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代桃僵

      ?当李台赶到张遇贤伏尸的战场的时候,这里已经是硝烟散去,与之一起撤离的还有仔细打扫过战场的李丛嘉的突击小队。当然他们没有割下张遇贤的脑袋用来请赏之类的,一般都会有安排的随军司马会把行动中各人的所有功过都记录在案的,日后就靠着记录来进行赏罚。
    李台望着这支离破碎的战场,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手段造成的这样的效果,虽然他也算是一个杀人不眨眼之辈,但是看到现场到处散落的人体的器官碎片还是不能适应的胃部一阵翻腾,看了一眼一旁的呙彦平静的面容,想着中间消失的刘茂忠一伙,冷汗不由的显露在额头,心中也是一阵的阴冷,难道这就是自己那未来的主公的手段,毁天灭地,似乎这张遇贤的护卫们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全灭了,一时之间李台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时李台的手下人来报,道是找到了张遇贤的尸体,李台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起来,这个大大的人头功劳算是给自己捡到了,但旋即又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设计的严密埋伏圈,最后还给张遇贤跑了,如果不是李丛嘉的手下给自己擦了这个屁股,怕是要前功尽弃。现在在正主面前自己能抢这个功劳么。
    李台向一旁的呙彦询问道:呙大人你看这张遇贤的尸体该怎么处理。
    呙彦知道他的意思,便道:李兄不用客气,既然伏击张遇贤是你的主意,这功劳自然是全归将军了。呙某想,将军应该比我更需要这个功劳,难道不是么。
    李台抱拳感激道:多谢呙兄的成全之恩,李某定不忘记,容日后有机会报答。
    呙彦道:唉,李兄说这话就见外了,你我日后共事一个主公,一切都是为了主公的大业,我们自然是要一条心的。
    李台道:对,一切都是为了主公,不过呙兄知不知道这现场的状况是何物造成的,竟然如此可怖。
    呙彦举起手缓压一下,对李台道:这个李兄日后就会知道了。还有关于这张遇贤已死的消息,主公的意思是,先不发布出去,待得回到中军大帐,由各位大人商定后再做计较。
    李台听见是李丛嘉的意思,恭敬道:李台知道,这就封锁消息,绝不泄露。
    当李台和呙彦来到张遇贤得尸体旁得时候,看着这个往日威风的大王静静的躺在那里,他的身体没有被震天雷波及到,估计当时他是走在最前面又是最先遭到弩箭的照顾,震天雷响的时候他已经倒在地上了。身上插着二三十支弩箭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也算对的起他大王的名声了。
    此时在张遇贤原来的王宫大殿中,这里现在就成了周邺的中军帐,不过现在这中军帐中早已少了一开始那种紧张忙碌压抑的氛围,转而是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情绪。
    周邺坐在主位,发布各种命令,而李丛嘉坐在副手位作陪,主将周邺也是一脸的轻松,这张遇贤的乱军平定大局已定,虽然还有一些小杂鱼在里面蹦跶,但是已经无法再掀起风浪了。
    周邺对李丛嘉道:郡公您看除了李台这个早就投靠朝廷的乱贼将领,其他的一众的贼首该如何处理比较好。
    李丛嘉道:按照朝廷惯例来说,像那种既没有事先反正,又没有临阵归降的叛乱的贼首,应该直接处死,或者打入死囚牢送往金陵,结果也逃不了一个秋后问斩。
    周邺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丛嘉又道:但是这次从嘉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这涉及到军国大事,所以从嘉也不敢擅断,便已写好奏折发往金陵,请皇祖父御览,如果能够得到皇祖父的明示,那么从嘉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周邺点头,这个郡公行事一向大胆,连他自己都说是不敢胡乱做主的事,必定是关系重大的,虽然好奇,但是也不好多问,只好就眼前事道:那郡公还有几个按兵不动的贼头,该如何处理,现在大军基本上也稳定了局势,这白云洞中已没有了什么反抗力量,是否调动大军给他们一点压力。让他们尽快做出选择呢?
