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夺城

      ?程文纬见程汉主动要求去对战张遇贤对漳州的入侵,自是很高兴的。到了约定好的两日后的发兵日,程文纬带着漳州城内的大小官员在西城门口为程汉以及大军践行。
    程文纬与程汉两人在马上并骑,程文纬对程汉道:本官代表全城百姓,预祝将军能够旗开得胜,扬我大闽国威,以使我漳州百姓能够重过平静安定的生活。
    程汉见自己的士兵已经控制了城门,并且不动声色中把程文纬的手下一干人等给包围起来,便笑道:末将一定尽力而为,不过要想让我漳州重新安定,还得大人与我一同出力方能成功。
    程文纬笑道:这个是自然,将军只管在前方与那张遇贤作战,一应粮草物资本官自会与你筹措。
    程汉道:除了这些程某还想请大人帮一个忙。
    程文纬又道:只要是本官能做到的,尽管开口。
    程汉不客气道:下官不才,这个要求那就是请借大人头颅一用。
    说完不等程文纬反应过来,拔出腰间配刀,只见刀光一闪,程文纬好大的一颗头颅飞上了半空。一时之间场中送别的人群一片安静,继而人群如炸锅一般的就要四散而逃。可惜的是周围早有程汉安排的士兵形成了包围圈,哪里能够走脱,在士兵们杀死了几个企图持械反抗的程文纬的死忠之后,场上再度的平静下来。
    程汉驱马,一把提起程文纬跌落地上的首级,大声对场上漳州城的各级官员道:我已归降中天八国张遇贤大王的麾下,程文纬不思漳州已归心于张大王,竟然还想负隅顽抗,现在被我所诛杀,在场还有要追随程文纬而去的人么?
    见无人敢回答,程汉道一声好,从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请降书,让在场之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各人只得乖乖的写上自己的名字,都签署完,程汉接过又看了看,道:现在大家都在这请降书上签了名,那么日后就只能与我一起全心全意的归降中天八国了,如谁再有异心,程文纬就是他的下场。
    困在场中的众人都不敢答话。
    程汉满意的点点头,对自己的侍卫道:发出我们已经得手的信号。
    早就蛰伏在漳州城外十里的中天八国清海军,在派出去的斥候回来报告说,看见漳州城头发出了事先约好的得手信号,李丛嘉便命令道:虎卫军派五千人先行进城,确认没有问题后全军再一起进城。
    马承俊得令出去安排了,僧景全问道:郡王担心有诈?
    李丛嘉道:这倒没有,毕竟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有诈军情司的人定会送来消息,但是行军打仗,小心一些总是好的,以后如遇到此类情况的,都得如此,不可阴沟里翻船。
    众将一齐道是。
    接下来的一切再也没有什么波澜,中天八国的大军顺利的进城,程汉也很有自觉性的把原来漳州的兵丁们都约束在军营里,不准出来骚扰百姓,当然也把整个城防的责任交给了中天八****。漳州的百姓也知道了自己所属的漳州一下子就不再属于近来连连混战着的大闽国了。自己也成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天八国的子民了,虽然有人听说过在漳州隔壁的潮州的老百姓过的都非常好了,可是这漳州城中的百姓是谁也没有去过的。不过有原来漳州的官府的胡作非为先例,百姓们对于坏的结果也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然李丛嘉他们第一件要做的事,自然是这安民了。打下来的地方要守得住,中天八国的诸人都是很有经验的,照旧的只要是不跟当地的民风习俗有冲突的法令法规,都照中天八国已经制定好的沿用过来,并张榜告示给民众。所以除了一开始大军进城时,引起漳州百姓少许不安,造成的街市的短暂冷清。见到中天八国的军队真的是秋毫无犯,并且在街市上张贴了榜文,上面明文简略的介绍了漳州今后要实行的中天八国的主要的相关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当然着重的介绍了一些惠民的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文。