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茶值千金,风议无价

      第31章 茶值千金,风议无价
    董卓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用来掩盖自己的尴尬。
    不过他脸皮也厚,放下茶盏接着继续说道:“其次,便是冲泡茶叶所用之水。”
    “水为茶之母。”
    “其水取山水为上,山间泉水自带甘甜,是为最佳选择。”
    蔡邕父女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到不难,大家都懂。
    这时只听董卓继续说道:“再次便是所用器皿。”
    说道这里,董卓又顿了顿,因为董卓听说过用紫砂壶泡茶比较好。
    但问题是汉朝没有紫砂壶啊!
    汉朝喝酒、喝水的工具大部分是木质的!
    金银器皿也相对较少。
    他喵的!
    难道自己还要做个紫砂壶出来?
    而且喝茶煮水好像也非常讲究,用不同材质的壶煮出来的水泡茶好像口感也不一样。
    鬼知道那些会喝茶,懂茶的人怎么分辨其中的区别,最少目前而言董卓不懂!
    董卓发现蔡邕、蔡文姬眼神依然看着自己,值得硬着头皮道:“煮水、泡茶所用的器皿都有讲究。”
    “董某只知煮水的话,铜壶、银壶都还可以。”
    “泡茶用的器皿,以紫砂所做的壶最佳。”
    “具体结果还是需要多尝试尝试,试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蔡邕:……
    蔡文姬:……
    不过董卓也算是给他们点明了方向,有方向慢慢试就可以了。
    董卓此时已经完全破罐子破摔了,直接开口道:“泡出茶的口感如何与泡茶之人的手法有关。”
    “具体什么个流程,董某也不知,司徒可以研究一番。”
    “而后便是喝茶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清茶是个新玩意,一切都还要慢慢尝试。”
    蔡邕闻言,笑道:“相国所言,邕明白了。”
    “若是这样的话,吃这清茶与抚琴倒是有相通之处。”
    董卓连连点头,应道:“对对。”
    “是这个理儿。”
    “就和伯喈平日里弹琴差不多,反正是个高雅之事。”
    “二三好友一起饮茶、听曲,岂不快哉?”
    蔡邕踟蹰道:“只不过相国这茶,目前恐怕还拿不出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逐渐完善。”
    董卓摆了摆手,笑道:“此事毋庸担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想要完善不是难事,这事好办,无非多花些时日而已。”
    言罢,董卓接着询问道:“伯喈,董某想问问,若是有这茶中精品,在士大夫眼中可能备受青睐?”
    蔡邕思索片刻,回道:“若是相国能制出好茶,这清茶定然千金难求!”
    “千金!?”
    董卓口中喃喃道,“比董某想象中还要贵重啊。”
    蔡邕听了董卓的话,笑道:“那是自然。”
    “这清茶原始、自然、虽有苦涩之味但也别具一格。”
    “若是与茶汤相比,远胜茶汤一筹,只是现在还不宜推广开来。”
    “相国是准备用这清茶来结交朝臣吧?”蔡邕望向董卓,看样子已经明白了他的想法。
    董卓点了点头,自己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请他喝茶。
    “朝堂之上大多数人认为董某粗鄙不堪,他们乃是高洁之人,董某在他们眼中自然就是污泥了。”
    董卓扯了扯嘴角,无奈道:“有了这清茶,届时还要仰仗伯喈之名,帮董某宣扬一二。”
    “能够赚些钱财倒是其次。”
    “若能与朝内官员缓和关系,董某也求之不得。”
    “当然了,此事治标不治本,不过水滴石穿,可以慢慢来嘛。”
    董卓身为相国,主动提及与朝臣缓和关系,想着弄出清茶来“讨好”士族阶层,这让蔡邕心中一阵欣喜。
    群臣一心,才能政令畅通,治下百姓才能更加受益。
    这只能算是小恩小惠,但的确如董卓所言,任何事情可以慢慢来改变,到最后总能扭转一二。
    若想和朝臣相处融洽,除了利益方面的纠葛之外,融入他们的圈子之内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这清茶算是一个敲门砖。
    抛砖引玉。
    在蔡邕眼中,董卓弄出“清茶”已经算是主动“讨好”士大夫阶层了。
    若是董卓知道他的想法,心中还不知会怎么想。
    什么叫讨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韩信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弄个清茶出来怎么就能成讨好了!
    但在蔡邕眼中,董卓的这个行为,完全就是讨好了。
    不过董卓也没办法,朝堂上的群臣能打,能杀。
    但若是把他们全部干掉,那地盘谁来帮忙管理?
    想想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自己的嫡系人马大多是武将出身。
    让他们去帮忙治理百姓,那岂不是要糟!
    没办法,成年人不问好坏,只看得失,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董卓自然会去做。
    蔡邕沉思片刻,对董卓说道:“相国的意思,邕已明白。”
    “只要相国能将此清茶品质提高,邕能保证,其必能受他人所喜。”
    董卓笑道:“那一切就仰仗伯喈了!”
    一番交谈之后,主客尽欢,董卓将剩下的粗茶留在了蔡邕府内,带着吕布又回到了相国府。
    送走了董卓,蔡文姬准备在家中待上些时日,陪陪老父亲,便没有随同董卓回府。
    蔡邕将董卓带来的粗茶拿起少许放在掌心,轻轻嗅了嗅,“有点意思。”
    “琰儿。”
    蔡文姬应声道:“父亲有何事?”
    “嘿。”
    “命人重泡两盏,我父女二人在尝尝这其中滋味。”
    蔡琰想起方才父亲一口气将茶叶全部吃进肚中的情景,掩嘴直笑。
    蔡邕眼睛一瞪,佯怒道:“还不快去。”
    “是,是。”
    蔡琰脸上笑容更甚,不过却没多说什么,往内厅吩咐侍女去了。
    只不过这一次,如何泡制,自然要讲究一番。
    蔡邕独自一人坐于厅中,思绪飞扬。
    “如今士孙瑞掌刑部,张济为司隶校尉,二人纠察不法。”
    “之后办学宫收纳士子,如今又制出清茶。”
    “董相国这是想要改变世评风议了。”
    “这是好事!”
    “待这清茶完善,老夫要大宴宾客了,这段时间学宫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先将这事情弄好。”
    “茶值千金,但这世评风议却是万金难求,希望董相国能从一而终吧。”
    “唉!”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