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谋定而动

      一本小说,按照大纲往后写,人物什么时候出场,做什么事,作者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控制一个文明却不像写小说,文明的不可控性比小说要大多了。
    文明有成千上万的人组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能为文明带来不确定性。
    谁能想到,齐国会出一个稷子?
    谁又能想到,稷子的一生会写下《北海游》?
    谁又又能想到,曾经稷子的死敌,居然会掌管稷下学派。
    程深给文明这列火车,铺设了预定的铁轨,一连串的巧合下,文明火车开始脱离铁轨,并且隐隐间有着向“列车长”程深撞过来的迹象——
    稷子写下《北海游》,捏造出一个名为“神仙”的人物。
    晨子深信《北海游》是真的,然后对照着《北海游》来研究《山海经》。
    程深看来,这事本身就特么离谱!
    兄弟,《北海游》就是从《山海经》里借鉴过来的,宁搁这原地tp呢?我证明我自己?
    然后,更让程深觉得离谱的是,晨子通过“神仙”和黄帝、大禹的联系,居然推导出了“神仙”是幕后主使的结论,硬生生的编出了一个不存在的幕后“神仙”。
    他们用错误的开头、错误的推论、错误的方向……推导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有“神仙”在幕后影响着文明发展。
    矛头直指真正的幕后主使——程深。
    淦!
    不过,在短暂的觉得离谱后,程深很快平静了下来。
    其实说白了,这一切也在程深的预料之中。他闲了那么多年,早就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给考虑了一遍,比这更扯的情况他都有所应对。
    甚至,这次意外本身,也是程深计划的一部分。在他和晨子对视的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已经把晨子安排的明明白白。
    杀死一个晨子,对程深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论是靠着大鹏,还是程深的不死之躯,他都能轻松的杀死晨子,毁灭稷下学派都不是难事。
    不过这样做的话,治标不治本!
    即使晨子死了,稷下学派毁灭了,但是晨子的思想还在,各大战国的人都受其影响,认为有“神仙”在幕后操控。
    要是在这个时候,再大张旗鼓的杀了晨子、毁了稷下学派,各大战国的人知道此事,岂不是更加相信,晨子说的是对的,“神仙”怕被发现,所以才杀人灭口。
    老谋深算的程深自然不会如此鲁莽,为此,他的脑海中已经完成了布局。
    晨子必须得死,稷下学派要被毁灭,这一切的根源《北海游》也得从世界上消失。
    除此之外,他还要改变战国几千万人的思想,让他们不再相信有“神仙”在幕后存在。
    不仅如此,程深还要让这一切显得顺其自然,当时的人、后来的人、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看不出半分幕后操控的痕迹。
    不让任何人起疑,不露任何破绽,没有半分操控的痕迹,如何做到这几点?
    幕后黑手程深已经谋定而动。
    ……
    此时的齐国,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被程深盯上了。
    这几个月的齐国王宫,迎来了十几年来最为忙碌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齐王即将迎来六十寿宴。
    在这个生产力不高的时代,能活到六十岁,是一件很难得的喜事。寻常百姓尚且要宴席庆祝,更何况齐王了。
    距离齐王的六十寿宴,还有半年的时间,齐国上下都在为此忙碌准备。
    对于齐王来说,即将到来的六十大寿,除了大排筵宴、彰显齐国强盛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各大战国准备对秦国出手了!
    八大战国,齐楚燕赵韩魏秦,外加一个承国。
    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都是齐国最强,楚燕赵韩魏承次之,秦国国力最弱。时间一久,各大战国都习惯了这样的局势。
    几十年来,各大战国割据,互相间吞并不了对方,便很少动刀兵,默默等待机会。和平时间一久,战国的王公贵族,歌舞升平,逐渐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举个例子的话,这就像是一个班级,班级里的八个学生,你也摸鱼,我也摸鱼,大家一起摸鱼。
    可是十年前,秦国新君主继位,他,不摸鱼了!
    秦国新君主是强国之君,不喜歌舞声乐,一心追求强国之路。
    新君主继位的十年来,秦国在天下广招学派,只要是对强国有帮助的学派,秦国都开出了丰厚的条件。
    这下倒好,本来大家说好一起摸鱼,现在突然出现了个奋斗逼,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也差不多。
    秦国这个“奋斗逼”一出现,各大战国坐不住了。
    现在秦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承国,摆脱了倒数第一的位置,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再过几十年,秦国有成为天下霸主的潜力,各大战国将会迎来一场大洗牌。
    以齐国为首的几大战国一寻思,这可不行啊,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怎么能让秦国崛起分他们的蛋糕呢?说不准谁还会被灭国,这不行,这不行。
    秦国不合群,秦国有潜力、有危胁,必须得扼杀在萌芽之中。
    别看齐王追求长生,他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上一个把齐王当傻子忽悠的稷子已经死了。
    哦,稷子的死好像和齐王没关系,稷子到死还把齐王骗得团团转。那没事了,当我没说。这里的水很深,稷子把握住了。
    反正吧,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齐王不是傻子,起码到现在,他的智商还在合格线上。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秦国要崛起,齐王自然也看的清清楚楚。
    于是,齐王自然而然地,动起了消灭秦国的念头。
    仅靠着齐国一国,做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其他六个战国,共七个战国联军,共同瓜分秦国。
    对于齐王的念头,六大战国一拍即合,早在一年之前,这七个战国便互相派遣使者,商讨具体的方案。
    时至今日,七大战国达成一致,各国的军队正在集结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一个适合开战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