    这时门外走进前来汇报军情的孟坚,听到了大帅讲的话,便道:郡公、大帅何必给这些土鸡瓦狗面子,我军只要分出一部来,就可以将他们杀的片甲不留,像他们这样蛇鼠一头的家伙,不剿灭了恐怕他日后又来作乱。
    李丛嘉对于孟坚这样的将领还是比较欣赏的,对他的话也不置可否,微微一笑道:将军的话有理,不过要剿灭他们这群乌合之众不难,但我军也难免会有不必要的伤亡。
    周邺和孟坚听了李丛嘉的话,心中不由一涩,心中都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当了兵就要有战死的觉悟。
    李丛嘉也未管他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又道:等会儿自然会有人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周邺正要问李丛嘉这个人是谁的时候,就见门外军兵来报,说是有个叫做李台的乱军将领前来求见大帅。
    周邺知道这李台在攻打白云洞的时候确实兑现了当日的诺言,是出了力的,据说他还去埋伏张遇贤去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成果,便道:请他进来。
    李丛嘉在一旁道:解决问题的人来了。
    周邺道:难道郡公的意思是让这李台去劝降那些人么。
    李丛嘉点头:正是。
    周邺和孟坚听到回答也都点头,表示此计可行。
    一会儿的功夫,李丛嘉就见门外走进精神奕奕的李台来,手中还捧着一个方盒子,李丛嘉估计里面放的就是张遇贤的人头了。只见这李台走到大殿正中,单膝跪倒,大声道:罪将李台见过郡公、大帅,李台幸不辱命,截杀了张遇贤这贼子,现将张贼首级献与郡公与大帅。
    说完双手托起盒子举过头顶,早有一旁的从人接过盒子,打开盒盖,要把人头给李丛嘉和周邺观看,先送到李丛嘉面前的时候,李丛嘉挥挥小手,示意拿给大帅看就可,自己可没有喜欢看死人头的这个恶趣味。
    周邺看了看送到眼前的张遇贤的首级,点点头道:李将军做的很好,本节度的请功折子上必定要为你大大的写上一笔的。
    李台连忙道:多谢郡公和大帅的栽培,小将日后一定会尽心尽力的为朝廷办事,绝不懈怠。
    李丛嘉在一旁拍手道:很好,李台我也是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的,刚刚我还跟周大人说过,有一件棘手的事,非得你去办不可,也只有你才能够把这件事办的让我放心啊。
    李台有点受宠若惊道:不知郡公说的是何事,李台一定不辜负郡公的期望,把事办好。
    李丛嘉道:还不就是你那几位想拥兵自重的同僚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就想让你去跟他们沟通一下,如果能够说服他们缴械投降,少了不必要的流血那自然是最好了。
    李台心里了然,原来是这件事,拱手道:这些人无视朝廷天军在此,不快快赶来匍匐投降,竟然还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实在是罪不容诛。现下郡公宅心仁厚,不欲与他们一般见识,给了他们一个苟活的机会,他们哪还能再的不识抬举,小将这就去与他们说清道理,相信他们也必定不敢负隅顽抗,违逆朝廷的。
    李丛嘉点头道:但愿如此吧,对了你把这张遇贤的首级带过去给他们鉴赏一下,好增加一点说服力。
    李台恭敬的下去办这件事,李丛嘉就对周邺道:周大人,从嘉这里有个不情之请。
    周邺因为刚刚亲自确认了张遇贤的死讯,心头也算了结了一桩大事,否则若被这张遇贤跑出去,又在南唐地界搞风搞雨的话,自己脸上不但不好看,朝廷说不定还会降责的,现下好了,一死百了。便笑着道:郡公有什么话,不妨说来听听。
    李丛嘉道:其实这也跟我方才说的那个想法有关,从嘉想让周大人封锁这张遇贤已死的消息,在报上朝廷的军报上也不要提及张遇贤已死的事。只说少数乱军逃窜,张遇贤不知所踪就好。
