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美食家

      ?飞速行驶的高铁上。
    三个小时的车程,如果是孤身乘坐,时旅怕是早就无聊得睡过去了。
    幸亏有沈林同行,时旅的脸上没有一点倦意,沈林也谈兴大发,一件又一件的趣闻说得时旅一愣一愣的,两人不时开怀地笑出声。
    “小旅,你知道美食家吗?”沈林问道。
    “美食家?是不是就是品评美食的人?”时旅说完就知道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连厨师都有这么多讲究,美食家肯定也是相当复杂的。
    果然,只见沈林笑着摇摇头,“你这个太浮于表面了,美食家指善于品评食物,善于对美食从色、香、味、形方面提出专业独到的见解,而且对于如何处理食材、烹饪技巧、造型摆盘皆有深刻理解的集大成者。”
    “美食家是以快乐的人生态度对食物进行艺术赏析、美学品味,并从事理想食事探究的人!”
    “美食家既有丰富生动的美食实践与物质享受,又有深刻独到的经验与艺术觉悟,是物质与精神协调,生理与心理融洽的美食生活的探索者与创造者!”
    说到这里,沈林一脸向往,显然对于美食家无比推崇,而后又有些敬畏地说道。
    “美食家同样是食协认证的职业,与厨师认证不同的是,厨师认证分为八个区域八个菜系进行,美食家则不分地域。”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食家资格赛比之厨师又岂是难上一点半点!”
    沈林感叹道:“美食家除了‘知其然’,还需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美食家都是厨师,厨师却不一定是美食家。”
    时旅问道:“连您都不是美食家吗?”
    沈林苦笑:“我倒是想,可惜不是,我曾经参加过美食家资格赛,连第一关都过不去,就迷失在如天上星辰般浩瀚无尽的美食中。”
    “只有对中华大地所有美食皆有深刻理解的集大成者才称得上美食家!”
    沈林大叔的见识如此广博,竟然连第一关都过不去,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看来自己出来游历讨教天下美食的选择果然没错,那宽广无垠的地平线,自己的路还很远啊!
    沈林又问道:“你知不知道食协的全称?”
    时旅正好听李霖提起过,不然还真是两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是中华饮食协会。”
    沈林点点头,“没错!那为什么是饮食协会,不是美食协会,你就不好奇?”
    经沈林大叔一提,时旅才注意到确实是饮食,饮食饮食,有饮有食,食是食物,饮呢?难道是……
    时旅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饮难道指的是酒?”
    沈林笑着说道:“对,但不全对,饮值得是酒、茶以及各类餐桌饮品。”
    他继续解释道:“而且饮食,是饮字在前,食字在后,这里的顺序是饮食文化的历史顺序,而无关品味级次。”
    “自唐中叶至清中叶(中华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顶点)的约十个世纪时间,美食家的出现和作为历史文化表现,在横向上呈放射性的数量有逐渐增多之势,而在纵向上则是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审美品位的渐趋提高。”
    “若从实践领域和审美对象上看,则在总体上表现为首茶饮,次酒饮,最后为肴馔进食的膳事,这样依次拓开的逻辑顺序。”
    “这是因为,自中唐以后茶事的规范确立到晚期品茶的精致,中国茶艺得到了淋漓尽致诉展示;而酒事虽历史很长,但作为重要品种之一的蒸馏酒的饮用,直到元代方主要因蒙苦贵族的偏好成为社会之习,故酒文化形态充分展示的时间过程要比茶事晚些。”
    “至于以传统经验手工操作的肴馔为重心的食品进食文化,因其内容的相对宠大繁杂,既涉及原料的充分开发、工具工艺的相应发展,成品品种扩充亦应有宴事活动综合文化等足够的通融表发,历经中唐的兴旺、两宋的繁荣、明清的鼎盛始得充分释放。”
    “故以摄取热量和基本营养为主要功能的馔肴(按历史发展过程当如此表述)进食活动虽发生最早,且于人生最关重要,但其养学审视的充分发展则至清中叶始集大成、尽喷薄。”
    “所以首茶饮,次酒饮,最后为进食,以上三者的成熟顺序,是饮食文化运行的历史逻辑,而无关品位级次。”
    听沈林大叔说完,时旅快跪下了,这就是中华饮食的大致历史了吧!
