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略有盈余

      ?李丛嘉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着众人,众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好,都是一副生活有了盼头的那种表情喜形于色。
    见李丛嘉微笑着望着大伙儿,牛二这个族长有点坐不住了,自己是族长得带头发言,这是庄主给大家上思想道德课的时候说过的,领头人得做事在前享福在后,行事要起带头作用,那样自己带领的团队做事才能无往不利。想到此便站起来道:庄主,作为铁器作坊的带头人,我要向庄主汇报一下铁器作坊的发展情况。
    李丛嘉向他摆手道:坐下谈。
    牛二便又坐回位子对李丛嘉道:庄主,我们铁器作坊现有炼铁炉八座,如果满负荷开工的话,每座炼铁炉单日可产上好生铁一百斤或熟铁八十斤,另有炼钢炉四座,每座可日产灌钢五十斤,新建转炉两座正在实验当中,不过据前期的实验结果推测每座可日产精钢一百斤。除冶炼炉外有专供锻打用水车三部,每部连接锻锤五个,每部每日可锻造农具两百件。现整个铁器作坊有师傅三十余人徒工一百余人。可日产农具六百件。牛二颇为自豪的向李丛嘉介绍完,他们田庄的铁器作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能成为全金陵除公家的匠作监外,最大的铁器作坊。但是匠作监有多少人,他们才有多少人。
    李丛嘉道:还可以再改进工艺,我们要在冶炼技术上做到领先别人。现在我们靠的是水车这种新动力才能领先,将来别人也可以用所以我们的领先只能说是暂时的,我们要有快被别人追上的紧迫感才好。
    牛二赶忙点头说是,对于庄主他们是不敢有半点违抗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庄主交给他们的,庄主不仅是他们的恩人,更是他们的导师,听庄主的准没错。
    张三站起来道:启禀庄主,木工现在的人数,师傅有二十六人,所带徒工有一百二十人,现在木工坊的工作量有两方面,第一为各工坊所需的水车的制造,现已建造水车十六座,其中已正式投入使用的有十座,还有六座现在调试阶段,这新调试的水车主要是为新研制的纺织机进行配套的,相信不久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木工坊另一大工作点就是由庄主提出来的制造各式的家具,前期已按照图纸造好不少,存储在库房中,准备等年初城中的家具售卖店铺布置好就可以发卖了。
    李丛嘉道:嗯,水车的事要注意跟其他各工坊配合好,现阶段的保养维修也要你们这边多多关注一下,等将来步入正轨再考虑分出专门的设备维修和保养的队伍来。还有那个家具作坊,也不一定全按照我给的图纸做,将来你们自己也可以多开发出一些没有的新品来。
    张三连忙点头称是。
    王老七一头的白灰上来道:庄主您也看到了,庄上正是在大搞建设的时候,水泥要量那么大我们水泥作坊的人是一刻不敢停,都在十二各时辰连轴转的,烧制的窑窟是建了一个又一个,可总是不够用,可好不容易赶上了用度,但眼看着庄上的工程量做的也差不多了,这百十号兄弟可怎么弄。
    李丛嘉笑道:老王你这是多虑了,水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其他作坊的产品可以对外售卖,你们的也可以,而且我可以跟你说,你这里的产品销路是最稳定的,你想想我大唐有那么多路要修,那么多城要建,我想不到比水泥更好的材料了,你说是不是,你现在要担心的不是没饭吃而是饭太多吃不下啊。
    王老七见庄主这么说,这嘴角都要笑到耳根子了。
    李丛嘉道:不过我还是要再三告诫你,水泥这个行当对人的身体伤害比较大,千万不能吸入太多灰尘,否则不用多长时间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就废了,口罩防护必须要戴听到没有,谁若违反规定直接开除出工坊没的商量。
    王老七连忙道:属下保证没有一个人敢不照定规矩来。
    因为水泥工坊的环境最差所以李丛嘉规定那里的工钱也是最高的,要比别的工坊多一半,李丛嘉叫这为特殊行业津贴,古代人可没现代的人讲究干净,也不怕吃苦,只要能多挣钱,再苦也不怕,而且在他们看来水泥作坊里除了灰尘有点大,工作量也没有太多,所以很多人都要去那挣钱。
    汪家媳妇肯定是个女人,虽然平时在庄民里是个敢说敢做的主,可以说是田庄里女性的代表人物,但是跟庄主在如此正式的场合里问话还是第一次,有点抹不开,见轮到自己说了,有点羞答答的道:织工坊现在还没正式开业,我们自己家的桑蚕还没有产出,所以都是外购的丝来用的,有做了一些成品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都不错,而且也放到店里去售卖了,现下我们主要做的事还是帮助不会织的姐妹,学会怎么织,研究怎么织的更好。现在能用织机的姐妹已有四百多人了。
