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红楼缘 作者:墨耳

    第四十二章

    像打架似的,一群人帮着林飞换了衣服,就有丫鬟过来请她们过去用饭。

    原本静谧得略显沉闷的大厅,她们一群人甫一进去,顿时就热闹起来。

    卢慧娴定睛一瞧,见林飞换了一身碧绿的琵琶对襟薄绸褂子,□同色开裆裤,笑骂道:“是不是又玩水了?”

    崔嘉怡道:“可不是?”笑着把方才外面的事说了一遍,当然,只说林飞的可爱之处,别的只字不提。

    老太太和卢太太赵太太听得喜欢得不得了,一时丫鬟们摆好饭,也是笑闹不断。

    吃罢饭,丫鬟们倒了茶来各人漱口,随即捧上几样瓜果。

    几个人略尝了一块,净了手,说了两句闲话,卢太太便说:“今儿过来,也是和老太太道个扰,来时说早些回去,早些回去,又住了五六天,今儿雨也停了,饭也吃了,也该回去了。我不在家里,家里也不知怎么样了。”

    老太太笑起来,又微微沉了脸,嗔道:“家里自有媳妇料理,还能翻了天不成?好容易来一回,该多住些日子才是,怎么就要走?”又问卢慧娴道:“你也不说留一留你妈?”

    卢太太忙说:“以前是隔得远,想见一面都难,于今都在京里,几步路就到了,哪一日想我们飞儿了,我就过来玩几日,只怕到时候老太太又嫌我来得太勤。”

    卢慧娴也说:“怎么没留?还不是妈放不下家里的孙子孙女,可见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里有哥哥侄儿侄女们亲。这才几日不见,就想得不得了,天天在我跟前念叨。”

    卢太太是哭笑不得,指点着卢慧娴向老太太说:“这孩子,都做娘的人了,还这样没规没矩,”说到这里,又转向卢慧娴,嗔道:“我就是这样教你的?”

    老太太笑指着卢慧娴,说道:“她的规矩和谁学的?亲家太太可别自打了嘴。”一语说得众人哄堂大笑。

    笑一时,又说:“我们家在京里也没什么亲戚,总算你们来了,以后常来常往,可别再说这些见外的话。”

    一行人话别,就有丫鬟进来回说:“崔府来人接崔姑娘回去。”

    老太太道:“怎么都赶在一天?”虽是这么说,其实老太太心里明白,崔嘉怡这么大的女孩儿,哪里好长时间住在别人家里。今日雨停天晴,崔家必定是要打发人来接的。

    崔嘉怡起身走到老太太身边,扯着老太太的衣袖,摇晃了两下,娇声道:“原说顽一日的,已经多留了一天,等过些时,我再来陪老太太。”

    老太太方又有了笑脸,道:“罢了,罢了,”又吩咐丫头道:“来的是谁?请过来说话。”

    崔嘉怡要回去换衣裳,黛玉和林珺均是舍不得她,便陪着她一起过去换衣裳。

    出了门,几个人都不说话,崔嘉怡便说:“来前池子里的莲蓬又长大了些儿,过些日子,怕就熟了。我瞧着,看哪一日天气凉爽,下帖子请你们家去顽。”

    林黛玉便笑道:“怡姐姐说话要算数,别等莲蓬熟了的时候,舍不得了便装憨,故意装忘了,教我们天天数着日子白等一场。”

    林珺应和道:“正是,我们可等着,你别想哄住我们,你家里可有我们的细作。”

    崔嘉怡笑得肚子疼,歪在画楼身上,连道也走不了。半响,方才好些,一手拉一个,道:“好妹妹,别的忘了也忘不了答应你们的事。”

    东西是一早就收拾好了的,崔嘉怡回来不过是换一身出门的衣裳,黛玉则是收拾要送给崔嘉怡的东西,林珺也打发丫鬟回去拿了两样针线过来。

    送崔嘉怡走后,黛玉和林珺在老太太处用了中饭方陪着说了会子话方才各自散去。

    黛玉回来歇了中觉,起来时宋妈妈已经过来了,正指点几个小丫头针线。

    “妈妈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早?”黛玉一边说一边扭头看了一眼西洋钟,便红了脸,呐呐不能言,却又瞪了红绡一眼,嗔道:“怎么不叫醒我?”

    宋妈妈笑道:“是我不让她们叫的,这几天天气凉爽,姑娘才能好生睡个觉。明儿起,只怕又一天天热起来了。”

    姚黄、绿翡和紫鸢各自搬了绣架和绷子出来,“姑娘,今儿是在这里还是出去?外面宽敞些,不过没这边凉快。”

    黛玉见她们在帘子外面不进来,其实是想她出去。若是在屋里的话,她们几个丫头自然要出来。不禁好笑,故意道:“搬进来罢,我也懒得出去。”

    紫鸢想不到黛玉竟然真留下来,愣了会子神,才进去讨好道:“姑娘,外面宽敞,开了窗户又通风,放上冰,保准和屋里一样凉快。”

    绿翡也走进来,捧了桌上的茶递给黛玉,道:“正好冰上一缸绿豆汁,回头累了歇息时正好配点心用。”

    宋嬷嬷毫不客气地狠狠点了绿翡的额头一下,笑骂道:“还不出去摆好?哪里来的这些话?”