    时旅今天才直观地感受到,入一行易,要想成为该行翘楚,从来不会简单,光从美食家来说,就涉及到高超的厨艺、广博的知识、艺术素养、美学品味、饮食历史、饮食文化……
    沈林等待时旅消化这些知识后,继续说道:“结合上面的饮食之说,食协认证的美食家,自然不会仅限于‘食’,而是‘饮食’!”
    “所以美食家分为三类,分别是美食家——茶,美食家——酒,美食家——食。”
    “食协认证的美食家非常稀少,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每一位美食家都有其响亮的称号!”
    “称号?”
    “没错!就像水浒里面的人物,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之类的,每个美食家都有对各自非常贴切的称号。”
    称号……那样很帅啊!耳熟能详的水浒好汉各式帅气诨名是自己一直都非常想要一个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时旅从小被人起的外号都是……和驴有关的!
    死驴、倔驴、毛驴、野驴、懒驴……时旅欲哭无泪地想到,这都什么啊!
    赶紧晃晃头,将奇怪的念头散去,幻想着自己成为美食家后能有什么样的诨名。
    旅者时旅?不错,就是太平庸了点。
    太白时旅?额……借用刀名不好吧。
    白衣圣手时旅!这个厉害!
    ……
    沈林打断时旅的遐想连篇,说道:“绵长的中华历史,出现过的美食家,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你能否说出一个来?”
    古代美食家?
    时旅想了一下,想到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脱口而出:“苏东坡!”
    沈林点头称是,“说出理由。”
    时旅回忆了一下苏轼的生平介绍,整理一下语言,说道:“因为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还写有一首著名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诗其一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沈林极为赞赏,“小旅说得不错,苏轼他不仅爱吃肉,还爱吃鱼,尤其喜食河豚,从中可见他的勇气!我再说点你不知道的苏轼。”
    “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gdhn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这当中,尤其喜欢荔枝,还有‘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的研制。”
    时旅只知苏轼的东坡肉与河豚,不知他晚年喜食素食,不由对沈林的学识渊博大为佩服。
    沈林接着说了一个人名,魏武帝曹孟德!
    时旅惊愕,曹操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吗?怎么会是美食家?
    沈林看到小旅惊讶的神色,微觉有趣,笑着解释道:“世人皆言曹操是奸臣,见识稍微深入者,或誉之为能臣;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诗人;由诗歌而得知,曹操对于酒文化颇有心得,写出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名句。殊不知,曹操还曾经下功夫研究过烹饪艺术。”
    “根据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所言,《文选》注所引群书中有魏武《四时食制》,都是讲鱼的产地和食用方法的。一共讲到了十四种鱼。很显然,曹操是一个特别爱吃鱼的美食家!”
    时旅认真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有幸遇到沈大叔,不仅助我跨过难关,而且不吝解惑,是为师者!”
    沈林欣慰大笑,“既然尊我为师,那我就托大,借用韩愈《师说》一文: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时旅笑道:“大叔,这个我也会背!高中学过。”
    沈林大笑:“哈哈哈!我是想告诉你,每个人都会有疑惑,不管老少、贵贱、贫富,只要能解惑,都可为师!你以后一定会遇到许多师者,希望你能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己。”
    时旅正色:“谨受教!”
    ……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时间悄悄走到了下午五点,动车到了杭州东站。
    两人出了车站,沈林交还太白刀,勉励时旅一番后就此别过。
    时旅摸摸空空如也的肚子,本想邀请沈林大叔一起就餐,但想到他身为大厨,携带厨具来到杭州,肯定有要紧事,虽极为不舍,但也没多做挽留。
    杭州啊,刚走半个月就又回来了,这里自己生活了将近四年,也算是半个家乡了。(时旅就读杭州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本想省点钱乘坐地铁一号线前往西湖边上,但……万恶的安检打消了念头,只好乘坐出租车。
    过了半个小时,时旅就来到了繁华的xh区域,找了一家特色客栈式宾馆入住,客栈有个好听的名字:一线牵。
    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一线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