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73

      那些个出口现在去探明它显得很不理智,五人无论人手与工具都显得明显不足,只能等待真正住进来的时候再去探。或是堵或是守,到时候一定要看管好这些备用的出入口,杜绝安全上的漏洞。
    像这样的大厅对于容纳下两个部族聚居已经足够,没必要再深入,也没必然再继续冒险,毕竟这是史前时代,孙志新所带的东西也不是真正的专业探险设备。对于未知的地底洞穴来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步步危机,它就像一只安静趴伏的巨兽,谁能知道一但惊醒它后会发生什么?与其头脑发热的寻求更多,还不如知足常乐,把它当然大自然的恩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这个礼物,而不去贪婪的乞求更多。
    再次打亮手电筒照照前方,仍然黑弯弯曲曲黑黝黝的不知道通向哪里。五人商量了一下,都认为不能再冒险深处,只是探明这个大厅样的洞穴就可以。
    当下五人各持一堆火把分头行动,以入口和远端通向更幽深的出口为界线,尽量探明这个大厅。孙志新拿了十一支火把,任选了一个方向探查。就见五人渐行渐远,火把一个个的被点亮,然后分散到大厅的各处,将整个大厅的原貌一点一点的现出来。
    孙志新比起其它四人明显的做起探索工作来更细致,他任选的方向并不完全是任意而选,还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他的目标就是先头一路伴随而来的深沟,这玩意儿带来的安全隐患实在很大,谁能保证在光照程度严重不足的地洞里会不会有人失足掉进去?就那深度和底下的尖锐石头,无疑堪比坑底插满了尖刀的陷井,掉下去的话几乎毫无悬念的肯定死定了。不探明它在这个大厅里的存在情况,孙志新实在是不能安心。
    走到目标地点的时候孙志新不禁愕然,先头没用电筒照射,只用火把发出来的光芒他还没看看清,此时竟发现一进入口十来米的位置居然有一个天然的石桥。石桥约有两米宽,长度大约有六、七米,底下豁然出现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沟!
    它那深度,真的深得骇人,孙志新拿手电筒去照射,完全看不到底。狼眼手电筒的照射距离非常之远,一千米以外都能隐约看到它的光斑。而这条深沟,怕是远远深过了这个距离,照下去的结果是黑黝黝的一片,就像大地开裂开了一道大口子,所有的神秘全潜藏在那不可知的黑暗里。
    而那条一路伴着五人蜿蜒而来的深沟和这个相比,直接就变了小沟。小沟在这里断截,缺口地里形成一个细小的瀑布,只有小腿粗细的水流潺潺流下,无声无息的就被深沟吞了进去,除了细微的流水声,其它的响动完全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出去跟哥们儿喝酒。嘿嘿嘿!
    晚点儿,嗯,大约二更!
    66、洞穴 03
    深沟露出在地面的部份大约有近百米长,其余过后的部份又隐在一段与石桥高度平齐的石壁里,又不知道往里继续延伸得有多深。大自然真是奥妙无比!不过好处就是整条深沟划暴露在大厅中的长度不多,几十米左右,建起一段防护的话,还不至于有不心靠近而掉下去的危险。
    眼光从隐没深沟的石壁上收回来,孙志新捡起一块石头往深沟里扔,然后屏息静听。
    无反应。
    再扔。
    还是无反应。
    最后再抱了一块大石投下去后,孙志新果断的停止了这个想探明深度的试验。好吧,这就是一颗奇奇怪怪的星球,也或许是自己见识太少,不曾见过这样古怪的地理结构。现在他只祈祷那下面不会生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若不然这个玩笑就开得大了,没谁会喜欢突然冒出来的‘惊喜’。
    不过连砸三颗石头下去,孙志新为了听到更大的响声,后两颗石头一颗比一颗大,第三颗差不多已经有半个磨盘大小,孙志新费了老大的劲才举起来往下投。这样的都没反应的话,要么底下就是没有活着的东西,要么就是它压根就懒得答理自己。
    很好,无论有没有,他就当是安全的。
    小心翼翼的踩上石桥,又在端部可以随时跳回去的位置乱蹦乱跳了一阵,以确定脚下的石桥到底结不结实。孙志新很谨慎,更怕死,要确定了才敢继续往前走。
    结果表明这个不知道怎么形成的石桥结实得让人瞠目结舌,无论孙志新怎么样在上面祸祸,它就是纹丝不动。除了它只有两米宽,两边无遮无拦的,底下又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它什么危险也没有……
    石桥对面是一个还算宽阔的平台,呈一个突出的卵圆叶子形状,整体看起来更像一个悬崖峭壁上突出来的石台。它的存在有些不合常理,但它确实突兀的出现在那里。而且整个平台地面很平整,就像经过加工的平整,地面上只有些不大的石块散乱的摆着,像是从顶上落掉下来的。
    孙志新沿着它走了一圈,发现了一个通向更深的地方的只容一人弯着身体可进的洞穴。用手电照了照,发现它弯弯曲曲的很深,孙志新就直接放弃冒除进去的想法,在平台上插起了一支火所,然后按原路返回。
    整座天然形成的石桥,石桥下的深沟,石桥对面的平台,还有平台最后的通路,都显得神秘莫测,孙志新抱着敬畏的心态果断放弃,不去沾染这些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存在。
    另外四人的探索好像很给力,也没遇到像孙志新遇到的这样解释不清的存在。四人一路走一路安装火把,一个半小时以后整个大厅的真面目不是很清晰的现出来。只见是一个纺缍形结构样空间,两头的通路都弯曲着,位置像一个正立的胃。它前后的距离大约有四百米,宽度大小不等,最宽处有二百狡米,窄的地方则有一百余米,铺满了从洞顶掉落的碎石。
    孙志新便去照了照头顶的洞顶,很欣慰的发现头顶的碎石几乎已经掉光,现出很平整的岩石结构,同时也显露出微潮而生有青苔。有青苔生长,说明洞顶形成的时间已经不短,平整的结构也表明它很稳定,如果不出现地震这种倒霉事件,应该不必担心塌方的危险,在这里居住上一个冬天的话,应该是不错的地方。特别是这里还有着造形奇妙的石台,又像桌又像床,睡在上面连潮气都低,实在不错。只需发动人力将整间大厅的乱石去除,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所在。
    看到这里时此行的目的差不多已经结速,孙志新这才真的有了探险的念头。
    年青人都爱冒险,特别是对地穴或是原始森林,都是充满着无尽未知的地带,谁不想去这种地方看看大自然的神奇。就以眼前这个洞穴而言,一路行进来的时候满眼的奇石异景,如果不是主要是目的是为了探明冬季的居所,整个路程就是一趟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奇迹之路。
    身处这样的环境,四周幽暗,安静无声,亮光过处到处都是奇幻的虚影憧憧,能让人生出无穷无尽的奥妙遐想。洞穴一向是神秘的,很危险,又很诱人,有没有传说的宝藏,有没有神秘的生物,总是引得人不停的去猜,更情难自控的想去证实。特别是自己先前发现的深沟与石桥石台,简直是神秘到了极点,若是在场的有位地质学者,只怕欢喜得连出洞都不肯。
    扭头回去看看,见那四人还在拿着火把四处仔细查看,孙志新便当真悠闲的拿着手电筒找奇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