    周邺惊讶道:如此不是欺君。
    李丛嘉微笑道:周大人稍安,在上报兵部的军报上可按我所说的上报就可,你我可再写一封奏折,详尽叙述这次的剿贼之事,然后送达给皇祖父御览。
    周邺道:何不经由刑部,转尚书省而到达天听。
    李丛嘉道:从嘉也不想跟周大人再说见外之话俩,日后如果皇祖父同意了从嘉的想法的话,必定还要有借助周大人之处,所以从嘉也就说与周大人听吧,从嘉是这么打算的。
    且不说这边李丛嘉给周邺说出了一个让周邺震惊不已的计划。按照李丛嘉的谋划,他事先写好的奏折由快马加急的送到了金陵城,又很快的呈现在烈祖皇帝的御案前。
    这是烈祖皇帝近期收到的李丛嘉的第二封奏折,第一封就不必说了,烈祖李昪对这个孙子的大胆以及对实事的判断分析能力也是赞誉有加。当他看到这第二封的时候,觉得这个小孙子的心中所想,要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计,如此的一个宏大冒险的计划,这小小的人儿是何时何地,如何想出的,是在平乱之前还是在平乱之时呢。想必现在民乱已定,以自己这个孙子的性格想必也已经再推动这件事了吧,他是料定了自己这个皇祖父不会反对他的这个计划的,是的,历史上又会有哪个开国皇帝会放弃开疆拓土的机会呢,如果不是当年因为李金全的事,与中原的后晋皇朝打了一仗,大败而回,消磨了自己的拓疆意志,自己大唐的疆域应该不止于此。对于李丛嘉提及的周密计划,烈祖心里已经有了首肯。且依李丛嘉信中所述这件事适宜秘密行事,知道的人是越少越好的,所以也没有召集众位大臣来商议的意思。只是反复的阅读着李丛嘉奏折上的计划。李丛嘉这个计划就叫做李代桃僵之计,拟定的用自己的手下冒充成张遇贤,带人秘密的回到南汉国,回到这些农民军来的地方,也就是南汉的循州地界,利用农民军对当地的熟悉,可以很快的在那里发展壮大,李丛嘉的意思是把循州建立成一个日后进攻南汉的根据地。南唐国还可以暗地里给于大量的支援,但是明面上这些农民军仍然是张遇贤领导的造反势力,跟南唐国没有任何关系。李丛嘉也是在奏折里痛陈利弊,说什么反正把那些造反的农民军留在南唐境内也不安全,杀了吧,好歹有十几万人呢,有违天和不是。李丛嘉之所以推出这个计划还是想扩大南唐的实力,以备日后与中原王朝作战时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这样在南方的其他几个国家如吴越、闽国、南汉、马楚都是日后李丛嘉攻击的目标,不过就现在的形势来看,马楚和吴越国内形势相对的安定,而南汉和闽国这两个国家内部比较混乱了,不但官府统治很腐败,而且统治的最高层也在为了统治权,互相进行着残酷的搏杀。所以这就给了李丛嘉一个机会,但又不能以南唐官方的身份去做,那样道义上南唐属于侵略者的身份,会遭到两国国内从平民到官府的强烈抵抗,使他们国内的阶级矛盾转向跟南唐国的矛盾这个仗就不好打了。现在以一个造反农民军的身份去做的话,一来麻痹当地的官府,让他们产生轻视之心,二来农民起义军可以更好的充当一个解放者的角色,更好的吸纳当地人的贫苦大众加入起义军或者给起义军送情报等等帮助。按照李丛嘉的计划打下循州只是第一步,下面要起义军在合适的时候,一直向南打下去,打出个出海口来才好,这样再合适的时候就对吴越和闽国造成南北夹击之态,这样就又有利于自己的下一步计划的实施了。
    李丛嘉还在奏折上向他的皇祖父禀报了,自己得到异人的指点,掌握了一种叫做震天雷的神秘武器,说是威力足可以开山裂石。乃是行军作战,攻城略地的好帮手,并请求自烈祖皇帝允许自己大规模的制造。对于这个震天雷烈祖皇帝也并没有太在意,既然孙子很看重说明还是有用的,他想要造就给他造吧。
    终于烈祖皇帝放下了奏折,思量了好久都不言语,大太监王绍颜在一旁看着皇帝面色凝重的样子,想着这回不会事那个小郡公搞出什么乱子来了吧,也不敢插话。
    烈祖皇帝似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