一开始只见在榜文下看的人只有一两个人,他们惊异的看过条文并很快的把自己看到的认为不可思议的新官府张贴的告示内容告诉了乡里的邻居坊民,消息很快的就传开了。再后来就见每张榜文下都挤满了人,有识字的在那里朗读内容,不识字的就在旁边听着。还有胆大的百姓去衙门口询问,各衙门口都有中天八国特别安排的安民官员专门站在衙门口贴的榜文下给解释和保证,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都是中天八国王、清海节度使张遇贤已经在中天八国实行了的,所以漳州也要这么实行。不长的时间漳州城中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此事,百姓们高兴起来并且在各街坊里的乡老的带领下,敲锣打鼓的庆祝着。
    李丛嘉站在漳州刺史府的大厅门口,听着外面街道上传来的渐渐变得热烈的喧闹身,回身对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手下们道:听啊,这就是安定有希望的生活,带给百姓的吸引力,这就是民心。
    众手下都笑着恭喜主公又得一州之地。
    对于中天八国自闽国的西面,迅速的出兵,在短短十几日的时间里,就占领了闽国五州之一的漳州的实事,在闽国国内,以及周边各势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对于闽国国内各方势力来说中天八国乃是外来的势力,但是没想到攻击力能有这么强大,所以除了怀着一种敌视的态度外,都不敢轻举妄动,或者说都很关注中天八国在占领漳州之后的下一步动作,猜测张遇贤是准备对漳州大肆掳掠一翻就回去,还是意图占领漳州,更或者贪心不足的想要攻击闽国其他的州府。如果他要攻击其他的地方,他会选择哪里,闽国各方明里暗里的势力都紧张起来。
    而对于其他的闽国外的势力,如南汉的刘晟被李丛嘉闹的是自身难保,忙着在国内到处灭火,但好像火势有越灭越大的趋势。所以对于让自己头疼的中天八国向东进攻闽国的举动,竟然还很庆幸,总算是把张遇贤这个瘟神的注意力给暂时转移了,要是张遇贤能够陷入闽国的乱战里不能自拔那是最好的结果了。
    至于吴越国的现任国主钱弘佐,他虽年纪不大,但是来是对闽国也有一定的野心。前次闽国国主王延曦与建州的王延政交战之时,王延政因为实力比较弱,开始打不过王延曦,就派人到吴越国请求吴越派兵帮助自己。钱弘佐一看,机会来了,就热情的答应了王延政派去求援的使者,并且立马派遣宁国节度使仰仁诠和内都监薛万忠带领大军四万前往建州,帮助王延政攻打王延曦。经过几次战斗之后,王延政觉得自己的实力增加了王延曦的实力减弱了,自己可以独立的跟他对战了,而且家里毕竟来了一个外人,万一发生一个鸠占鹊巢的事,自己不是得不偿失,所以就想请吴越收兵回国去吧,吴越的统帅心说国主派我们过来就是要捞好处的,没理由白白的给你们打仗牺牲不是,所以就打算赖在建州不走。还要继续帮助王延政。看到吴越人真的不走,王延政都对自己引狼入室的做法都悔死了,自己一个人也打不过吴越人啊,所以就写信给王延曦说自己兄弟打架那是一家人内部的事,老王家的产业不能给外人占了,就请王延曦跟自己合兵把吴越人赶走,王延曦一听也对,就跟王延政合作,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派兵偷袭了吴越军的大营,杀死吴越军兵无数,吴越的主帅们也是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所以上次虽然吴越在王氏兄弟的高度警觉性下面失败了,但是图谋闽国的心是从来没有放下的。现在见到了一个刚建立起势力的小诸侯张遇贤也敢这么果决的向闽国出兵,而且很快的就得到了一州之地,这让闽国君臣们一边吃醋般的大骂张遇贤狗胆包天,一边却又按捺不住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也准备出兵了。
    至于南唐,可以说除开中天八国,其他的势力都在看着南唐官方的表态,为什么,因为中天八国是南唐皇帝刚刚册封的清海节度使啊,身上也挂着南唐的牌子呢,明面上是南唐的势力范围。现在你手下的小弟出兵他国了,你这个做大哥的宗主国不发点什么声音,表个态么。
