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荀彧 皇甫嵩

      第148章 荀彧 皇甫嵩
    “报!”
    “城外西南地区发现大量敌军行踪!”
    “报!”
    “敌军已停止行军,开始安营扎寨!”
    “报!”
    “我方与敌军斥候接触,互有伤亡!”
    “报!”
    “……”
    时间慢慢过去,不断有斥候探报传来消息,鄄城外西南边地区皇甫嵩、牛辅等人已开始安营扎寨起来。
    一般而言,在敌方立足维稳时,出军攻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鄄城中可用的士卒太少了。
    不要说鄄城。
    因为曹操攻打徐州的缘故,在兖州内部其他城池中也只留了少量的守备军卒,其余之人皆被曹操带去了徐州。
    荀彧居于鄄城之中,在最初得到消息后便开始进行战场动员。
    战争中的奖惩制度已经非常完善,这个到不用荀彧去操心。
    他主要要做的事情是与城内仕绅联系,同时还要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提前解决掉,筹备守城所需物资也需要准备。
    当然,征募民壮自然也必不可少。
    说到据城而守,主要是依靠城墙的优势给敌人给予最大的杀伤,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双方优劣慢慢将发生转变。
    正因为有地利的优势在,才会出现数千人抵住数万人攻打的情况,有一精通守城之人在城中组织,通常可以给敌军带来数倍甚至十数倍的损失。
    这其中除了守城所用礌石、滚木、火油等等一些必备的物资外,人员调配也非常关键。
    一般而言,守城之时不全是由士卒进行守卫,而是经过训练的士卒掺杂着大量从普通百姓中挑选出来的民壮。
    这些普通民壮初入战场时自然是战战兢兢,但有经过训练的士卒在一旁帮衬着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而唯一让人诟病的则是民壮的伤亡会异常的高。
    这些民壮就是名副其实的“炮灰。”
    这些“炮灰”在战争中有幸存活下来的话,那将转变成为优质的兵源。
    或威胁、或逼迫、或利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被征募而来的民壮会在必要时踏上城墙,在军官的命令下对攻城的敌人发起攻击。
    至于他们的死活,可能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
    听天由命。
    若是运气好,那还算好。
    若是运气不好的,被流矢射中,轻则负伤,重则一命呜呼。
    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夕阳西下,天上的云层仿佛像是被血燃红了一般,其实这也就只是平常的景象而已,但因为战争的缘故总会让人浮想联翩。
    内城城墙墙角处此时正聚集着一群百姓,这些人看上去粗手粗脚,身上穿着短褐,其中有些人脚下踩着草鞋,还有大部分人则光着脚丫子。
    “你说这次俺们能打赢嘛。”
    “俺怎么知道。”“应该没问题吧。”
    小声的絮叨声从旁边响起,压抑的气氛让二人的声音更显低沉。
    “希望没问题吧。只是从来到这,俺就直哆嗦,感觉腿脚都不听使唤了。”
    “谁说不是呢。俺也一样。”
    “唉!”
    一声叹息过后,二人的对话结束了,人群在再无其他动向。
    远处值守的士卒大概是听到了二人的絮叨声,往这边瞟了一眼,不过见他们还算老实便也未说什么。
    “皇甫嵩。”
    “皇甫嵩身为汉室老臣竟帮扶起董卓了。”“呵。助纣为虐?”
    荀彧独自一人在府衙内处理公务,方才歇息一会,脑中不由泛出了关于皇甫嵩的想法。
    皇甫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恐怕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这样的人可是非常难对付的。
    “能否游说一番呢。”荀彧心中忽然泛出了这样的想法。
    “呵。”轻笑一声,荀彧摇了摇头,自己有些痴心妄想了。
    皇甫嵩。
    出身将门世家,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其破黄巾贼威震天下。
    一等一的忠臣义士啊。
    荀彧之所以觉得自己有些痴心妄想,那是因为皇甫嵩这样的忠臣自然是是忠君的。
    而现在大汉朝的皇帝如今正在长安城中。
    雍州。
    长安城。
    皇帝。
    董卓。
    皇甫嵩。
    皇甫嵩不是帮扶董卓,而是在帮扶皇帝,只不过如今的皇帝被董卓挟持了。
    要想让皇甫嵩投节反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忠君外,皇甫嵩自己的家族也是很大的原因。
    “不可能游说成功的。”荀彧轻叹一声,心中又确定了一番,紧接着只听其口中喃喃自语道,“对上这样的宿将可真是让人头痛。”
    荀彧揉了揉眉心,一时间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
    “离间?反间?”
    荀彧又打消了想法,董卓既然敢派皇甫嵩前来,那肯定是因为已经把皇甫嵩拿捏的死死的了。
    “恐怕这也是无用功啊。”
    荀彧站了起来,活动活动了筋骨,长舒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明面上见真章了!”
    ……
    鄄城外,与正在安排守城事宜的荀彧的忙碌不尽相同,皇甫嵩此时也颇为忙碌,只不过他正在准备攻城事宜。
    中军大帐内,皇甫嵩端坐于上座,其下乃是牛辅、李傕、郭汜一干将校。
    “今日我等安营扎寨,夜间还要防备曹操一方之人的偷袭。”
    “夜间防备之事便交于牛将军去办了。”皇甫嵩对这下首的牛辅吩咐道。
    “喏。”
    “末将领令!”牛辅起身行礼应了一声。
    交代完牛辅,皇甫嵩转而对李傕、郭汜二人吩咐道:“李将军、郭将军,我等从东郡带来的攻城器具恐怕不够。”
    “还需二位将军安排下去让麾下人马砍伐树木,制作冲车、云梯等物。”
    李傕、郭汜齐声应道:“末将领令!”
    待吩咐完牛辅、李傕、郭汜三人,皇甫嵩将眼光移向了帐内另外一人。
    这人正是之前和陈宫一起叛变曹操的张邈,陈宫随着吕布前去阻击曹操,而张邈则随着皇甫嵩来到鄄城。
    “张将军,敢问在这鄄城之中,张将军可能找到人作为内应?”
    “若是有人作为内应,吾等攻城可就方便多了。”
    皇甫此言一出,帐内其他人纷纷将眼光移到了张邈身上。
    攻城之时如果有内应帮助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张邈闻言沉思片刻,随后摇了摇头,“如今主持鄄城之人乃是荀彧,其得到吾等前来的消息后恐怕已将鄄城内部整治了一番。”
    “内应的话,希望不大,就算有内应也怕有埋伏在其中。”
    听了张邈的话,皇甫嵩也没感觉失望,毕竟如今守城的这个年轻人名头非常大,想必能力也不会差。
    “如此这般,那就只能正面战场决胜负了。”
    皇甫嵩心中不由这样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