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百年地宫为伊开

      多勒和尚继续说道:“‘道’字这一横的下边是个‘自’,是告诉我们,得到‘一’要靠自己,把人生的路走好,所以最后完成这个‘道’字的是‘走之’。
    ‘走’,即是行,只有行,才能得到神仙和佛菩萨的加被和认证。”
    马腾道:“大和尚所解,甚有道理。然求佛成仙何其难也?”
    多勒说:“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于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
    悟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孟子也曾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
    不要抱着成佛、成仙之目的学佛修道,因为你一动此念,本身就与佛、道相背几万里了。
    欲学佛修道,先要修身、修心,所谓由表及里、表里如一。
    世人大多误解了“一本正经”与“道貌岸然”的深意。真正做到学佛学到“一本正经”、修道修到“道貌岸然”,着实不易也。
    一本正经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道貌岸然。
    学佛莫执迷于佛,心即是佛,心若执迷,则佛亦非佛;
    修道莫执迷于道,道不远人,心若不执,则条条是道。”
    马腾道:“大和尚真乃至人也!今后我当何以行之?还请大和尚指点一二。”
    多勒道:“信自己,仰圣贤!
    信自己,就是信自己的这颗心;仰圣贤,孔子、释尊、老子等儒释道一切圣贤人物皆为我所仰。
    所信之‘心’为何物?《金刚经》上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为什么是非心呢?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那么‘非心’是何物呢?
    老子《德道经》上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如来说的‘非心’,即可理解为老子说的‘无常心’。
    什么是无常心?《金刚经》上说‘应生无所住心’,这无所住心,即可理解为无常心,无常即是变化不居。
    通览整部《易经》,天、地、人三道的核心思想也无不是围绕这‘变化’之道展开。
    老子说‘以百姓心为心’,因为圣人体认到心之无常,起心动念完全是从众生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一己自私。
    所以,不论是信佛也好,信道也罢,抑或是信儒也可,目的都是为了藉由诸法巩固自己这颗心!”
    马腾认真聆听着多勒的开示。只听他又说道:“仰圣贤,就是以圣贤为榜样,以恭敬之心,聆听圣贤之言,践行圣贤所为,并籍圣贤之道而重塑人生信仰的过程。
    而这圣贤,并不单指某一教派的某一位人物。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凡人皆可依照自己所信的圣贤之言行去修行实证。
    信佛、信儒、信道并不矛盾!儒释道圣贤的学问只是让我们找回信心、巩固自信的一种途经、一种方法。
    法无定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修行的圣贤之法!”
    多勒最后说道:“将军是掌兵之人,又为地方司牧。今后若能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以圣贤之行为行,则天下幸矣!”
    马腾躬身而退。
    这正是:
    法门八万四千多,未曾开口对子说。
    稳住心地真性情,自会开花结硕果。
    次日上午,多勒引马腾等人到大殿参拜诸佛后,来到大殿后门,呈现眼前的,是一条直通佛塔的大道。
    多勒说:“这条大道全长一千二百三十步,宽一百零八步,是一条成佛之道,又称佛光大道,同时又是整个寺院的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
    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即为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亦为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十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
    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
    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
    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
    多勒说完,即头前领路,众人依次缓缓而行。
    此时,寺内鸣钟击馨,香气弥漫,大道两侧僧人开始念经。
    马腾等人感受着这庄严妙刹,心情肃穆,无以复加。
    来到木塔下的地宫,见僧人已将宫门打开,众人顺阶而下。
    只见不太宽敞的地宫下面,有一张不大的方桌,方桌上摆着诸般供奉,中间有一个檀木方盒,想必里面装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了。
    塔下有几个僧人,见多勒引人来到,念起了《多宝经》。
    多勒焚香上茶后,面向舍利跪下,其他人也如法炮制。
    三叩首后,多勒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
    只见释迦牟尼的四枚灵骨静卧在玉棺内,有白色霉点附于灵骨之上,灵骨乳黄,有裂纹,有腊质感。
    佛指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以指纳孔,恰得受指。
    众人下跪之时,中使因激动而缀泣。
    马腾在佛祖面前,尽管这里条件很是简陋,然佛光四溢,马腾觉得气氛神圣而庄严,但内心却是十分宁静。
    多勒待众人瞻仰后,说道:“这里有四枚灵骨,其中只有一枚是真的,其他三枚是影骨。
    我佛释迦牟尼涅盘时,身生三昧真火,烧此无量功德积聚之身,七日始尽,留下八斛四斗晶莹光泽坚固不坏的舍利,让众生供养,种下得道因缘。
    二百年后,称霸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把舍利分载于八万四千个宝函,由僧众分送世界各地。我寺所存即是其中之一。
    对信奉佛教者来说,见舍利如见佛祖,它是至高无尚的圣物。不少信徒更深信,坚固不坏的舍利,便是要在无常变迁的世间中,为常住不灭法身的代言。
    众生经由参礼瞻仰舍利的因缘,可祈福忏悔,净化身心。即使不是佛门信徒,一日能参见佛指舍利,亦可种下百世因缘。
    阿育王寺佛指舍利,经历了诸般艰险,它的存在是个奇迹。它立意停留在这个成住坏空的尘世上,就是要印证佛法无边、佛慈无量。
    不论是长逾近千年的湮灭无闻,还是今天重见天日的惊喜,在宇宙时间来说,都只不过是一瞬,但对今日亲历其境见证佛指重光的我们来说,这已象征了佛的世界中‘圆轮具足’的永恒。
    阿弥陀佛!”
    尝有诗云:
    种下一个因,自会有善果。
    今天法门寺,他日看娑婆。
    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地宫。
    甬道上,马腾一再向多勒表示感谢之情,令钱丰捐出一万钱,作为几人助寺之资。
    最后道:“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大和尚应允。在下两个月后,即赴张掖任职。
    届时我将派专人来此,请大和尚到张掖讲经说法,不知可否?”
    多勒一口答应,马腾方领众人离开了阿育王寺。
    马腾等走后,知客僧问多勒,自建寺以来,地宫从未开启,何以今日要为此等众生启请。
    多勒道:“以前未曾开启,乃是机缘不到。今日开启地宫,因缘具足,是以应运启请。
    这几位将军,是上天仙人下凡,来人间应劫。他们主掌兵革,乃是决定今后几百年中华大地命运之人。
    我专门来此开启地宫,为的是在他们心田种下一颗佛的种子,为日后弘扬佛法奠定基础。
    你们且选好去张掖的人选,等彼延请之时,赴西北地区传法。那个地方,将成为我佛在中华兴盛之地。”
    说完,倏忽不见,知客僧忙躬身念佛不止。
    你道这多勒和尚乃是何人所化?
    多勒者,阿逸多之多,弥勒之勒也,乃是本名阿逸多、号弥勒菩萨、贤劫娑婆世界下一任佛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