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如愿以偿

      第136章 如愿以偿
    自群雄讨董之后,虽说将董卓赶出司隶洛阳地区,但因群雄各怀心思随之也分崩离析。
    除了董卓势力外,总体算来其余势力又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大阵营。
    若是划分阵营,那就是以袁绍为首,袁绍、曹操组成的袁、曹联盟。
    而另外一方则是以袁术为首、袁术、陶谦、公孙瓒组织的袁、公孙、陶谦联盟。
    袁家内部任由袁绍、袁术二人分离,既看出了袁绍、袁术二人之间的不和。
    又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看出袁家的的确确实力非同一般,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影响着整个大汉朝的格局。
    至于袁绍、袁术之间的不和。
    究竟是真的不和,还是袁家内部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家族内部演了一场大戏,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外人也无从得知。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袁绍、袁术两兄弟的确是在你争我夺。
    在这两大阵营外,剩下的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这两位汉室宗亲的态度却有些值得玩味。
    益州地处偏远,刘焉又是汉室宗亲,颇具手腕;据说刘焉有割地称王的想法,也无人顾及于他。
    而刘表,恐怕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想,大概他只是想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继续延续汉家刘氏的影响力。
    毕竟有这两位汉室宗亲在,让其余的人都知道,如今大汉朝虽说摇摇欲坠,但还是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这两家独立于所有势力之外,既不属于董卓一方,也不属于袁绍一方,也不属于袁术一方。
    但若是有需要,他们也可能成为董卓、袁绍、袁术任何一方的盟友,算是中立人士。
    若是你当面问他们,你们究竟站什么队。
    恐怕刘焉、刘表二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
    我们都站在大汉朝这边。
    ……
    袁绍、曹操的阵营如今到还相对安定,毕竟袁绍如今无论是声望还是兵马均比曹操要略高一筹。
    但袁术一方则有些不同了,原本袁术身为袁家嫡子,应该拥有袁家大部分的政治资源。
    奈何这些丰厚的政治资源被袁绍分走了一大部分,再加上幽州的公孙瓒的确非比寻常。
    在公孙瓒一番犀利的操作后,无论是声望,还是军马都已经和袁术不遑多让,甚至说还要高出袁术一头。
    这样一来,公孙瓒的野心自然急剧膨胀,自己有能力了,谁愿意去当小弟?
    正因此袁术、公孙瓒、陶谦这一联盟内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袁术自然认为自己是老大。
    但公孙瓒的实力却已经压根袁术一头,乃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自己不但坐拥幽州之地,青州刺史乃是公孙瓒任命,袁术被曹操打的灰头土脸,只得往扬州地区发展。
    而陶谦……
    陶谦的徐州虽经营的不错,但战斗力着实有些低了。
    如今陶谦派人往田楷处求援,这已经不只是影响田楷自身声望的事情,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陶谦认可了公孙瓒老大的地位啊。
    要不然陶谦不就去找袁术了?
    况且袁术才被曹操杀败,就算想找袁术帮忙,袁术此时恐怕也力有不殆。
    从政治角度来讲,田楷是十分乐意去帮助陶谦的,但手下没有什么拿的出的人物。
    像陶谦之所以被曹操打的狗血淋头,还不是因为手下的人不济事?
    田楷身为青州刺史,自然知道刘备的能耐,刘备这个人从黄巾起义开始大大小小的战事经历了不少。
    也算是一个人物了。
    正因此田楷才试探了刘备一番,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想法,若是刘备愿意,让刘备领军去救援陶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田楷听了刘备的回答后,沉吟片刻,像是在斟酌什么。
    此时的田楷心中已经有了出兵救陶谦的想法,不过身为上位者自然要拿捏一番架子。
    “玄德言之有理,吾也有此想法,只是如今青州经黄巾之乱后元气大伤,若是贸然出兵恐有不妥。”
    刘备闻言,心中一喜,田楷说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若是贸然出兵,恐有不妥。”
    那意思其实就很明确了,救援陶谦不是不行,只是要谨慎。
    这机会自己怎么能让它擦肩而过。
    刘备果断应声行礼道:“禀刺史,备虽不才,愿领精兵数千前去救援徐州。”
    田楷挑了挑眉头,“玄德愿往?”
    刘备点了点头,“陶恭祖仁者也,备心慕已久矣,只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如今正值其有难,刘某岂会不愿。”
    田楷哈哈一笑,“玄德果然仁义非凡,既如此那玄德便随吾点齐兵马,前往徐州救援。”
    刘备闻言心中一怔,他本以为田楷会命其单独领军前往,没想到田楷自己也要去?
    不过随即刘备想明白其中关卡,陶谦派人来求援,若是田楷不去,那岂不是说明田楷不重视?
    虽说不是自己单独领军,可能会受到制约,但能够离开青州之地对刘备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毕竟刘备早就想逃离公孙瓒、袁绍这个大漩涡。
    “这次算是如愿以偿矣!”刘备心中欣喜,面色却没露出什么。
    ……
    徐州
    “父亲!大喜啊!”
    自从上次陶谦吐血之后,精神愈加萎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郯城还未被曹操攻下来。
    看样子虽然曹操的屠城打击了一批人的信心,但也让城中守城之人更加同仇敌忾。
    这一日,陶谦之子陶商忽然寻到父亲,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笑容,口中直呼:“大喜。”
    陶谦见儿子如此孟浪,皱了皱眉头,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慌慌张张的。
    不过听到儿子口中喊的“大喜”,陶谦还是暗下了训斥孩儿一番的想法,轻声道:“何喜之有?”
    陶商呵呵一笑,连忙回道:“父亲,曹操退兵了!”
    陶谦闻言,心中也是一喜,不过面上却没露出什么,只是询问道:“曹操退兵了?”“可是青州的兵马已到?”
    陶商摇了摇头,“这个孩儿不知,只知曹操大军已退,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传来具体消息。”
    陶谦皱了皱眉头,曹操怎么会无缘无故的退兵?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猫腻不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