    南唐国内,朝廷上的重要大臣都是知道皇帝陛下就要对闽国出兵了的,理由是建州的王延政严重的语言侮辱了烈祖皇帝,这个前文我们已经说过了,王延政是讥讽烈祖皇帝的皇位来的不正,没有资格劝解自己兄弟之间的事。烈祖皇帝听了这个话之后简直就要气疯了,当时就要给王延政一点厉害看看,大臣们是谁都劝不住,后来大太监王绍颜在一旁给皇帝提了一个建议,何不给定南郡王一封信问问定南郡王的意思如何。要是建议烈祖问别人,烈祖皇帝说不定还不以为意,但是李丛嘉现在不是特别招烈祖喜欢么,不管在南边干了啥,烈祖皇帝都觉得不错,烈祖想想王绍颜的建议也对,就写信给李丛嘉问问自己孙子有什么意见没有。王绍颜这么建议的起因也是想让烈祖李昪冷静一下,虽然他是个太监,但是比较通晓事理的,觉得烈祖李昪就为了别人讽刺了自己,一口气出不去,就起大军,大动干戈的到别国去作战,劳民伤财不说,要是大军有个闪失,以烈祖皇帝以往的性格,不知道要伤心自责到什么时候呢。现在让皇帝陛下去询问李丛嘉的意见,这山高路远的一来一去,怕都要拖个不少的时间了。那时候想必陛下也该冷静下来,心里的气一消,就没有出兵这档子事了。王绍颜自认想的是很美好,就是没有想到定南郡王其实才是一个好战分子。早就已经把南汉国闹翻了天,现在让问李丛嘉去,能有个好么。一收到自己皇祖父的信以后,李丛嘉便乐了,心道来的正是时候,便有了后来李丛嘉送别何敬洙的事发生了。李丛嘉在给烈祖的回信上为烈祖仔细分析了闽国国内的乱局,有理有据的列出了为什么要出兵闽国,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最主要的是提出了为了避免失败的三路进攻的方法,并且自己也举荐了各路主帅的人选。烈祖皇帝看了李丛嘉的信以后很高兴,认为自己这个孙子现在不但能办大事,而且做事还很合自己的胃口,就李丛嘉列出的这些理由都很有说服力,拿到朝堂上给那些大臣们看,大臣们估计都没有办法去反驳。成了,就按这孩子说的办,烈祖拍板出兵。一旁的王绍颜傻眼了,怎么本来已经气消的不少了,对出军有点犹豫的皇帝在看了李丛嘉的信之后对出兵又变得坚定起来了?这个身在虔州,久不归学的小郡王到底是怎么跟陛下胡说八道的,看来这孩子也不靠谱啊。
    朝会的时候,烈祖皇帝把李丛嘉收集的介绍闽国现状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拿给众位南唐重臣观看后,这些大臣不管是奸的还是忠的,对于皇帝能拿出如此详细的情报既是吃惊,也是无话可以辩驳,就像李丛嘉在资料中说的,吞并闽国,此时正好。
    刑部尚书萧俨道:陛下按照这份情报所描述的,陛下要出兵闽国臣等也无话可说,这王延政不知兄弟和睦,已属不对,更有侮辱陛下侮辱我大唐之举,我大唐给其一点教训也是应该的,只是不知道,陛下刚说的三路发兵,是否确切,臣想让何敬洙领兵从信州出发,而后经崇安抵达赤岭再对建州的王延政展开攻击,比较可行。而那从虔州进攻汀州的偏师,若想给建州的王延政压力恐怕有点力有不逮啊,还有就是清海节度使张遇贤乃是新归附我大唐,朝廷对他没有半分的约束力。如他不按照朝廷的命令去出兵闽国牵制闽国的各方势力,我们对他也是如之奈何啊。这样我们就只有何敬洙一路军在闽国与闽国的各势力交战,万一闽国各方就如对付吴越兵一样的联合起来针对我大唐南伐之师,南伐大军就有可能重蹈吴越军的覆辙啊。
    对于萧俨的话,南唐朝中不少的大臣都点头表示同意。
    已为御史中丞的常梦锡道:陛下可派人到那张遇贤军中为都监,以督促清海军出兵。
    烈祖当然是知道中天八国的情况的,而且是南唐中仅有的几个知道详情的人,烈祖已经下旨让其他的知情人暂时对外封口,这也是以前跟李丛嘉商量好的,烈祖皇帝也很喜欢这种跟孙子两个人一起密谋的感觉。便道:不需要,我相信清海节度使不会忘却我大唐对他的恩惠,跟着我大唐走定然不会有错的,所以对于那一路清海军我有信心,就不用怀疑了。
    御史査文徽和中书舍人张循出列,请烈祖允许自己随军出征,烈祖以已订好统兵将帅不宜更改为由否决了。又有镇南节度使宋齐丘上书请让镇南军派一支兵,由都虞侯边镐率领去参战,也被烈祖否决。就这样何敬洙、祖全恩、姚凤三人率领三万大军开始了南征。
    据报现在南唐朝廷的南征大军,刚刚到达闽国边界,还未曾与建州王延政交手呢,这张遇贤的清海军就已经占领了闽国的漳州了,一时间让南唐朝廷上下震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