    李丛嘉道:很好,要再接再厉,谁说妇女不如男,我们田庄里妇女要顶半边天的。
    汪家媳妇听得不由感动,心里想着要在会后把庄主说的大道理,转告给姐妹们。
    榨油坊的钱小六,是众位领头人中是最年轻的,但却是一位比较精明的年轻人,李丛嘉提出的用水车榨油方案,钱小六也参与了开发改进,并提出了得到李丛嘉认可的意见,并指定由这个年轻人来负责这个项目,众人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竟然能够把这个榨油作坊干的有声有色的,业务增长量也不下于其他作坊。
    钱小六站起身向李丛嘉施礼道:禀告庄主,榨油坊经过这两个月的发展,现运用三台水车来配合榨油,日产食油五百斤,现向两家油铺供货中,因我们产的油清亮味香,所以很受客户的欢迎,订单正在不断的增加中,初步估算下一步扩产一千斤销路没有问题。现在工坊里有工人五十人。
    李丛嘉点头道:很好,敢干是好事,但是要注意质量,紧抓质量这门生意才能做好。
    钱小六点头称是
    最后就是许老财了,许老财以前是个小地主,离开沧州后,就和众人站在流民这个同一起跑线上了,不过很快在李丛嘉招收作坊主的时候他又脱颖而出,不在于他对碾米有多少研究,而是他推销粮食加工业务是把好手,由于他的出色经营,田庄的粮食加工生意几乎要占了全金陵城这一行生意的大半,而且有辐射周边地区的趋势。
    许老财充满自豪的站出,对李丛嘉拱手施礼道:东家现在我粮食加工作坊,不但负责给金陵城大部分粮店提供脱壳,磨粉的加工业务,而且我们自家在金陵城也开了两家粮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作坊里每天米面的加工量达到了数千斤,而且根据业务的提升量,生产规模仍在扩展阶段,现有生产,运输,售卖各大小伙计四百余人。
    李丛嘉点头道:许坊主干的很好,可以说是咱庄上开设工坊的一个典范,今后我们其他各工坊的发展道路就如粮食加工坊,要做好产销一条龙,向金陵周边,向大唐其他州郡扩散的工作。凭借我们的先进生产力迅速占领市场,让后来者无法撼动我们在行业的主导地位。
    各人都点头称是,李丛嘉又给他们讲解了一些生产安全知识,就留下牛二和张三,让其他人各自回去了。
    牛张二人不知道庄主留下他二人干什么,心里迷惑间,李丛嘉对张三道:张坊主,我这里有几张图纸,希望你能把他们的模型给我尽快的做出来,说完取出几张图纸递给张三。张三接过图纸一看道:这是船的图纸,看样子好像是海船,只是造型比较奇特。
    李丛嘉点头道:做出来应该没有问题吧。
    张三道:没问题,我会尽快把他做出来的。
    李丛嘉便让他下去了。转头对剩下的牛二道:软钢做的如何了。
    牛二忙道:庄主,软钢样品也已作出来了,性能也达到了庄主给的要求。
    李丛嘉从怀里又取出几张图纸,递给他,牛二接过一看不由惊讶道:庄主这是弩吧。
    李丛嘉道:对就是弩,我在通用的弩上又加进了一些改进,比如这个为了上弦省力而增加的棘轮机构,还有那为了增强射程我准备用你刚作出的软钢做弩臂,你看可行么。
    牛二仔细看着图纸一会儿道: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样品试试,然后再根据情况做适当的改进。
    李丛嘉道:就这样办,不过保密工作要做好。
    牛二道:庄主放心,我亲自来打造。
    李丛嘉道:数量少当然可以这样,以后数量多的话,可以把各零件分给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然后独立组装起来,并且,每个上面都要打上编号,以备今后查找。
    牛二点头答应后,便拿着图纸下去赶活去了。
    李丛嘉刚想起身回家,忙碌的王管家出现了,前面说了,王管家现在可以说是李丛嘉手下最忙的一个,毕竟管着这么多人呢,自己又是最早跟着李丛嘉的人,真是事事躬亲,李丛嘉真担心他要步诸葛亮的老路,给累死,还好现在坊头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都能帮到他做很多事,减轻了他的工作量,但整个田庄的大局还是他在掌控,还有财物的进出项是不会给他人插手的。见到主人来田庄王管家赶忙过来伺候,李丛嘉连道管家辛苦,管家也道为主人分忧是应该的,接下来就向李丛嘉汇报了账务情况,总体来讲田庄的发展是属于良性发展,除了一开始建工坊,买材料,安置流民时的花销比较多,害得王总管担心了好长时间,怕田庄坚持不下去,从而打击了自家主人做实事的心。没想到一段时间后的进展却证明了自己的杞人忧天和自己主人的远见卓识。支出的钱越来越少了,相反的建设的力度没有降低,后来竟然有了点盈余,到现在这个月的盈余竟然有两万贯之多,不得不赞叹自己的主人做好事也能赚钱,还是赚大钱来着。听完汇报,又鼓励了王管家几句,并且把皇帝要来的消息告诉他,让他安排好整个田庄的运作不要出乱子。王管家当然懂得这件事的重要性。保证不会有问题。
    ;