    两人连忙看向黛玉,见黛玉并没有开口拒绝,也没有不悦的样子,连忙笑嘻嘻地答应着出去了。

    红绡捧着一个一尺长两寸宽的红木匣子从房里出来,笑道:“崔姑娘过来住了几日,姑娘也跟着学坏了。”

    黛玉歪着头看她,笑道:“我瞧着,倒是你们几个学坏了,都学会编排我的不是了。”

    红绡已走到帘子跟前,腾出一只手撩起珠帘,回首笑道:“奴婢们哪里敢编排姑娘的不是。”言罢,人已到了帘子外面。

    往日里都是你啊我的,这会子倒是奴婢二字都出来了,黛玉好笑。香橙上前扯起她,道:“姑娘也赶紧出去罢,上回大不是说要做一架屏风送人么,妈妈已经定了样子。”

    宋嬷嬷也跟着说:“姑娘也帮我瞧瞧,看怎么样?若是好,回头也好拿给大过目,早些定了稿子。”一行说着,一行便屈指算了算,又接着说:“这会子天热,也赶不了活计,却也能做些,等八月天凉快下来,也不用那么赶。”

    一行人一壁走,一壁说话,黛玉问:“六扇还是八扇?”

    宋嬷嬷笑道:“姨原说要八扇的,被大回了。”

    既是回了,那就是六扇。

    屋里几个人都笑起来,香橙道:“也怪嬷嬷活计做得太鲜亮,不然,姨也不至于总惦记着。”

    大厅正中间摆着绣架和撑子,北向是一张圈椅,南向是一张杌子。

    因不见红绡,香橙便问了一句,“方才还在,怎么一会子的功夫又不见了人影。”

    话音未落,便见红绡从角落里走出来,手上捧着一个葵花样式的小茶盘。

    黛玉便笑道:“也不知你长着这双眼睛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大个人站在哪里,你偏看不见。”

    红绡在罗汉床前放下盘子,听言,笑道:“她就是这个样子,人长大了,这脾是半点也没改。”说罢,又说:“早上青鸟炖了银耳汤,姑娘且尝尝,也吃两块点心垫一垫,再做针线罢。”姚黄另盛了一碗给宋嬷嬷。

    吃毕,黛玉便要花样子看,香橙忙拿过撑子上的一卷纸,一边走来,一边笑道:“姑娘瞧瞧,看嬷嬷的画工是不是又进了,我说了嬷嬷不信,姑娘说的嬷嬷肯定就信了。”

    黛玉也不用旁人,和香橙两个人就在矮几上展开画卷。六福皆是以石榴为主,或榴花初绽,或已败了结出柔嫩翠绿的果子,或已熟透,裂开的嘴儿里露出晶莹剔透的籽儿,再配以花鸟鱼虫,红花绿叶,端的是热闹至极。

    若说画家是用笔在作画,宋嬷嬷便是用针线作画,虽画追求真实,刻画太过,略显呆板,但并不妨碍,关键在于针法的利用。一一赏过,黛玉道:“妈妈真是谦虚了,我看娴姐姐必定喜欢,说不得,要留下自己用呢。”

    继长子许景之后,卢慧姗又生了长女许真,现如今又有了身孕。真姐儿乖巧可爱,再和自家淘气异常的儿子一比,卢慧娴羡慕不已。气恼林飞淘气时,便说拿他换真姐儿的话吓唬他。

    宋嬷嬷也笑了起来,谦虚道:“什么好的没见过,哪里就瞧得上我这个了。”又说:“姑娘若瞧着还看得过去,晚些我就拿去给大瞧瞧。”

    说笑一回,黛玉净了手,方才坐到撑子前,红绡和香橙亲手揭了上面的布,里面还罩了一层薄绸,二人揭开,便可见一副蝶恋花的绣稿,牡丹的叶子已绣好。

    红绡又把方才拿出来的盒子捧过来,就放在黛玉跟前的高几上,揭开盖子,里面俱是一模一样的线轴,只绣线颜色不同。

    宋嬷嬷上前来,拣了几色线出来,细细说那一色线绣哪里,劈几丝,用什么针法。

    黛玉听一句答应一句,那一面宋嬷嬷已熟练地剪线辟丝,穿针引线,然后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宋嬷嬷绣好一线,顺便又穿好一线,便递给黛玉。

    红绡等几个丫鬟也各自拿了针线活计出来做,宋嬷嬷盯着黛玉的童氏,也时不时指点几个丫鬟。

    屋里先时还静悄悄的,各自做着各自的活计,过了一刻钟,便开始说起话儿来。

    黛玉做了一会子,也没了方才的兴致,起身逛了一圈,看一看红绡做的海棠鲤鱼,或者是紫鸢的荷塘月色,再或者是赏玩一番林海送过来的君子兰。

    忽而想起一事来,便问红绡,道:“那副牡丹花的棋子儿你可记着给怡姐姐带回去了?”

    红绡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着黛玉,说:“哪里能忘了?崔姑娘看中的书房里的那副小屏,我也一并装好了交给了画楼。”

    “别忘了就好,”黛玉点了点头,说:“原说了特意为她寻的,我再留下,她定是要恼了我。”

    红绡说完,便有埋头做方才那片花瓣,听言,便说:“崔姑娘倒不是这样的人,若我们果真忘了,回头记起来了再送过去也是一样。”

    黛玉走到撑子前坐下,拿起针辨了辨,找着了方向下针,笑道:“倒也是,我也是白心了。”

    恰苏嬷嬷今儿在这里,听见这话,便说:“这怎么是白心?原是说好了的事儿,崔姑娘忘得,姑娘却不好忘了,这不是坏了姑娘和崔姑娘的情分。”

    香橙便冲黛玉吐了吐丁香小舌,黛玉瞪了她一眼,才忍着笑,应了个是。

    苏嬷嬷没瞧见,仍旧接着说:“红绡办事是个稳妥的,姑娘的东西在哪里,她都清楚,姑娘交代的事儿,也从未有错过一件或是落下一件半件的,但总还是个人,总有打盹的时候,姑娘提一提,也是应该的。”

    红绡忙谦虚了两句,黛玉则应了个是。

    第四十二章在线阅读

    第四十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