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文道修行法!

      此刻。
    混沌。
    太清道场。
    道圣太上老子,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太上无为。
    面对孔丘证道造成的动静,他完全是无动于衷......
    彷佛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心中无法激起片刻的波澜。
    但......
    是否真的如此......
    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与此同时。
    文祖孔丘收敛起一身气息,向沈坚微微点头,算作见礼。
    旋即走下凡俗,向众弟子说:
    “吾今日成道,当离俗世!”
    “离开之前,为汝等讲道三月!”
    “汝等细听!”
    说罢,席地而坐。
    大地有感,一朵紫莲平地而起,将他托住。
    下一刻,文祖开讲道理。
    一声声宛若道音,一句句恰似雷鸣。
    无边人道气运长河显化,无数蕴藏道则和庞大法力的金花飘飘而下......
    ......
    沈坚听讲文道。
    也触类旁通,心生感悟。
    再加上文祖孔丘的特殊关照......
    他的境界突飞猛进。
    短短三个月,已经从大罗金仙中期一跃而成了巅峰大罗!
    如果不是他担心境界不稳,而刻意压制境界的话,这会子他已经突破大罗的极限,只待积攒法力斩尸证准圣道果了。
    同时,沈坚也对孔丘所立的文道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文道之境,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圣人——合道。
    其中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分别对应仙道成仙之前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四个境界。
    再往后:
    翰林对应人仙境。
    大学士又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境,分别对应人仙、地仙、天仙、玄仙四境。
    大儒分立德、立身、立言三境分别对应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三境。
    至于再往上......
    ——那就很清晰了。
    不过文道相对于仙道,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文道修行者,哪怕你成了立言大儒,可以硬刚大罗金仙,寿元也不过一二百载。
    除非是能修成半圣,达到圣魂不灭的境界,否则长生也只是一场梦.......
    到头来,黄土一搓,终是虚妄!
    而且,就算是修成半圣,也仅仅是圣魂不灭而已。
    肉身还是会受到寿元的限制......
    沈坚觉得,这文道法与遮天法很是相似......
    相对于仙道神道而言速成,可却摒弃了寿命......
    ——当然,如果行文道能修成文道圣人,那就没关系了。
    ——相当于混元圣人的文道圣人,不仅圣魂不灭,肉身也不朽!
    但......
    文道也有文道独有的好处。
    其修炼速度相对较快,其半圣成圣也比准圣证混元要容易太多。
    最主要的是,因为文道的特殊性。
    孔子之后的文道圣人类似于混元大罗金仙,是境界,是位格,而非果位。
    是由自身才气凝聚成道果!
    理论上,文道之下的文道圣人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如果仙道难成,或者突破困难的仙道大能,对自己有信心的话,完全可以转世来修一修文道!
    想到此处。
    沈坚顿时对孔丘肃然起敬。
    因为就算是老子,也不过是重整玄门,立下道教,本质上还是修仙问道。
    可孔子不一样。
    孔子这是独创文道修行法,为人族乃至众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如果不是文道前中期有寿元的限制......沈坚觉得,文道或许会取代仙道而成为世界的主流修行法!
    此时。
    孔子已结束讲道。
    其座下弟子三千,俱已有了大学士修为。
    之中七十二位贤人更是清一色的入了大儒之境!
    其中不乏已经走到了立言这一步,媲美太乙金仙的大儒!
    孔子起身,向众弟子说:
    “三月之期已到!”
    “吾当离去,望汝等谨记吾言,勤修学问,广修善德!”
    说罢,向沈坚看了一眼,旋即踏空而去。
    沈坚心领神会,当时架起仙光随上。
    ......
    至那云端。
    沈坚果看见孔子立在空中等待。
    乃打了一个稽首,问说:“子在此等我,可是有事叮嘱?”
    孔子向沈坚作了个揖,答说:“掌教,凡尘俗世,非久居之地......”
    “吾今生乃是人族贤士......”
    ”如今证道,欲效仿三皇陛下,要到火云洞中去居住......”
    “特与掌教说明,吾虽不复孔宣身,不住金鳖岛,一样是碧游宫人截教众!”
    “日后如有需要时,掌教可遣派人至火云洞,吾自相助。”
    孔子深知。
    不管是那紫霄宫中的鸿钧,还是六道轮回中与截教关系甚好的平心娘娘,或者是众圣,都不会看着如今的他在俗世间久久停留而不管不顾......
    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自己回到截教居住,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忌惮,并无实际意义......
    所以,他选择进入火云洞!
    一方面,规避风险,同时为后世的人族贤者们做个榜样。
    另一方面,也是为振兴人族,中兴人道,作出一份贡献!
    沈坚听说孔子之言,无有异议,微微一笑,言说:
    “子有大德,自去便是。”
    “我若逢有难处时,亦无有客气之说。”
    孔宣虽转世,可骨子里的那一份义气且无失。
    沈坚,岂有不放心?
    ......
    火云洞。
    伏羲圣皇有感,向其旁神农、轩辕说:
    “有人族大德来至,吾等当去亲迎。”
    此话一出。
    神农、轩辕二位齐称:“善!”
    乃起身随往。
    ——在这个时间点,伏羲这等说,他们又哪能不知道来者是什么人呢?
    三皇齐至洞外。
    见那天边紫气升腾,祥云滚滚,便知是文祖孔子已经来至。
    果然!
    下一刻,那紫气与祥云之间,有一个老者足踏虚空,缓缓行来......
    “人族伏羲(神农)(轩辕),恭迎文祖!”
    三皇俱是躬身微微一拜!
    虽说他们是人族先辈,坐人皇尊位,还共享一个天道圣位,享圣人殊荣,可......
    开创文道的文圣人,文祖孔子,难道当不得他们一拜么?
    ——三皇并不这么认为。
    虚空之上。
    孔子见三皇如此,忙降下来,向三皇回礼,道:
    “丘区区之身,怎当三位圣皇陛下如此!”
    “丘......诚惶恐!”
    此言一出。
    三皇俱是一笑。
    随后伏羲圣皇出言说:
    “先生乃我人族之大德,创文道而合之,贵为文祖,犹在圣人之上......”
    “如何就当不得我等一拜?”
    “倒是我等,让先生烦扰,实乃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