文杰。
    这人凌寒打过几次交道,很典型的科学疯子,痴迷炼金术,有非常严重的社恐,但你要和他聊发明创造,这货能口若悬河跟你聊上三天三夜不带休息的。
    军器司司案是从四品,过来阴察司负责军器处之后升为了正四品,算是升了半级。
    不过这货压根不在乎,他唯一在乎的就是:“我的工作间在哪儿?”
    凌寒把地宫里原先老太监李林率领的那帮禁军住的那一层给他清理了出来,军器司原班人马带着各种瓶瓶罐罐,叮哩桄榔地搬了进去。
    四处是往生处,也就是原来的往生院,负责死者往生,缝尸画尸之类原有的阴间生意。
    这是凌寒的根本,虽然画尸所得的魂力现在还到不了自己身上,但凌寒很确信那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而且现在天机楼是凌寒一个很重要的法宝。
    没有大盛所有的画尸人画尸所得的魂力支撑,天机楼很快就不成了。
    四处的负责人,凌寒找了林婕诗负责。
    如果是皇帝找她,林婕诗肯定理都不带搭理的。
    但凌寒说话,林婕诗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毕竟自己男人。
    往生处出来以前往生院的职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往生院里留下来的这帮小道士,可都是战力超绝的炼炁士啊!
    而且一个个身怀绝技,不是会缝尸,就是会扎纸人,还有招魂、赶尸、看风水的,林林总总算起来也差不多能有上千人。
    当时击退北蛮的时候,往生院里的小道士们倾巢出动给那些蛮族吓得魂飞胆丧。
    现在玄心死了,能够压制他们的,也只有林婕诗了。
    何澹不行,服不了众。
    五处是行政处,负责资料归档,人员调配。
    毕竟是一个几千人的大机构,光靠凌寒一个人脑子记肯定是不行的,得有一个团队将各种档案资料、人员名册等都给管起来。
    一些必要的政策、制度等也得健全起来。
    凌寒手头儿上没有合适的人,就找开平帝要了个人。
    此人名叫贺澜,以前在保康县衙中凌寒见过这个人,话不多但思路很敏捷,心思细腻,做事也很踏实。
    其实如果凌寒想要自己找人,也并不是找不到。
    之所以选择向开平帝要人,主要还是想向开平帝示好,表明自己心意。
    而且凌寒相信,就算不找他要人,他一样也会安插人手到自己这里来,包括方平垚也一样。
    其实说白了,凌寒就是想尽量减少大盛的内耗,把精力都用到解决问题上去。
    方平垚还好,主要还是开平帝。
    出生在帝王天家,从小耳濡目染学得都是这种帝王心术,你指望着他完全信任你?
    不可能的!
    .
    开平元年,腊月初八。
    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按照往年惯例,皇帝将在大年三十于皇城的瑞年殿大宴群臣,共贺新年,大盛九州各州府的封疆大吏也获准到天都城参加这次国宴。
    往回倒退几十上百年,大盛还算强盛的时候,每年这个时间点儿九州巡抚早就已经回到天都城了。
    谁都知道,国宴是一方面,更多的皇帝要接见这些封疆大吏,了解情况。
    说白了,就是述职。
    表现好,皇帝各种封赏不说,保不齐龙颜大悦直接给调天都城来,摇身一变就成了金銮殿里的京官儿。
    那个年代,州官再好比京官还是差了太远太远。
    但现在,不同了!
    早在天元帝他爹,昭阳帝开始,九州的封疆大吏们就都不愿意回京了。
    尤其是以江州和青州为代表的两个大州府。
    其他各州就算不愿回来至少还会回一封“政务繁忙”的请罪折子,然后派自己的心腹亲随亦或是副手过来充充样子。
    而江州、青州两个州府,则干脆连折子都没有,人也不派,直接装死。
    没办法!
    谁叫人家有人有钱又有粮呢?
    .
    御书房。
    开平帝将自己裹在厚厚的毯子里,守着个烧得正旺的炭火炉子,一边烤火,一边向守在旁边的贺澜问道:“定国公先去了哪里?”
    贺澜躬身递上一个册子,轻声回道:“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